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海南周刊 | 义薄云天话“三国” 正文

海南周刊 | 义薄云天话“三国”

[娱乐] 时间:2024-04-26 08:08:1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09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义薄云天话“三国”

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凯

近日,三国著名演员、海南话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突然去世,周刊年仅66岁。义薄云天陆树铭离世前,三国一直照顾患病在床的海南话张飞饰演者李靖飞,并竭尽所能为“三弟”支付高昂医疗费,周刊“关二爷”顾及兄弟情义的义薄云天义举为这个寒季增添了一抹暖意。

资料图:陆树铭饰演的三国关羽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在演绎汉末三国波澜壮阔历史风云的海南话同时,也塑造了刘备、周刊关羽、义薄云天张飞、三国诸葛亮、海南话曹操等众多栩栩如生的周刊人物形象。正如现实生活中的陆树铭一样,小说中关羽因义重如山而被塑造成“义”的化身,被后人誉为“武圣人”。其实小说中还有许多关乎情义的描述,这些义薄云天的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且流传后世。

资料图:《三国演义》

关羽义释黄汉升

后人提起关羽重情重义,都会说起他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身在曹营心在汉、华容道放走曹操等情节,这些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此不再赘述。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北返,刘备要取荆州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桂阳),派大将关羽攻打长沙,长沙太守韩玄令部将黄忠(字汉升)迎战。黄忠是长沙名将,早在战前诸葛亮就嘱咐关羽:“今长沙太守韩玄,固不足道。只是他有一员大将,乃南阳人,姓黄,名忠,字汉升……虽今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可轻敌。云长去,必须多带军马。”谁知关羽是个倔脾气,他对诸葛亮说:“军师何故长别人锐气,灭自己威风?量一老卒,何足道哉!”他带着自己手下500名校刀手就去了长沙。诸葛亮不放心,便让刘备率部随后接应。

资料图:国画中的桃园结义

关羽在长沙与黄忠交手三次,初次交锋不分胜负;第二次交锋,关羽准备用拖刀计对付黄忠,不料黄忠马失前蹄坠落在地,关羽认为此时斩杀黄忠胜之不武,于是放黄忠离去;第三次交锋黄忠诈败,随后箭射关羽。黄忠有百步穿杨之术,原本可一箭即可射杀关羽,但为报答昨日不杀之恩,前两箭皆是虚射,第三箭才射中关羽头盔缨根。这一切都被太守韩玄看在眼里,他认为黄忠通敌,命刀斧手斩杀,长沙偏将魏延看不下去,愤然杀死韩玄,救下黄忠,长沙遂归关羽。黄忠感关羽之义,也归顺了刘备,并“求葬韩玄尸首于长沙之东”——黄忠也是个讲究情义之人。

小说中这段描写本意是赞美关羽的君子之风,即使对待敌人也不趁人之危。但作者对黄忠的描述却更精彩,从马失前蹄到知恩图报,再到两次警示关羽,最后只是一箭射中其盔缨,以报不杀之恩。这样一来,一个威风凛凛、义字当先的老将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国演义》中长沙之战十分精彩,然而在《三国志》中却只有简单一句:“先主(刘备)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据正史记载,关羽当时也不在长沙。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中的“战长沙”是作者虚构的,目的是通过艺术加工让关羽、黄忠这两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

资料图:国画《文姬归汉》

曹操义赎蔡文姬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一直秉持“尊刘贬曹”的创作倾向,曹操在小说中的定位是“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这种观念在老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并非如此,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个讲究情义的性情中人。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当年与刘备失散,暂在曹操处栖身,后来打听到刘备消息,“尽封其(曹操)所赐,拜书告辞”。事后曹操左右欲追之,曹操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这也是小说中关羽“千里走单骑”的历史出处。

曹操与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素有交往,后来蔡邕死于朝廷内争,他的女儿蔡文姬学问广博,能言善辩,又妙于音律,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才女。当时天下大乱,据《后汉书》记载,“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董祀)”。

这段史料被罗贯中用于小说中,《三国演义》第71回中,曹操发兵汉中,兵出潼关后,曹操在马上望见远处一所庄院,林木茂盛,十分壮观,于是询问近侍是何所在,左右回答:“此名蓝田。林木之间,乃蔡邕庄也。今邕女蔡琰(蔡文姬)与其夫董祀居此。”曹操忆起与蔡邕交往及赎回蔡文姬旧事,感慨万千,于是令车马先行,自领侍卫百余人到庄上走访。当时董祀在外做官,只有蔡文姬一人在家,听说恩人来访,马上出庄迎接,与曹操共话往事。

蔡文姬与董祀的婚姻也是曹操促成的,由于这些关系,两人之间相谈甚欢。《三国演义》中关于蔡文姬的记述只此一段,据史料记载,后来董祀在屯田都尉任上犯了事,罪该当死,蔡文姬专门找曹操求情。当时天气寒冷,曹操座上公卿名士满堂,蔡文姬蓬头赤脚而进,“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曹操感念旧情,于是下令赦免了董祀之罪,并请蔡文姬整理蔡邕遗著。蔡文姬为了报答曹操之恩,凭记忆默写出父亲遗作400余篇,“文无遗误”。

关于蔡文姬的下落,史书上再无只言片语,但蔡邕父女与曹操之间的情谊,却通过《三国演义》流传至今。

资料图:连环画中的白帝城托孤

刘备托孤白帝城

刘备集团占据西川后,镇守荆州的关羽兵败被杀,刘备闻讯后尽起全国之兵讨伐东吴,却被陆逊击败,退兵白帝城。遭此打击,刘备心力交瘁,一病不起,于是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以国事家事相托,这就是“白帝城托孤”的由来。

刘备之所以向诸葛亮托孤,是因为诸葛亮是他最信任的部下,有献策之功,他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两人的关系已经跨越了君臣之礼。对于他们之间的情谊,陈寿在《隆中对》中这样写道:“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白帝城相见后,刘备一手掩泪,一手执诸葛亮之手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听后,泣拜于地说:“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听了诸葛亮的话,刘备放心地闭上眼睛,终年63岁。

刘备托孤是三国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刘备集团的历史一分为二:前期领导人是刘备;后期主心骨是诸葛亮。对于此事,陈寿在《三国志·先主传》中评价颇高,认为这是古往今来君臣关系中最大公无私的典范,因为刘备将整个国家和亲生之子全部托付给诸葛亮,已经到了毫无保留和没有二心的程度。而诸葛亮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太子刘禅继位后,他整吏治,定边疆,强国练兵,北伐中原,直至殒命五丈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陵墓位于今天的成都武侯祠内,作为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武侯祠已成为川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也是刘备与诸葛亮一生情谊的见证。(王凯)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