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昌:用博爱“做笔” 以奉献“为墨”

[焦点] 时间:2024-04-20 21:44: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48次

  有这样一群人,做笔他们兢兢业业、吴德为墨默默扎根山区教育,昌用将自己的博爱一生奉献给了山区农村教育事业,麒麟区东山镇云龙小学教师吴德昌老师便是奉献其中一位,他身残志坚育桃李、做笔华发如霜终无悔,吴德为墨自1982年工作以来,昌用扎根山区小学近40年。博爱

吴德昌:用博爱“做笔” 以奉献“为墨”。奉献

  身残志坚守初心

  1982年,做笔年仅21岁的吴德为墨吴德昌毅然选择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当了一名民办代课教师。昌用在卑舍村的博爱一间土坯房里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由于没有黑板,奉献他就把家里仅有的木板——床板,拿来教室当黑板,带领学生在几个土坯上横担一根木板便是课桌、搬块石头坐上便是凳子,而村里的小烤房便是他的宿舍。当时每月26元的微薄收入,除了自己生活开支和补贴家用外,他还资助三名即将辍学的贫困儿童完成学业,其中一次他看一名学生实在困难,便一次性拿出了50元钱资助该学生,那个年代的50元钱可是他两个月工资的总和。

吴德昌:用博爱“做笔” 以奉献“为墨”。

  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为了改变现状,降低安全隐患,吴老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等不靠不要。亲自上墙夯土、下地托坯、修补校舍、自制课桌凳,改善办学条件。有一次,修补门窗时不慎被斧头砍伤了手,血流不止,但他仍然坚持上课,得知这一情况后的学生家长感动不已,争相到学校看望,乡亲们朴实的举动也感动了他,同时也更坚定了当一辈子教师的决心,这一干就是38年。

  吴德昌老师一直抱着一颗教育报国的初心、拄着两只拐杖、在三尺讲台上四季耕耘,以内心最朴素的爱浇灌着农村孩子的未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把简陋化成执着,把平凡写成伟大;他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吴德昌:用博爱“做笔” 以奉献“为墨”。

  言传身教甘清贫

  2011年民转公,他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为此,他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他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模范履行职责,无私奉献,热爱学生,用“师德、师范”诠释着一名合格教师的风采。他始终把教育工作当作是一个用爱心、耐心、关心、细心、热心堆砌来赢得孩子们的亲近、尊重和成长的伟大工程。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他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约束自己,做学生的表率。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一次上课前,吴老师走进教室时,教室乱糟糟的,纸屑到处都是,他并没有大声训斥学生,只是深深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俯身拿起扫把扫了起来。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在日常生活中,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讲脏话,他带头文明用语;要求学生节简,他就带着学生一起将废书纸、矿泉水瓶收集后卖出当做班费;要求学生不迟到,他就带头提前到校……开始时,往往是他第一个进入教室的,后来,比他早的学生越来越多,也就很少有学生迟到。就这样,他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言传身教,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多年来,他省吃俭用,每次买回鞋子,总是先穿左鞋,左鞋破了再把右鞋穿在左脚上,右裤腿总在风中飘,一飘就飘过了近40年……

吴德昌:用博爱“做笔” 以奉献“为墨”。

  他以手为足,架着双拐一直在教育路上追寻他自己的梦、圆了无数学子的求知梦。他用青春与爱诠释了做教师的真正含义,他用博爱“做笔”,以奉献“为墨”,为山村的教育事业奋笔疾书,书写着自己壮丽的人生乐章。

  云南网记者 张明磊 通讯员 付文飞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