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环境法学者参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 湖北智慧闪耀“昆明时刻”

[综合] 时间:2024-05-10 18:01: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96次

原标题:武大环境法学者参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 湖北智慧闪耀“昆明时刻”

春城之约,环境慧闪世界期待,法学将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未来。年后10月11日至15日,全球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正在昆明召开。生物

5天议程,多样最重要的性框成果之一,是架谈推动形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并将在明年第二阶段会议中发布。判湖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翘首以待的北智“昆明时刻”,其中也凝聚着湖北学者的耀昆心血和智慧。

谈判始于2年前

近年来,环境慧闪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法学教授秦天宝多次参与国际谈判。年后今年6月,全球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首次颁给环境法学者,便是表彰秦天宝为推动我国环境法治进程、在国际上有力发出“中国声音”所作的卓越贡献。

“大家之所以对‘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寄予厚望,是因为‘爱知目标’未能完成使命。”秦天宝介绍,2010年,世界各国为解决生态破坏、野生动植物流失,订下20项“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并设定2020年到期。

2020年9月15日,联合国发表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报告。人们失望地发现,从全球来看,“爱知目标”没有一项完全实现,只有6项目标部分达成,部分子目标甚至恶化。

“世界需要一个更具雄心、更务实的目标,希望比‘爱知目标’更具魄力,更好执行。”秦天宝认为,在商定新目标时,应充分吸取“爱知目标”执行中的经验、教训,既要提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更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充分考虑目标的可操作性和世界各国的发展差异。

为了形成“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秦天宝和全球多国学者一道,于2019年参与到紧张的谈判中。谈判以在线方式进行,几十个国家一轮发言下来,往往到了凌晨两三点。随着框架即将出炉,各国争议的焦点也越来越多。“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重大风险挑战。”秦天宝说。

中国话语权明显提升

秦天宝明显感到,在国际谈判中,中国的话语权在不断提升。“随着经济实力增长、积极谋求转型发展,中国从被动的跟随者,逐步成为重要的参与者、积极的贡献者,很多国家都在等待中国发声。”

在秦天宝看来,如今的中国更多扮演了“桥梁”角色。“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场合,中国做了大量努力和工作,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谋求最大公约数,进而形成合力,努力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

在COP15大会10月12日召开的领导人峰会上,中国郑重宣布,将率先出资15亿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现场听到这一消息,秦天宝深感振奋。“从全世界来看,由发展中国家出资设立的环境基金极少,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东道国和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秦天宝说,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能拿出大笔资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无疑将为全球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大象之旅具有标杆意义

云南大象北上和返回之旅,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

“大家从没想到,大象会以这样的方式和人类相处,到田地里吃东西、到农户家喝水。”秦天宝说,这次大象之旅具有明显的标杆意义,既激发了大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兴趣,也提升了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云南采取自然引导的方式与大象互动,更让人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

秦天宝认为,还应反思,当今的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经济开发政策,是否还有需要更新的地方。“大象进入城市,说明人和动物之间的缓冲区被压缩了,也许未来这样的事件会越来越多。”

“如果说,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是‘急性病’,那么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的变化,则是‘慢性病’,人们不会有明显的感受。”秦天宝认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更需要超前预判,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再来解决。

秦天宝建议,借助长江大保护契机,湖北应更系统、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将其融入各方面的战略规划中,特别是在跨省界区域,与临省通力合作,形成独具特色的保护模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弦)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