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疫苗和灭活疫苗区别?新冠疫苗有效率排名对比

[百科] 时间:2024-03-29 01:49: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09次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苗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这种至今仍显神秘的和灭活疫病毒,已经造成全球超过7000万人感染,苗区苗目前,别新人们正将遏制的冠疫大流行的希望寄托于安全有效的疫苗。

  在新冠疫苗全球竞速中,效率已经有几种新冠疫苗正在逐步通过审批或被授权可以紧急使用。排名我国已经有5个国产新冠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对比虽然还没有获批上市,疫苗但新冠疫苗近在咫尺。和灭活疫

  12月19日上午,苗区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别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冠疫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发布会上介绍,效率在冬春到来之季,排名我国对冷链物流、海关边检、医疗疾控等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这是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分步走”的第一步。随着疫苗上市、产量提升,对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以及后续的普通人群,疫苗接种工作都会全面有序地铺开。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通过主动免疫的方式建立起群体免疫保护力,使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尽快得到更加有效控制。”曾益新表示。

  在公共卫生学家看来,疫苗是政府、科学家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其安全性、有效性都应经得起考验。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推开,它将如何保护我们?

  新冠疫苗全球竞速,我国处于第一方阵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2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在研的新冠候选疫苗有214款,52款候选疫苗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

  目前,我国已有15款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其中5款进入了三期临床试验,数量位于全球前列。疫情初现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就设立疫苗研发专班,布局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

新冠疫苗

  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包括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2个灭活疫苗、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的灭活疫苗、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康希诺公司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智飞生物公司联合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

  12月19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目前为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进入三期临床的疫苗,都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对比目前率先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可以发现,国产新冠疫苗较多集中在灭活疫苗这一技术路线上,而在英国和美国获批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都是mRNA疫苗。

  灭活疫苗作为运用时间最久的疫苗生产技术之一,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工艺,在疫苗运用历史上,灭活和减毒活疫苗已经被人们成功用在了天花和脊灰上面。目前正在使用的狂犬病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也属于灭活疫苗。

  而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在新冠疫苗之前,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疫苗成功运用这一路线获批上市。

  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科研副所长李斌介绍,如果简单理解以上几款疫苗的技术原理,可以归结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是使用体外培养的方式制备抗原,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是使用基因工程的方式制备抗原,其共性都是将人体外产生的病毒抗原蛋白输入人体,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反应。而mRNA疫苗,是把“蓝图”(遗传编码信息)直接输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内的RNA翻译机器,来产生抗原蛋白,并激活免疫反应。

  “我国布局的五条技术路线,就像抗击病毒之铁拳上的五根手指,互为补充,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大家免受感染。”李斌说。

  疫苗有效率是怎么算出来的?

  新冠疫苗的有效率是大家都关心的一个指标。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新冠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的有效率数据来看,辉瑞/BioNtech的mRNA疫苗(95%)、Moderna的mRNA疫苗(94.1%)、牛津/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载体疫苗(70.4%)。

  那我国新冠疫苗的有效率是多少?

  12月19日,郑忠伟表示,我国速度比较快的疫苗已经获得了三期临床试验中期需要的病例数,近期已经在滚动向国家药监局提供相关材料。“待数据揭盲以后,一定会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的数据,如果数据达到相应的标准,国家药监部门将会批准附条件上市或者上市。”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卢学新分析,目前公布的新冠疫苗的有效率都属于较高的有效率(即保护率)。有些疫苗如流感疫苗,保护率高的在60%-70% ,早期的流感疫苗保护率才30%左右。

  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卢学新对澎湃新闻解释,在疫苗三期临床试验时先要确定参与队列的样本量,使用疫苗和安慰剂后,分别观察发病人数,等到达了预定的发病总数(即观察终点),按照疫苗组发病人数比上安慰剂组,得出IRR(IRR 代表疫苗组和安慰剂组的比值),通过公式算出疫苗有效率。

  举例来说,疫苗研发单位招募了1000个人参加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通过统计分析设定一个观察终点,比如当入组的人群中有300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就到达了观察终点,然后揭盲发现300个感染的人里面,打了疫苗的有20人,打了安慰剂的是280人,然后疫苗的有效率就可以算出来了:(280-20)/280*100%=92.86%。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流行病学家姜庆五介绍,保护率是流行病学评价疫苗有效性的“金标准”,必须要通过有对照的、严格的三期临床试验才能得到。“如果拿92.86%举例,它的含义就是打疫苗的人比没打疫苗的人减少了92.86%的发病,这就是我们说的保护率。”

  疫苗是政府、科学家对社会的承诺,需保证安全

  在姜庆五看来,相比有效性,疫苗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新冠肺炎是人类的灾难,疫苗是控制流行的重要措施。疫苗要有一定保护率,我觉得保护率在60%以上都能接受,公众也能理解。但是安全性一定要有充分保证,要有一定数量的观察结果,要有科学的依据,疫苗生产企业一定要给予保证。”姜庆五说。

  在一些专家看来,新冠疫苗最大的安全性问题之一即是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效应。一般情况下,人体内的抗体会抵御病毒,让它们无法感染细胞,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抗体会扮演“特洛伊木马”角色,协助病毒入侵细胞,提高感染率,助纣为虐,这就是ADE效应。

  “从目前公布的几个疫苗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来看,接种新冠疫苗都没有造成ADE的风险。”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主任丁胜表示。

  李斌分析道,接种疫苗后,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越多、非中和抗体越少,产生ADE的可能性就越小。“中和抗体可以阻断病毒感染人体细胞,而非中和抗体不能阻断病毒和人体细胞的结合。如果这些非中和抗体一头抓着病毒、一头被巨噬细胞吞噬,就会造成本身不会直接被病毒感染的巨噬细胞被病毒感染,这样就可能会产生炎症过度增强效应。”

  李斌介绍,去年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陈志伟等人发表研究论文,报告了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发现SARS病毒疫苗的ADE副作用。当猴子接种了表达SARS病毒刺突糖蛋白的重组疫苗后,再被这种病毒感染,急性肺部损伤反而会加重。

  “现在的新冠灭活疫苗的猴子模型没有发现ADE,所以大家没有那么担心。从科研的角度讲,就算疫苗上市以后,还是要对接种人群进行跟踪监测,观察大规模接种后的安全性如何,这相当于‘四期’。”李斌介绍,“四期”是药监部门批准疫苗上市后的“真实世界”验证,从临床科研角度考虑,这能反映一种新上市疫苗在更大规模应用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姜庆五也认为接种后的数据很关键。姜庆五提出,目前我国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已经覆盖几十万人,这些人的安全性数据也具有相当的参考效力。

  据郑忠伟12月19日介绍,我国从7月份开始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接种工作,目前累计已经完成100多万剂次的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工作。经过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和追踪观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基础,我们才能够确定这次在重点人群当中开展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郑忠伟解释了为何当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人群接种。

  姜庆五提出,“多少人有副反,不单只是一个宏观数据,而应有更精细化的科学指标,比如多少人发烧、多少人有局部反应等症状,应该有数据说话。疫苗是政府、科学家对社会的一种承诺,是非常严格的事情。”

  丁胜表示,在大范围接种的时候,更多潜在和安全性相关的“罕见”情况一定会出现,这些也需要进一步的监测和深入理解,对未来疫苗的选择和实施发挥指导作用。

  做出这样的推断,丁胜是有据可依的。例如moderna的三期临床试验数据中,中期分析数据有效率为94.5%而终点数据为94.1%。“这两个统计比率不完全一样,这也意味着接种疫苗人数越多,将会改变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丁胜表示。

  丁胜提醒,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范围的疫苗接种,同时要上这么大量的新冠疫苗,从生产、质控、渠道发散来讲,每一个环节的质控都非常重要。丁胜还提出,未来还需要关注对于一些有身体疾病的人群,到底不同种类的疫苗会不会有不同比例的安全性相关情况。

  明年新冠疫苗产能或将超20亿剂,当前谁先接种?

  能不能打到新冠疫苗,产量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人毛俊锋回应新冠疫苗产能问题时表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所和武汉所、北京科兴这三大企业已经完成了今年的产能建设任务,同时也通过了多部门联合组织的生物安全检查,已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各项条件,目前能够满足现阶段重点人群的接种需求。

  如果疫苗接种工作全面推开,疫苗的产能能否满足接种需求?澎湃新闻根据公开信息梳理了几款研发进度靠前的新冠疫苗的计划产能。

  10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敬桢介绍,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两个新冠疫苗P3生产工厂已经建设完成,明年产能将达到10亿剂以上。

  根北京科兴生物官方微信发布的公布的消息显示,科兴中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冠疫苗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超3亿剂,计划在2020年底之前完成建设的第二条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将使其在研新冠疫苗克尔来福™️的年生产能力提高到6亿剂以上。

  8月8日,康希诺生物董事长宇学峰在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上谈及新冠疫苗研发计划时表示,公司正在加紧完成厂房建设,预计建成之后年产能将达到2亿剂量。

  智飞生物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共同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我国第五个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疫苗,该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其新冠疫苗年产量可达3亿剂。

  12月16日,BioNTech 和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双方就mRNA新冠核酸疫苗向中国大陆供应和生产事项达成协议,一旦BNT162 mRNA新冠核酸疫苗获得中国大陆上市批准,BioNTech将于2021年向中国大陆供应至少1亿剂新冠核酸疫苗,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也就是说,目前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如果都能顺利获批上市,并按计划投产,明年我国的新冠疫苗总产能至少有21亿剂,还有1亿剂进口的mRNA新冠核酸疫苗。

  当前,在疫苗产量仍在建设的情况下,应如何接种?谁将优先接种?

  从目前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策略来看,我国正在按“两步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

  12月19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负责人崔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两步走”方案。

  第一步,主要是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这些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尽力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的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爆发的风险。

  第二步,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者疫苗产量的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各人群当中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姜庆五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相较于最近热议的“群体免疫”,在疫苗接种初期,个体免疫更为重要。“在接种初期,我们还是要把目标放在个体防护上面。一个流行疾病,流行到一定时期就会终止传播,病例会呈现偶发现象。制造人体抗体的话,一般在人群的覆盖率要达到60%、70%以上,才能实现群体免疫。但针对新冠,还是要靠实际观察。”

  姜庆五提醒,考虑到疫苗的保护率不是100%,要实现“群体免疫”,实际接种人群需更多。“所以在目前的一段时间里,公共卫生措施还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比如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如果疫苗和公共卫生措施一起,可以有效减少大范围的人群爆发,那么建立‘群体免疫’可以是后面的事情。”

  疫苗研究远未结束,诸多问题待解

  虽然三期临床试验已近完成,但是对疫苗的研究远没有结束,许多问题还需要时间去解答。

  比如,打完新冠疫苗之后还会不会传播新冠病毒?在丁胜看来这是有可能的,首先疫苗的有效性不是百分之百,打过疫苗的人也有可能会被感染,这其实已经是已知的。还有一点就是从目前国外已经批准紧急使用授权的mRNA疫苗的三期临床数据来看,新冠疫苗的有效率并不包括“避免成为无症状感染者”。

  卢学新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新冠疫苗的有效率不是“完全避免感染新冠病毒”,而是“避免成为有症状感染者”,并不包括“避免成为无症状感染者”。

  事实上,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引发群体感染事件已成事实。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的《无症状感染者有无传染性?》一文表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

  如今年10月暴发的新疆喀什疫情,在疫情初期就检测出了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随着当地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的推进,10月27日第一轮全员检测后,喀什累计检出无症状感染者178例,至11月3日第三轮全员检测后,无症状感染者攀升至345例。

  11月下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曾公开表示,在喀什疫情的溯源中调查发现,零号病人是一位装卸工,为无症状感染者,“他传染给他的老婆,他老婆又传染给他的丈母娘、小姨子,这样又带到了工厂,就引起了喀什这次暴发疫情。”吴尊友强调,在疫情大流行的时候,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作用非常有限,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就是疫情的导火索。

  此外,新冠疫苗的保护时间能持续多久?在多位专家看来,这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1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曾益新介绍,病毒发现还不到一年,现在说疫苗能够保护多长时间还为时过早,还不能下这个结论,需要后续持续跟踪研究。但一些信息可以帮助判断。比如,深圳市传染病医院在对康复病人的随访中发现,最长的10个月还有抗体存在。种种相关证据提示,疫苗保护期在半年以上基本没有太多的疑问。

  “保护多久要看机体免疫记忆多久,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指标是中和抗体。”卢学新表示。

  目前多数的研究将疫苗保护持续时间集中在了接种完以后体内中和抗体的滴度上(体液免疫)。但丁胜认为中和抗体滴度只是一个间接的,替代性的标记物,并不是一个结论性的判断,细胞免疫的作用也需要时间进一步评价。还是需要长期的观察来判断疫苗的持续保护时间,这也是为什么以前一个疫苗从研发到上市要持续数年时间的一个原因。

  李斌也持类似观点,他表示,新冠疫苗实际的保护力能持续多久,还需要靠接种后持续的科学研究和观察,“新冠是新出现的病毒,以前的冠状病毒,也没有类似数据。接种后的跟踪监测可以算做‘四期’,这不是药管部门的强制性要求,疫苗三期后经批准就可以上市了。但从做临床科研的角度来说,对于一款新疫苗,‘四期’数据仍有其潜在价值。”

  丁胜对澎湃新闻表示,对于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真实的、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疫苗开发者、监管部门都需要跟进。即使是已经被接种的疫苗,未来也需要相应机制去进一步观察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疫苗这个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其实才刚刚开始。”

原标题:新冠疫苗来了,它将如何保护我们?

(责任编辑:休闲)

加油站会被淘汰吗2024欧洲杯24强及分组确定:波兰搭上末班车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