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缅甸的印度洋出海口?算了一笔经济账,发现处处是坑

[百科] 时间:2024-03-29 02:53: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52次

    

最近一段时间,打通的印度洋缅甸局势不太平静。缅甸网上有人说,出海处处如果能趁机打通缅甸的口算坑印度洋出海口就好了。
听起来好像不错,笔经可以直通印度洋,济账但其实不是发现这么一回事。先不说政治和外交上的打通的印度洋问题,就光是缅甸经济账,稍微一算就发现根本不划算,出海处处所谓的口算坑缅甸印度洋出海口吸引力没那么大。
地图上大致量一下发现,笔经就算无视地形走直线,济账也有1200公里。发现大宗货物要从印度洋出海,打通的印度洋就必须先修一条铁路,先从内地运输到沿海港口,然后装船运输。
这就涉及了海路与陆路运输的成本问题。在讨论铁路运输与海运成本时,我们必须观察几个关键的经济指标:距离、货运量和货物类型。
从距离上看,昆明至印度洋的直线距离大约1200公里,比昆明到广西防城港直线距离少。但是直线距离并不是实际运输距离,它忽略了地形和已建交通设施对路线的影响。
因此,即使铁路沿直线修建,也要克服缅甸北部复杂的地理特点,如山脉等,这些都会带来额外的工程挑战和资金投入。
再比较铁路和海运的费用。根据已有数据,铁路运输成本远高于海运。在中国国内,铁路运输的成本可以是海运的5倍至10倍。考虑到铁路的投资及维护成本,即使铁路线路缩短了距离,总成本仍可能远超过海运。
那么,小型批量的货物会不会改变这个计算结果呢?由于海运的规模经济,一艘现代集装箱船能够运载数万个标准箱,相较之下,一列火车仅能装载约50个标准箱。即便我们考虑需要绕道马六甲海峡的额外航程,规模化的海运依旧有极强的成本优势。
举个例子,从广州至北京通过铁路运输一个40英尺的集装箱,费用可能达到12000元,而同样大小的集装箱通过海运至美国长滩港,费用大约为1550美元,即使加上马六甲海峡的额外航程,海运的成本也远低于铁路运输。
政治和安全局势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缅甸的北部地区长期存在政治不稳定和民族冲突的问题,这导致了高风险的投资环境和可能的运输延迟。即使铁路项目完成,运营和维护都将面临这些不稳定因素带来的额外挑战和成本。
从经济角度来说,通过缅甸进入印度洋的路线,无论从建设成本还是运营效率来看,都不如利用现有的海运优势。海运在成本、效率以及现有基础设施方面都占据明显优势,并且可以规避通过国际敏感地区的政治和安全风险。
缅甸自从1948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以来,政局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中。国家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反映在民族纷争、军政府掌权和民主运动抗争等多个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缅甸经历了无数次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动乱,构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政治画卷。
从政坛角度看,缅甸在2011年启动了政治改革之路,从军事独裁逐步过渡到有限的民主体制。然而,这个转变是曲折的,军方仍保留着巨大的政治影响力。根据宪法规定,军队在议会中有25%的席位保障,并且控制包括国防、内政和边境事务在内的关键部门。这种混合政府形式使民选政府的权力收到极大限制,政策执行和改革进程频频受阻。
民族问题方面,缅甸可谓古老而深刻。共有135个官方认定民族,缅族作为最大民族,其文化和语言在国家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少数民族则长期在边缘化、忽视甚至是压迫之下挣扎。
在这个背景下,多个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应运而生,与中央政府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这些地方武装组织不仅肩负着保护民族利益的责任,也往往掌握着地方的实际控制权,并涉及走私、毒品交易等非法活动。这种情况令缅甸的治安环境极为复杂,也给全国政治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缅甸的政局现象体现出军政府与民主势力、各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由于军政府的强势控制和对民族自治区域管理的软弱,使得缅甸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同时,各地方武装力量的存在更是加剧了这一不稳定性,使得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前景愈加渺茫。
鉴于缅甸的长期动荡和不稳定,根本不具备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这种情况下,不用说打通印度洋出海口了,只要能保持相对稳定,影响不到我国的边境安全,就算烧高香了。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