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之外的“大胖橘”,遛狗、烧瓷、不善骑射的文艺青年

[探索] 时间:2024-04-20 01:43: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12次

    

《甄嬛传》之外的“大胖橘”,遛狗、甄嬛烧瓷、遛狗<strong></strong>不善骑射的烧瓷文艺青年

在剧集《甄嬛传》中,雍正帝被塑造成一个时而深情专一、不善时而冷酷多疑的骑射“大胖橘”,然而,艺青这与历史上的大胖橘雍正差别很大——历史上的雍正凭借智慧与权谋在九子夺嫡的惨烈斗争中胜出,他“全年无休”、甄嬛勤于政事,遛狗后宫人数不多,烧瓷嫔妃也各自善终。不善

朝堂之外,骑射雍正更是艺青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作为满洲皇族出身的大胖橘人他虽不擅打猎,吹拉弹唱、琴棋诗书却样样精通。雍正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狗人士,动不动就下令给狗狗做新衣服……

下文内容摘选自《成为雍正》,从业余爱好与日常细节中补全雍正的形象,经出版方授权推送。

《甄嬛传》之外的“大胖橘”,遛狗、烧瓷、不善骑射的文艺青年

热衷艺术的“文艺青年”

在正常情况下,满洲皇族出身的人,他们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往往是去打猎,去射杀各种小动物。早在后金时期,皇太极就跟满洲上下都强调过:

我国家以骑射为业,……欲尔等识之于心,转相告诫,使后世子孙遵守,毋变弃祖宗之制耳。(《清太宗实录》卷三四,崇德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满洲子子孙孙都得认真练习骑射,否则就是背弃祖宗。

在满洲入关以后,康熙和乾隆这对爷孙,骑射功夫都是非常好的。然而奇怪的是,作为康熙的好儿子、乾隆的好父亲,夹在清朝武德最充沛的两位皇帝中间的雍正,反倒是极其厌烦骑射、打猎的。

像木兰围猎这种和蒙古王公沟通感情、必须由皇帝亲自参加的活动,雍正除了登基前当皇子时陪着康熙去过几次之外,登基之后,他就把这事全推给弟弟老十三怡亲王允祥了。朕就不去了,你替朕去就完了,咱俩谁去不一样?

胤禛行乐图册

胤禛行乐图册

对于雍正不爱打猎这事,似乎也容易理解,毕竟他常年勤于批奏折,怕是想打猎可能都没时间。不过,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一件文物,却为我们找到了其他的解释。

此文物名叫“木葡萄纹桦皮雍正帝御用弓”,弓身所附二皮签上用满汉文书写了“世宗皇帝葡萄花面弓四力半”。这个“四力半”,指的就是拉开这个弓所需用的力气是四力半。“力”是一个计量单位,一般情况下,“力”的数值都是越大越厉害。

当时,清朝军队中日常使用的弓,最沉的若拉开应该要“十八力”,而雍正的弓只要“四力半”,连零头都不到。相当于满分100分的卷子,雍正上场的话,只能考 25 分。

也许雍正还是能拉开更重的弓的,只是我们尚未发现,但结合他一生的经历和遥控指挥军事的战绩,在武艺方面,雍正大概率真是个不及格的水平

不过,东边不亮西边亮,虽然雍正的武艺水平比较一般,但他的文艺水准还是很高的。琴棋书画,除了画画雍正可能不太擅长以外,其他三项,雍正的水平都是能拿得出手的。

雍正读书像

雍正读书像

首先是琴。在康熙的儿子中,音乐天赋最好的,应该是老三胤祉和老十六胤禄,俩人吹拉弹唱的水平都很高,不过老四胤禛在这方面也不差。

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安排老三胤祉带着大臣编了一部叫《御制律吕正义》的音乐教科书。编到关于音律的部分时,突然遇到了问题,进展停滞。

于是,康熙就派人去请教南府(清代掌管宫廷演剧事务的机构,隶属于内务府,在道光年间改名为升平署。)的教习朱四美。朱四美是康熙朝的音乐高手,只可惜老头那会儿已经 80 多岁了,行动不便,康熙这才派人去上门请教。当时的康熙嘱咐道:

问南府教习朱四美,琵琶内共有几调,每调名色原是怎么起的,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这样名,知道不知道?还有沉随、黄鹂等调,都问明白。将朱之乡的回语,叫个明白些的,著一写来。

可康熙刚嘱咐完就意识到了,音乐、曲调这种东西,若是派个不懂的人去请教,是根本问不明白的。于是康熙就又补充了一句:倘你们问不上来,叫四阿哥问了写来。

能在编音乐教材这种事上被康熙记起来,老四胤禛的音乐水平,想必应该是过硬的。

而且老四也经常写诗描绘自己弹琴的场景。其中有一首《偶题》是这样记录的:

秋宵噭噭云间鹤,古调泠泠松下琴。

皓月清风为契友,高山流水是知音。

雍正的这首诗,韵味尚佳,至少比起他儿子著诗的平均水平,是要高一些的。

胤禛行乐图册

胤禛行乐图册

接着是棋。尽管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过雍正的棋艺水平究竟如何,但他对下棋的热情着实高涨。雍正五年(1727),外邦使臣送了他一对象牙雕刻的镶铜镀金的痰盂。雍正一看,东西属实精美,只是拿来当痰盂实在太过可惜,于是下旨要求改样。谕旨记录在《活计档》中:

着将此痰孟,改做大棋盒。

这里的“大棋”,指的就是围棋。可见雍正对下棋的兴趣肯定不一般,因为对寻常人而言,把痰盂改成棋盒,实在有点不拘一格。

最后是书。雍正的书法,我们之前也略有提及。雍正自己就说过:“朕早蒙皇考庭训,仿学御书,常荷嘉奖。”

他从小就模仿老爹康熙的笔迹,而且还经常被夸。甚至还有史书记载说:

圣祖最喜世宗宸翰,每命书扇,岁书进百余柄。

康熙因为喜欢老四的书法,经常让老四写扇面。而老四自己也很热衷,每年只要康熙吩咐了,老四就会写上 100 多把扇子交上去,说留着,父亲送人时比较方便。

胤禛行乐图册

胤禛行乐图册

倘若大家想要亲自辨别雍正的书法水平,我们今天到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便能看到雍正亲笔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横批“勤政亲贤”。

这副对联不光字好,意思也好。君主的使命是治理天下,而不是盘剥天下。雍正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究竟做没做到自己写下的这两句话暂且不提,单看他能把这两句话挂到养心殿里,挂到自己的工作间,这般警示,也算是一种诚恳的态度了。

总之,满洲传统的搭弓骑射,雍正没兴趣;汉人儒士喜爱的琴棋诗书,他倒是样样精通。

不过要是说到雍正的爱好,那最有名的,还得是他那作为“cosplay 鼻祖”的特殊身份。

《甄嬛传》之外的“大胖橘”,遛狗、烧瓷、不善骑射的文艺青年

烧瓷、遛狗的宅男

说雍正是宅男,绝对不是冤枉他。

在执政的13年中,除了隔几年他会到清东陵给康熙、顺治上坟之外,雍正的日常生活,不是宅在紫禁城里,就是宅在圆明园里。他每天最大的爱好,其实是批折子。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保留下来的光是雍正亲自批阅过的奏折就有 4 万多件,其中汉文的有 3.5 万多件,满文的有 6000 多件。雍正平均每天都要批上八九本奏折,再加上日常政务的处理,可想而知那会有多么疲惫。

雍正祭先农坛图卷(第一卷)局部

雍正祭先农坛图卷(第一卷)局部

人劳累的时候,就必然需要一些爱好来调剂生活。雍正靠什么来放松呢?简单来说就是两件事,一是制瓷,一是养狗。

有很多人喜欢买一些小摆件,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只不过在雍正这里,他不是去买摆件,而是亲自设计摆件。

清朝宫廷器物的制作流程都是固定的,大致分三步:第一步,皇帝下旨,说朕要做什么东西;第二步,下边的人提供一张设计图,或是一个腊制的模型,让皇帝提出修改意见;第三步,待修改完之后,正式烧制成型。

所以,清朝历代宫廷器物的制作可以说是皇帝个人审美的体现。而雍正在设计器物时,有一个明显的追求和一条明显的红线。

追求就是必须“文雅素净”,红线就是不能“乱蠢笨俗”。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雍正六年(1728),底下人做了一方墨砚给雍正,雍正看了就很不喜欢:

莲艾砚做的甚不好,做素静文雅即好,何必眼上刻花?干干净净的多好看,你们整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干什么?

除了图案,对文字,雍正也很反感那些看起来就没什么文化的措辞。雍正七年(1729),下面呈上了一件蜜蜡如意,上面写着“万寿无疆”的字样。雍正第一反应就是说:

如意柄上“万寿无疆”四字,俗气,着去平。

把字磨掉,不要,朕要是攥着这么一个东西,让人看见还不够丢人的。

也正是因为雍正这些吹毛求疵的要求,我们今天看到雍正朝的宫廷文物,往往都是相对雅致的。

要么什么花纹都没有,唯求素雅、漂亮;即便有图案花纹,第一眼看上去也都是力求精致,并不杂乱;再有,像是雍正偶尔在器物上的一些题字,也都是注重文化气息的。

比如,在雍正款松花江石砚的背面,雍正题的是“以静为用,是以永年”,韵味悠长。

清雍正 松花石日月池砚

清雍正 松花石日月池砚

只不过物件终究是死物,它不会给你回应,缺乏生气。所以,雍正在制瓷之余,还有一项爱好,就是养狗。

我们今天经常看到一些段子,说有的朋友养狗,狗吃得比自己都好。雍正身为皇帝虽然没夸张到这种程度,但他和自己的爱狗在吃这方面的对比,也挺有意思的。张廷玉是经常陪着雍正伺候他吃饭的,他就说过:

世宗宪皇帝时,廷玉日值内廷。上进膳时常承命侍食,见上于饭颗饼屑,未尝弃置纤毫。

雍正用餐时,不管是吃大米还是啃大饼,从不浪费粮食。可他自己不浪费,不代表狗不能浪费。

雍正养狗,经常担心自己的狗吃不饱。按内务府的传统规定是:“每狗一条,每日食羊肠十两。” 这样的伙食其实很不错了,但雍正说不行,朕养的狗,怎么能只吃这么点?于是,雍正的狗,天天喂牛肉吃。

要知道在古代,农民的牛拿来耕地都不够用。而雍正养的狗,天天吃牛肉,想来也是挺讽刺的。

雍正给狗起的名字,也都很有趣。他最有名的两条狗,一叫“造化”,一叫“百福”,都取自吉祥话。

今天给宠物犬穿衣服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若看到那些花花绿绿的、用料贵重的,我们可能还是会觉得奇怪。但雍正给自己的小狗们做的衣服更邪门。雍正五年,雍正下旨给内务府:

给造化狗做纺丝软里虎套头一件,再给百福狗做纺丝软里麒麟套头一件。

光做纺丝的衣服还不够,雍正还给自己的狗做了不少真皮的衣服。像什么貂皮、猪皮,都曾被雍正下令给做成了狗衣。最夸张的是,连老虎和豹子的皮,都被雍正找人扒了,缝成衣服,套在自己养的狗身上。

清 绿地缎海棠菊狗衣

清 绿地缎海棠菊狗衣

而除了吃穿之外,在住的方面,我们今天在内务府的档案中,同样能看到雍正会给自己的狗设计笼子、被单、被褥的各种记录。还是雍正五年,他就曾下旨:

做圆狗笼一件,径二尺二寸,四围留气眼,要两开的。

着将此狗笼上配做见方四幅、深蓝布穵单一块。

“穵单”就是满语“被单”的意思。可见雍正在养狗这件事上,非常上心,着实喜欢。

只是讲到雍正的这些爱好时,叫人难免心生不悦。

封建社会,穷人家省吃俭用,也只能勉强穿上一件棉布麻衣。可到了皇家,就连一条狗都能穿着貂皮大衣,睡着纺丝软布。

底层人不如富家狗,这就是所谓的“万恶的旧社会”注定要被推翻和摧毁的原因吧。

人,终归是需要独属于“人”的尊严的。

而且,今天有许多人在谈及古代那些富家子弟的花样爱好和生活情趣时,似乎会刻意平添一些美好而令人向往之感,但这些皇族、官员、地主乡绅,他们的幸福生活,这些统治阶层每一秒的岁月静好,底下其实都是负重前行的无数贫苦百姓。

包括雍正也一样,我们今天面对雍正朝文雅的瓷器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我们是找不到当年生产这些瓷器的底层工匠的名字的。

可能最多会知道当时景德镇有一个督陶官,名叫唐英,但这个唐英也是官员,至于再往下的那些脏兮兮的工匠呢?

没人记得的。

《甄嬛传》之外的“大胖橘”,遛狗、烧瓷、不善骑射的文艺青年

本文节选自

《甄嬛传》之外的“大胖橘”,遛狗、烧瓷、不善骑射的文艺青年

《成为雍正:隐忍的胤禛到帝国权力巅峰》

作者: 李正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品方: 博集天卷·读行者

出版年: 2023-9-8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