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对“中特估”的三个误解 正文

对“中特估”的三个误解

[探索] 时间:2024-03-29 16:44: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92次
中评社北京5月26日电/自去年11月份监管层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特估估值体系”以来,二级市场对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文简称“中特估”)概念股的个误追逐此起彼伏。其中,中特估既有对特定上市公司价值的个误再挖掘和再评估,也有跟风式的中特估短期炒作。而人们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个误估值体系”也有不同理解,其中,中特估存在三种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个误,搞“中特估”,中特估就是个误把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拉起来。这种误解的中特估思想根源在于,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个误估值体系”完全功利化了。  显而易见,中特估确有一部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包括国有上市银行)的个误估值存在低估情形。改变其低估值状况,中特估发挥其价值投资引领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但并非每一家“中字头”上市公司的市值都是被低估的,每家公司因基本面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市值偏离度;并且,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在不同经营阶段也会呈现不同的估值策略。  在“中特估”框架中,当然包含国有控股公司合理估值问题,但“中特估”不等于对所有“中字头”公司一概而论,更不等于“打总”拉抬股价。“中特估”不是专指“中字头”公司估值,而是涵盖所有上市公司,既包括国有控股公司,也包括民营资本控股公司等。任何一家公司,不管股权结构如何,其股价都要服从于基本面价值;而基本面价值的核心是行业竞争力和利润成长性。  第二种误解是,“中特估”缺乏理论基础和市场基础。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既然上市公司基本面决定估值和股价,那么,就没有必要讲中国特色。他们还认为,美国华尔街是全球资本市场超级老大,拥有英特尔、苹果、特斯拉等代表新经济和高科技前景的企业,中国只要跟随就行了。  持这种看法的人,犯了一个根本性错误,即任何一国的资本市场,无论如何开放,其实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在一组特定的供求关系中运行的。中美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股市内部供求关系各有特点,那么,影响股市估值的主要因素、估值路径、估值结果也必然有所不同。“中特估”是在认同并遵循一般股市规律的基础上,对中国股市各要素进行结构性、综合性、实践性评估的一种机制。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本土上市公司中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还有大量属于国内产业龙头的企业。这些上市公司深耕本土市场、服务本土市场,既从本土市场获得收益,也承担着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的职能。简单套用美国同类公司的估值方法,是不能充分反映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实际情况的。  就拿英特尔、苹果等美国大型企业来说,它们可以便捷地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赢得利润,其背后不仅是科技能力和管理能力,还有其依托的经济霸权。中国缺少英特尔、苹果这样的企业,是经济发展阶段使然,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构建独立的估值体系。未来,中国企业不仅要在技术上、管理上提升水平,还要努力争取在全球范围公平发展的权益,并扩大这种权益。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