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新要求、新使命,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在天津走深走实

[时尚] 时间:2024-04-17 09:51:5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26次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式现实践深走实亲自推动的代化的京动重大国重大国家战略。党的津冀家战津走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新求新使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命推赋予了新使命。略天天津着眼今后五年部署实施的中国“十项行动”,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放在“十项行动”之首,式现实践深走实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代化的京动重大国以一域服务全局,津冀家战津走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在天津走深走实。新求新使

    

    

      九年来,命推天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略天协同效应不断显现。中国天津紧紧扭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积极推进产业对接协作,中海油、中交集团、通用集团、中国电子等一大批央企所属企业在津深度布局,联想、360等高科技企业在津设立各类总部。新时代十年,来自北京的企业在津投资项目累计超过6700个,资金到位额超过1.14万亿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突破3000家,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加快建设。支持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与河北省签署积极推进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津雄合作交流日益加深。

    

      “一基地三区”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功能建设新格局加速形成。天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重点建设信创、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链,不断提升服务京冀两地产业承载配套能力。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速加力,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和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与河北港口集团签署《世界一流津冀港口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更好服务京津冀双循环发展。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飞机租赁稳居全球第二,口岸平行进口汽车占全国70%,商业保理公司资产总额、发放保理融资款余额居全国第一。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持续推进,三地金融机构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融资余额超3万亿元。自贸试验区开放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京津冀联合签署《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和5个重点领域合作框架协议,京津两市联合实施8批百余项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创新措施,自贸区136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推进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交通、生态、创新等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是交通一体化从蓝图变成现实,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覆盖全部公交和地铁运营线路,京津同城效应更加明显。二是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成效显著,协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造了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的城市群奇迹,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全部步入“30+”阶段,远超发达国家城市和地区同期下降幅度,推进736平方千米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三是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工程实验室、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建立京津冀科技创新券合作机制,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及平台开放共享。

    

      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医疗卫生协作不断加强,京津冀取消异地就医备案,三地看病实现“一账通”。京津冀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学校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构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成立商贸、信息安全等10余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落实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成立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等多个联盟,举办京津冀全域旅游推介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等活动。

    

      扎实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历史机遇,要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牢牢把握“一基地三区”定位,增强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在重要领域协同、体制机制协同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持续发力。

    

      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上展现新作为。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更加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度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把握市场配置资源规律,加强项目、平台、信息、政策、机制等前端统筹。深化与首都部市、院市、校市、企市深度合作,促进企业、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北辰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等承接载体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主动对接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需求,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协同联动,依托先进制造、航运物流、职业教育等优质资源服务雄安新区建设。

    

      在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协同方面取得新成效。深度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建设,津兴城际建成通车,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度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建联治,强化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协同治理,巩固提升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主要跨界河流水质,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动北京创新资源与天津研发生产转化优势互补、紧密衔接,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同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有效贯通区域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供应链。在深度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助推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功能重构取得更大进展。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扩大资质、标准、检验检测、医疗检查结果互认,提高教育、社保、养老等协同协作水平。

    

      在深化机制体制协同方面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各类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机制,破除市场壁垒,引导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有序运行。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共建的成本共担机制、财税共享机制、税收征管协调机制等,形成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

    

      本期特邀专家:王会芝(天津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整理 津云新媒体编辑 王晓羽 【编辑:刘欢】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