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抗洪侠”的“独门秘器” 正文

“抗洪侠”的“独门秘器”

[娱乐] 时间:2024-01-23 15:34:3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8次

原标题:“抗洪侠”的抗洪侠“独门秘器”

新华社记者苏晓洲、蔡潇潇、门秘袁汝婷

今年汛期,抗洪侠洞庭湖及其周边水系洪水滔天。门秘连日来,抗洪侠记者目睹洞庭湖区成千上万干部群众坚守在抗洪一线。门秘采访中,抗洪侠经常被“抗洪侠”们的门秘一些“独门秘器”深深吸引。在防汛日益机械化、抗洪侠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的门秘今天,这些“水利前辈”传下来的抗洪侠“秘器”依然非常实用,有的门秘甚至是一线抗洪队员们的“标配”。

“传音梆”

10日深夜,抗洪侠在湖南安乡县陈家嘴镇松虎洪道大堤上,门秘激越而有节奏感的抗洪侠敲击声在夜空中久久回荡。

在大堤坡面迎面走来的3名巡逻队员中,有一位负责敲竹梆。他叫杨立明,每晚7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是他的巡逻时间。“敲梆的作用是安全提示。先敲一下,两秒钟后再连敲两下,表示安全;连续猛敲,就是发现了险情,周边的抢险队员听到声音就会赶来。”

记者看到,“传音梆”用一节楠竹制作,长度30到40厘米不等,留有宽约5毫米、长约25厘米的发音缝,两头封闭。“它的声音能传到1公里外呢!” 杨立明说。

对洞庭“湖畔人家”来说,汛情险情出现,梆子声是警报器;一切安然无恙,梆子声是安眠曲。

“蝉翼图”

有近30年防汛经验的沅江市水利局总工程师潘群芳,是洞庭湖抗洪抢险一线处理险情的一位“智囊”。

9日凌晨,记者跟着潘群芳上堤巡检。每到一个防汛棚,他就从裤兜里掏出一方“手绢”往桌上一放,“手绢”自然铺展开来,竟是一幅“沅江市湖区堤垸位置图”。潘群芳指着地图跟周围的人讲解,大家边看边听,对水势和汛情了解更加到位。

记者问起这地图的妙处,潘群芳颇为“得意”:这种地图用尼龙绸制作,薄如蝉翼、轻若无物,抗皱防潮、不易褪色……

在抗洪一线的艰苦环境中,“蝉翼图”不用时随便卷起来塞进裤兜,要用时拿出来就能派上用场。即便不慎粘上了污泥浊水,在江水、湖水中轻轻荡涤几下,很快就能晾干使用。

“醒脑凳”

在沅江市、南县、大通湖等地,记者发现大堤上每隔一段设置的防洪棚里,没有床铺,只有结实的木质“冷板凳”——有方凳,也有条凳。

有水利专家告诉记者,大堤上每段有三个巡逻队24小时轮班不间断巡护,每队又有多个班次轮流执勤;防汛棚的硬板凳,供轮换下来的巡逻队员们吃饭或短暂休息时使用。

这些硬邦邦的木凳没有扶手,大多数没有靠背。

“防汛值班绝对不许睡觉。坐坐硬板凳能让人稍事休息恢复精力,同时也让人‘坐而不睡’,保持头脑清醒。”一位防汛队员说。

“断魂香”

在洞庭湖赤山岛目平湖大堤上,防汛抗洪“大敌”之一,是成群结队的蚊虫。

夜间,人身上的气味强烈刺激着蚊虫们的食欲,它们从大湖深处的芦苇荡、茅草丛、杨树林里冲出来,向防汛棚和“抗洪侠”们发起集群式冲锋,任人如何拍打驱赶,死也要狠狠叮上一口……记者刚上堤时,几分钟时间就被蚊虫叮了几个“大包”,痒得钻心。

身上喷、棚里点,“抗洪侠”们对付蚊虫,“香”当有办法——身上喷驱蚊花露水,抹风油精、清凉油,棚里点蚊香、燃电蚊香。

一些“抗洪侠”告诉记者,城镇超市售卖的蚊香,驱虫效果不如洞庭湖区一种民间的燃香。这种长得“土里土气”的燃香,一尺来长十分粗壮,点燃后烟味重、烧得久。它散发出来的香味,对蚊虫来说简直就是“含笑半步癫”,一熏就蔫。

“暖心灯”

说起“暖心灯”,56岁的湖南安乡县大鲸港镇渔民社区支部书记郭永红连声叫好。

马灯,每个防汛棚都会有一两个。它由过去的煤油灯演变而来,是充一次电就能用一通宵的LED马灯。

“风吹雨打都不怕,光照强,不刺眼。大堤上大多没有路灯,这种马灯既能当防汛棚照明灯,又能当出险点工作灯,还能作巡逻巡检灯……用处多了!”郭永红说。

从南洞庭转战西洞庭,记者在千里堤防上看到,无边夜幕下“抗洪侠”们的马灯、手电筒聚成团,连成线,给紧张繁忙的抗洪抢险前线,平添了些许温情和浪漫色彩。此情此景让人感到,就算暴风雨来得再猛烈、“洪魔”再猖獗,办法总比困难多,众志成城的一线“抗洪侠”们,定能凯旋。(苏晓洲 蔡潇潇 袁汝婷)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