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84周年 拉响3分钟警报

[娱乐] 时间:2024-04-18 12:11: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38次

  今天是北京爆“九一八”事变爆发84周年纪念日,上午9时18分,纪念警报沈阳全城拉响警报三分钟。事变行驶在沈阳9条路、周年18条街及指定区域的拉响车辆全部停驶。随后,分钟抗战老兵、北京爆劳模、纪念警报小学生代表共同敲响了警世钟,事变14声钟响寓意中国军民浴血抗战的周年14年。

  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拉响日子,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上午首次全面展出东北抗联相关史料。分钟此外,北京爆大兴烈士纪念广场于近日建成,纪念警报并将在9月30日举办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事变

  拉三分钟警报敲警世钟14下

  今年是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4周年。为教育人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珍爱和平,警醒世人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上午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出席活动。

  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上,18米高残历碑上的日历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满布的凹痕仿佛记录下了那段历史。广场南侧的“警世钟”巍然高悬,警示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距离“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不到800米,就是当年“九一八”事变的事发地南满铁路路轨。

  上午9时,仪式正式开始,1000多名各界代表伫立在广场上,一片静默。上午9时18分,沈阳全城拉响警报三分钟。行驶在沈阳9条路、18条街及指定区域的车辆全部停驶。奏唱国歌后,各界撞钟手共撞钟14下,抗战老战士、劳模、小学生代表各1名作为社会撞钟手参与撞钟。

  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后每年的“九一八”都要在沈阳全城鸣警报3分钟,以此祭奠历史,这一传统至今已有20个年头。

  敲钟代表

  90岁新四军曾参与围攻日军

  值得一提的是,敲响警世钟的老兵代表是90岁的抗日老兵陈宝书,他也是沈阳警世钟迄今年龄最大的敲钟手。

  据《辽沈晚报》报道,在得到参与撞钟鸣警仪式消息的第一时间,这位90岁的老人乐坏了,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陈宝书说,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参与“九一八”纪念日撞钟,也是给自己勿忘国耻、教育子孙后代的机会。

  陈宝书出生于1926年8月,安徽来安县人,在1939年参加了新四军,1948年在辽宁义县战斗中负伤,为因战八级伤残军人。1939年,当时只有14岁的陈宝书参加了新四军,就在当年11月,日军侵占了来安县城,陈宝书就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大战。新四军组织第五支队包围了来安县城,围攻了两天两夜,日军在两天后溃逃,新四军收复了来安城。据陈宝书回忆,当时共打死打伤日伪军200余名。

  第二年的5月,日伪军2000余人分三路由黄土山、黄泥岗、沙河集向来安县城进犯。当时陈宝书所在的部队,没有重炮火,据点一时没有攻下来,眼看就要天亮了,陈宝书急中生智,提议采取“火攻”。顿时,敌人据点内变成了火海,被烧得抱头乱窜。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火烧来安城”。

  在1942年“五一”大扫荡这天,他正在站瞭望哨,看见山下汉奸走在前,日军在后想偷袭县政府,陈宝书没有声张,赶忙回去报告。当时县长周一亭等100多人迅速转移,日军在身后追了5天5夜也未成功,他们顺利脱险。回忆起曾经的抗日经历,陈宝书动情地说道,“我们要教育后代,不忘国耻,保卫祖国。今天的日子得来不易。”

  从接到通知的那刻起,陈宝书就开始为参加撞钟仪式做准备了。老伴说,“刚接到通知他就开始找那天要穿的衣服,还把勋章认认真真地别在了上面,高兴得不行。对他来说,这是无比光荣的一件事。”

  10岁小学生获评道德小模范

  据报道,今天上午的敲钟代表,年龄最小的仅10岁。他是来自沈阳市大东区一五年级的学生杨子泰。学校介绍,之所以推荐他为敲钟手,是因为这个男孩品学兼优,敢于担当,在各方面都是全校学生的榜样。2013年,他还被评为大东区道德小模范。

  在同学眼中,杨子泰就是一个阳光、善良的大哥哥形象,虽然他年纪并不比其他同学大,上课时他总是坐得端端正正,听课不走神,成绩和班级工作一直都让人发自心底地佩服,同学有困难时,他常说“我帮你”,或者“我帮你想办法”。“有他在身边,心一下就不慌了。”一位同学这样说。

  上周得知自己要担当今年“九一八”敲钟仪式上的敲钟代表,杨子泰既感觉自豪,也有些忐忑,他希望自己能更优秀一些,真正配得上敲钟手这个光荣的角色。

  文/记者李文姬

  东北抗联史料首次全面展出

  今天上午,《英勇的战歌——东北抗日联军历史图片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这是抗战馆乃至北京地区首次全面展出东北抗联的图片。

  东北抗日联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组成部分,在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此次展览共分“日军入侵抗日救亡”、“创建武装浴血奋战”、“战略配合殊死杀敌”、“整训战斗夺取胜利”四部分,284张历史图片,48件(套)文物再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讴歌了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赵一曼等英雄事迹。

  据记者了解,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以图片形式全面展出,在北京尚属首次。在上午的展览开幕式上,《东北抗日联军历史图鉴》大型画册同时首发。

  文/记者崔毅飞新闻观察员吴娟

  烈士纪念广场月底举办公祭

  近日,记者从大兴区民政局获悉,位于清源公园内的烈士纪念广场建设正式完工,9月30日将在广场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

  烈士纪念广场占地一万四千平米,由烈士雕塑像、英烈墙、纪念广场、大兴历史之路等部分组成。烈士雕塑像高度为781厘米,代表大兴区的781名革命烈士。

  雕塑人物以大兴区6位烈士代表为原型,中间站立者是以冀中十分区清苑区区长、区委书记、涿良宛县组织部长华黎为原型。

  前排站立、举手枪向前冲锋的是以冀中军区第五军分区游击第三路总指挥、十一团团长闫墨缘为原型(采育凤河营人);戴镣铐、怒视前方的是以涿良宛县五区民政助理、副区长崔振春烈士为原型(庞各庄人)。

  全副武装、身着志愿军服装的是以1952年7月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张润堂烈士为原型;右边站立,短发、目光炯炯的女同志,是以妇女主任和抗联主任佟景茂为原型(礼贤镇东郏河村人)。

  左边站立,双臂向后被捆绑的是以时任大兴县四区民政助理田载耕烈士为原型(长子营镇赵县营村人)。

  英烈墙由解放军渡江、群众支援前线、烈士英名录三部分组成,配水波纹,全长55米,象征哺育大兴人民的永定河在大兴流域的长度。大兴区现有烈士781名,有零散烈士墓75座,分布在全区10个镇范围内,由镇、村自行管理。

  文/记者任一陆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