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超10万人!她住的窑洞,患者随时能来

[时尚] 时间:2024-04-24 12:17: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18次

她是义诊一名儿科医生

大学毕业时选择来到陕北佳县

扎根黄土高原,一干就是超万54年

患者随时能到她住的窑洞看病

她的电话号码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

粗略估算,仅退休后

她义诊的人住患者已超10万人次

饭可以晚吃,但人的窑洞患病不能等

她就是路生梅

从北京到小县城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路生梅在北京长大,义诊她曾经的超万理想是成为北京知名大医院的儿科医生。1968年,人住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即现在的窑洞患首都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陕西榆林佳县工作,义诊如今已经54年。超万

路生梅:我已经78岁了,人住我在北京生活了24年,窑洞患在佳县生活了54年。义诊生命不息,超万服务不止。人住

佳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交会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条件艰苦,整个佳县人民医院就是两排老式窑洞,只有4个医生,2个护士。

住在窑洞里,路生梅的日常用水都得靠驴从黄河里拉,沉淀后才能喝,而且每天只有一瓢。

同事和老乡们主动教路生梅如何生火烧炕,还有人拿出在当时很珍贵的鸡蛋、大枣送给她。对于老乡们的纯朴和温暖,路生梅的回报是学习,学着从儿科医生成为全科医生。

路生梅:当时整个榆林地区12个县,儿科科班出身的、属于儿科系毕业的大学生只有我一个人。我学儿科的,内科的病我也要治,如果下乡巡回医疗,外科的疾病也要治。

翻山越岭、半夜出诊

救治病人她竭尽全力

一次,一个婴儿因百日咳反复窒息。危急时刻,路生梅口对口为她吸痰,反复人工呼吸40余次,终于救活了患儿。还有一次,为了紧急救治一个肠穿孔的病人,路生梅劳累过度,昏睡了一天一夜。

路生梅:这个地方不大,你架子再大,表现再高傲,人家不买你的账。你治好一个病人,解决他的问题,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开了。

当时,对无法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值班医生要翻山越岭到病人家里诊断和治疗。而佳县位于黄河西岸,三面环水,很多乡村位于大山深处,沟深壑险、峭壁林立。没有汽车,也无路可通汽车,往返只能依靠双腿。

路生梅:走山路的时候,上坡特别难,气喘吁吁,下坡的时候真的收不住脚。有时候到黄河边上的村庄出诊,要沿着黄河走,老百姓在河边山上开凿出一条只能走一个人的路,脚下就是滔滔黄河。

走在那条路上,路生梅也害怕,特别是半夜走,只有手电筒那一束光,路上又黑又静。被问及为什么不等到白天再出诊时,路生梅说:病人既然叫出诊,他肯定病得很重,如果因为自己的失误让病人出现问题,自己会谴责自己一辈子的。

背上有责任,心里有使命

她说,因为我是中国医生

1969年,路生梅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这里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我要扎根佳县,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这片土地。

后来,路生梅多次被选派到北京和西安进修。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北京协和医院、西安儿童医院都希望她能够留下来,但路生梅还是选择回到佳县,履行自己的承诺。

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继续为当地老百姓进行义诊。她义诊的地点有时在医院,有时病人干脆就直接找到她家里。当地有些家庭,四代甚至五代人都找路生梅看过病。

路生梅:我需要佳县,佳县也需要我。在佳县,老乡们有事就会给我打电话。吃饭时候打,睡觉时候也打。我走在街道上,人家见了我都叫路大夫、路姨,有的小孩儿叫路奶奶。

粗略估算,仅退休后的20年里,路生梅义诊的患者就超过10万人次。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抗击疫情也都有她的身影……

△2020年1月29日,路生梅在抗疫请战书上写下: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图片来源:榆林发布)

路生梅说,生命留给她的时间不知道有多少,可能后面眼睛看不见了,耳朵聋了,不能再做医疗工作了。现在能帮助多少就帮助多少,尽自己所能。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面对面》

记者丨 古兵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