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白蕉:“侧势千年余一笔” 正文

白蕉:“侧势千年余一笔”

[知识] 时间:2024-04-19 09:07: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25次
01/

被误解千年,白蕉侧锋“很受伤”

学书者往往谈“侧”色变,侧势因为书法界一直以来有着浓厚的千年中锋情结,似乎不中锋就不是余笔书法。当然,白蕉这种中锋情结是侧势有道理的,但对这种情结的千年偏爱却使得侧锋“很受伤”。

《频有哀祸帖》摹本

事实上,侧锋是白蕉中锋的一种。所谓中锋即是侧势说在书写过程中,只要笔锋在纸面即可。千年中锋包括正锋和侧锋两种状态,余笔正锋即是白蕉笔锋基本在线条的中间运行,侧锋书写时的侧势笔锋则在线条的一边。打个形象的千年比喻,正锋线条即是一个人的正面照,侧锋就是侧面照,总不能说一个人侧个脸就不行了吧?所以,中锋的相对面不是侧锋而是偏锋——笔锋偏离了纸面,线条完全是由笔肚子擦出来的。

02/

王羲之唤醒“侧势”书写

应该说,在艺术表现中,“侧”远比“正”重要。在西方艺术史上,通常是将由“正”到“侧”作为进步的标志,比如贡布里希所谓的“希腊奇迹”,指的就是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雕像中,可以看到雕塑造像逐步从上古正面的僵硬风格中“苏醒”过来。正面往往显得生硬无生气,侧面则会显得活泼生动。

同样的道理,书法至王羲之开始一下子将汉字的书写唤醒了,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成功进入侧势,这可以称得上“晋人奇迹”吧!

03/

“侧锋”就要斜执笔

衍生出“侧铺”和“侧束”

在一个伪中锋即正锋概念统治书法的日子里,简单的侧锋书写反而成为难事。

侧锋书写首先要打破垂直执笔的僵化教条,沙孟海先生考证晋人书写时就是斜执笔;而后则要能够笔尖贯力,使笔尖成为笔锋,这样当笔锋偏于线条一侧才不会离开纸面,从而使线条遒劲有韵。这样写出来的线条才会左右转侧,翩翩风姿。

结合笔毫的两种形态:铺毫和束毫,又会得出铺毫侧锋——侧铺和束毫侧锋——侧束。侧铺线条一如一位身体偏扁者的侧面转身像,而侧束则是一位身体偏圆者的侧面像,所以,侧铺线条无论怎样都是带状,侧束线条无论怎样还是圆转如绳状。侧铺笔法源于王羲之,其后王珣、欧阳询、杨凝式等最为典型,侧束则是颜真卿的一大发明,后为杨凝式和苏东坡所继承。

由于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使得唐人以后的书法几乎被正锋一统天下,侧锋自是难有容身之处。无怪乎白蕉先生感叹“侧势千年余一笔”,唐末以降整整一千年,忽略了侧锋的妙用。侧铺尚有少数卓识者偶一用之,而侧束在东坡以后竟无一人问津,即便是睿智如何绍基,虽终生追随鲁公,却与此失之,令人扼腕三叹!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