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休闲 >让古都焕发新生机 正文

让古都焕发新生机

[休闲] 时间:2024-04-25 17:40:2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77次

    北京的让古老建筑“变”了。在修复保护的都焕基础上,这些老建筑被赋予了新的发新意义,重新展现在众人眼前。生机  比如,让古吉祥戏院重张启幕时,都焕带着文创产品、发新主题咖啡和观众见面;百年戏楼正乙祠重新开唱时,生机将声、让古光、都焕电、发新气味融入戏曲表演中;西城区新市区泰安里变身“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生机成为集社交、让古创意、都焕阅读、发新美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文化艺术空间……  随着北京深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这座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正焕发新的生机,不断被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聚焦老城更新 老建筑焕新

      鼓楼“火”了。今年,在社交媒体上,与北京鼓楼相关的多个话题阅读量过亿,频频冲上热搜榜。上半年钟鼓楼参观人次超20万,比2019年同期增长51%。在东城区委书记孙新军看来,鼓楼的“爆红”不是偶然,而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厚积薄发,这不仅体现了广大市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场景的怀念,更体现了对老北京生活记忆、核心区烟火气的向往。  近年来,围绕着老城保护,北京市陆续出台《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等文件,以“城”为本不断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以鼓楼为例,北京东城区、西城区陆续开展钟鼓楼紧邻地区、万宁桥周边等地区的环境整治工作,完成钟鼓楼周边申请式退租及恢复性修建,同时开展钟鼓楼周边第五立面环境品质提升项目,恢复青砖灰瓦鸽哨声。  孙新军介绍,在提升修缮的同时,东城区也加强古建的“软装饰”,陆续推出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的原创话剧《钟鼓楼》、综艺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等精品佳作,举办“时间的故事”数字沉浸展,在丰富鼓楼内涵的同时形成文化汇聚的“流量场”。  不仅是鼓楼,修缮后的三里河地区再现了“水穿街巷”的美景,位于青云胡同的颜料会馆在2021年再次开放后人流如织,前去听戏、喝下午茶一度成为年轻人休闲放松的首选。  修缮后的颜料会馆保留了古戏台,每到周末,相声、杂技、民乐、折子戏、评剧、歌舞等轮番上演。会馆的后院被改造成装修精致的餐厅,游客可以用餐、喝下午茶。这样既保有传统文化又有时尚感的文化空间吸引着众多年轻人消费打卡。  在北京,越来越多的老建筑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被赋予新的生机。“聚焦老城保护,我们将通过融合多种元素、采用多元科技手段实现文化消费场景的创新,带动更多文物开放展示、文化设施共享。”孙新军说。  聚焦京味文化 戏曲有了创新表达  喜爱京剧的00后韩玉洁发现,这几年在北京可以听京剧的地方多了起来,每周都有各类京剧演出的信息,她和票友结伴到各戏院打卡。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220号的正乙祠戏楼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2022年3月,正乙祠戏楼重新开放,成为北方昆曲剧院的固定表演场所。目前,正乙祠戏楼已上演了昆曲、京剧、舞剧、民乐、古典乐等多种门类的表演。  韩玉洁说,走进这座古戏楼,她仿佛穿越到古代和京剧演员对话,“在戏楼里听戏和在剧院大不相同,在这里听戏更有沉浸感,更能理解演员的情绪表达”。  2021年北京市提出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两年中,各类戏曲连番上演,越来越多的戏院、会馆加强与青年的联系,拥抱年轻粉丝。拥有百年历史的吉祥戏院于2021年重张启幕。“藏身”于银泰in88大厦7层、8层的空中戏院总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地处“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中心地带。吉祥戏院董事长富博洋介绍,吉祥戏院以京剧演出为核心,涵盖昆曲、河北梆子、越剧、舞剧等多门类、多剧种的演出。  新建的戏院有传统文化的“里”,也多了潮流文化的“面”。戏院外,一家名为“点绛唇”的咖啡厅推出“定军山”“贵妃醉酒”等富有戏曲元素的咖啡。富博洋说,这是戏曲文化的创新延伸,“重建后,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我们增加了很多业务,像这样戏剧主题的咖啡不仅能给青年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也能让他们从口感中感悟不同曲目的含义,加深对戏曲的了解”。  为进一步推广京剧文化,西城区还推出“京剧发祥地之旅”,发布南北两条线路讲述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的发展历程。“丰富的活动不仅满足了我们这些戏迷的需求,更让不了解京剧的人了解国粹,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大家的生活。”韩玉洁说。  老城与青年相向而行  西城区虎坊桥至天桥一带曾是民国初年香厂新市区的所在地。1915年至1918年间建成的泰安里呈现仿上海的里弄式格局,曾红极一时。后来,伴随着香厂新市区逐步衰落,泰安里也逐渐变为居民住宅。  2009年,西城区政府启动泰安里腾退工作,2018年完成腾退,2019年修缮竣工。如何活化利用这片建筑?西城区政府向社会大众征集意见,以“揭榜挂帅”的招投标方式广聚社会英才,专家学者、专业机构、社会公众广泛参与。  北京建筑大学的学生就是这样被吸引到泰安里活化利用项目中的。他们打造了“石库门岁月”,将咖啡、文化、艺术相结合,使老建筑有了新内涵。“石库门岁月”主理人、北京建筑大学科技园建筑文化事业部负责人刘冰介绍,“石库门岁月”不仅是咖啡馆,也是一个文化空间,一层是北京建筑大学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共建的沉浸式体验空间,二层是与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运营方合作的北京建筑大学泰安里建筑文化艺术中心,平时会组织各类研学活动,加深青年对老建筑的研究和探索。  为提高老建筑的活化利用,北京积极吸取新思想、新方法,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平台。在东城区内务部街,老院子27号院经过青年团队的改造运营,成为社区文化生活馆,“记忆对画”“老好使SHOP”“骑时停好”“共享骑行沙龙”等新潮活动为这个老院子赋予了新的生命。  此外,2022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9届大学生电影节首次落地东城;今年4月,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再次在东城举办。青春力量在老城集结,在光影交汇中结下了文化的累累硕果。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北京东城区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肖向荣说:“中轴线上的亭台楼榭、胡同小巷里的京腔京韵、京剧舞台上的唱念做打……构成了东城古朴而厚重、多元又开放、时尚且新潮的文化底蕴。未来东城形象提升、视觉表达、文化创意展示有更多的延展空间和可能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尹希宁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葛成】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