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作家蔡葩:躬身拾掇海南文明碎片

[探索] 时间:2024-04-19 15:11: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44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作家蔡葩:躬身拾掇海南文明碎片

文\王玉洁

媒体人、海南海南作家、周刊作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带头人、蔡葩南洋口述历史的躬身发掘者……多重身份的交织,使得蔡葩的拾掇碎片生活和工作无缝重叠,不管是文明忙着走入深巷老宅记录侨胞悲喜人生,辨析海南南洋历史脉络,海南海南还是周刊作为海南民间文艺家搭台,照亮隐没民间的蔡葩艺术,让蔡葩萦绕心怀热情奔涌的躬身,其实只有一件事:对海南历史人文之美的拾掇碎片书写和表达,而这些正是文明脚下这片土地留给她生命中的最深沉记忆。

2019年10月,海南海南蔡葩在琼山采访老文史工作者陈长仁先生。周刊作

以口述历史重回历史现场

2020年8月,蔡葩蔡葩的新作《南洋船歌》荣获“海南文学双年奖·作品奖”(散文奖)。海南文学双年奖由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办,是海南省文学界最高荣誉之一,也可以说是海南文学界专业性、公信力最强的奖项。《南洋船歌》是蔡葩继口述历史作品集《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和《风从南洋来》之后推出的第三部南洋题材作品,并一起构成蔡葩关于南洋题材书写的“南洋叙事三部曲”。2000年开始至今,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对于蔡葩而言,这是她从海南出发,通过写作进入更大世界的开始。她以兴趣、热爱、责任与坚持,用口述历史的方式打开了一段又一段尘封记忆,留下一部部海南往事。

2020年7月,蔡葩带队到乐东进行海南民歌田野调查。

曾有一位隐居海南的末代格格,蔡葩经多方寻访,终于在海口和平南建山里一座低矮的平房里,找到95岁的清末格格——爱新觉罗·恒容。经由蔡葩整理与写作,爱新觉罗·恒容的完整身世慢慢地呈现在人们眼前。除了关注格格跌宕起伏的命运以外,蔡葩更关注格格背后的民国海南,关注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她说:“细节真实是新闻历史价值的所在,也是口述历史的精髓与灵魂。”蔡葩花了两年时间进行专访,进入口述历史写作。

真正的历史从来都不储藏在浩繁的卷帙中,而是刻录在人们揪心的回忆里。但回忆需要一个耐心而热切的倾听者。蔡葩,就是这样一位倾听者和记录者。她以超出常人的耐心和行动力,带着录音机和笔记本,出入于海口的老街区,以及琼海、文昌、三亚、乐东、儋州等地的偏僻乡村,深入深巷老宅,遍访耆老遗民,抢救已模糊的时代记忆。她借助泛黄的老照片,以敏锐心灵和深切的共情,用沉郁凝练的文字,重现海南岛上旧日的阳光,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更具人性的历史,社会变迁中人颠簸的命运。

历史不仅是名人的历史,更是普通人的历史。从《海口名媛吴玉琴》《格格遗事》《文化大师陈序经》到《五层楼的海上旧梦》《繁花凋落黎明前》《何家大院》等,蔡葩不断采访和记录的作品,无不充满对人物命运的关切和历史感怀。2005年这些刊载在《海南日报》上的文章被结集出版,成为蔡葩南洋叙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获得读书界好评,成为当年7月当当读书排行榜第一名,引起关注。2005年12月,央视一套《半边天》栏目曾对蔡葩的写作和书中人物的命运进行上下两集的专访,以《抢救历史的女记者蔡葩》和《格格 美女 新娘》为题,对蔡葩这一主题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停不下脚步的她,又推出南洋叙事三部曲第二部《风从南洋来》和第三部《南洋船歌》,主编《那些南洋往事》《找回南洋》,这些书试图走进历史深处,描绘鲜为人知的南洋侨胞故事,探寻南洋往事和海南记忆,采撷南洋烟云,重温那些沉潜的岁月,再现别样的海南文化,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在南洋文化研究方面占有一席之地。著名作家、省文联名誉主席韩少功的评价说:“海南作家蔡葩是一个有心人,近年来避开某些文化时尚的喧嚣,潜心搜寻和辨析历史的残迹,一心把过去的时光唤醒。在她深情灌注的笔下,一个个曾经生活在南国的学者、军人、医生、渔民、名媛、富商,终于抖落岁月的尘埃,走出历史的暗层,与当代读者实现迟到的相认……蔡葩的写作,也许就是重新找回南洋的一个开端。这个开端所指向的各种人生远岸,还有众多普通人思想和情感的纵深,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寻和想象。”

今年3月,蔡葩在海口主持孔见新著《海南岛传》文学沙龙。

致力研究和弘扬南洋文化

南洋,曾是中国南方好几代人命运转折的起点,也是他们人生起落的缘由。这片广阔的东南亚环海区域,17世纪以后一直是华侨的聚集地。南洋文化和下南洋的故事,说不完,写不尽。南洋的浩瀚,侨胞的经历,在蔡葩内心翻腾,推着她前进。“从踏入这个领域开始,我发现它宛若金矿。”蔡葩坦言,一个人的故事、一个家族的故事被挖掘出来,能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循着这个节奏,她就被推荐认识更多的人,有趣的是,大家彼此之间的叙述,也相互印证了彼此的经历。“能把一个个故事抽丝剥茧地置于近代史和南洋文化中讲述,就势必要查阅很多资料和文献,越做越觉得这个领域很宽、很广,停不得。”她说。

在蔡葩从事口述历史抢救的过程中,海口骑楼老街是绕不过去的一环。在蔡葩心中,海口骑楼老街绝不仅仅只是建筑。骑楼,潜藏着海口百年开埠与开放的传奇,是有着文化积淀、有人生活在其中的骑楼,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是珍藏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

“很多海南人从海口骑楼下南洋、走东洋、甚至走向更遥远的欧美。他们的人生很丰富,他们的身上其实隐藏着一部部鲜活的历史。”蔡葩笔下的故事就从海口骑楼老街开始,铺展到海南各地,乃至东南亚、美国、欧洲。跟着这些侨胞的脚步,蔡葩从海口出发,到南洋,到世界各地,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找他们的足迹,记录他们的人生故事。

发掘海南的近现代史,其实也是完善中国的历史文化版图。因为海南这个地方,曾经是中国的文明革新、近现代革命最早兴发的地区之一。蔡葩认为,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海南曾经贡献出一批民主革命先驱、将军、南侨机工、文化大师、教育名家、商业巨子等等,在历史上他们都曾扮演过重要角色,都拥有非常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他们身上,承载着海南乃至中国的百年历史。

“海南人自古就有闯南洋的传统,海南华侨是早先一批张开双眼看世界的人。”蔡葩说,那些不愿被土地约束的海南人,一批批地前赴后继下南洋寻找新生活的空间,他们带回世界的文明和工商理念,让中原文明、海南文化与南洋文化在海南岛上交汇、碰撞、升腾,从而孕育了海南独特的海岛文化。

热爱可抵岁月长。走进深宅老院,打听老人们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故事,花很多时间整理老归侨的口述材料,是蔡葩的“心向往之”。她说她愿做文明碎片的拾掇者,她笔下的那些故事,皆源于对海南文化、南洋文化的热爱,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情。

“我在海南出生,海南滋养着我,我生命中最深沉的记忆全部来自这片土地。我从小就知道许多海南掌故和代代相传的南洋故事,并试图用写作来告诉人们,中国曾经拥有过一个什么样的海南岛。”蔡葩说。

如今,曾经影响海南的南洋文化的烙印正在渐渐消退,但那血浓于水的情感纽带,永远不会过时,“现在,是对南洋文化进行系统研究的时候了,要把海南文化置身于世界文化大视野中来考量,好好整理、研究和弘扬。”蔡葩说。

蔡葩醉心于安静地书写,也走出书斋,热忱地播撒海南文化,希望发掘南洋文化的种子,于是她走上高校的讲台。2014年9月,蔡葩到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授课。她在新闻传播系开辟了一门“新闻传播与口述历史”的课程,将这份抢救历史的经历与对故乡热爱、难舍的情怀传播给每一位在海南接受教育的学生。

受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北京大学东南亚学研究中心邀请,2015年4月9日,蔡葩走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坛。在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她以“口述历史与南洋文化的挖掘和写作”为题,娓娓道来。当学生们得知北京大学首任物理系主任颜任光先生是海南人,1920年代便在北京大学创立中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是中国现代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时,北大学子和听众们深感意外反响强烈。之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海南籍学子陈博凯表达了对蔡葩的叹赏:“有幸亲聆您的讲座,既对熟悉的乡音感到难得的亲切,又感佩于老师不计较蝇头小利和一时得失的气质,以及在保持独立判断力的同时,又对被采访者充满体贴和温情的工作态度……”。

2005年9月,蔡葩(右)在北京采访电影表演艺术家濮存昕。

根植民间的文艺心

以南洋文化及口述历史写作著称的蔡葩近期因歌唱而让人深感意外,她即兴创作、即兴歌吟,古老歌谣、英文老歌、南洋民歌随时吟唱。旅美著名作家达理从大洋彼岸发来惊叹:“蔡葩是从小就会吟唱,还是最近学会的?那是来自海面和旷野的天籁之音,甚至不觉得那是人的吟唱,而是漂流于云蒸霞蔚天际的大自然之声。我喜欢她那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的心灵之声。”

其实,蔡葩的另一个社会角色为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出生成长于海南古崖州的她,少小喜行于野,歌于田,承袭了外婆、母亲、姑姑等数位长辈擅长唱歌的天赋禀性,父亲蔡明康是崖州文化学者,长年致力于收集整理崖州民歌和民间故事,使得蔡葩自幼便深受海南民间艺术的浸染和熏陶。她对韵律的敏感和对音乐的热爱来自这座岛屿,她的歌吟如她的写作,倾泻着她对这座岛屿的爱,倾泻着她与这座岛屿上古往今来的人的心灵共鸣。

凭借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热忱,蔡葩似乎始终不知疲倦,因为她相信,她脚下生活的这片土地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份独特的海岛文化亦给了她丰厚的创作源泉。

“崖州(今三亚、乐东一带)是我的故乡,我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崖州民歌产生的沃土,她滋养着我的生命,是我创作永远的母题。我自小喜欢吟唱崖州民歌,可以说是曲不离口,唱歌也是家里聚会时必不可少的娱乐节目。”蔡葩说,如果非要分出个先后,民间艺术的滋养要比南洋文化的探寻更早地植入了我的内心。

“我父亲是中国作协会员,长年从事民间艺术研究,曾获得海南省作协颁发的‘海南岛文学开拓者十佳’称号。受家庭氛围的熏陶,我从小耳濡目染,能唱好多首崖州民歌。从华侨文化研究,到民间艺术的推广,这个过程自然而然就产生了。2015年,我当选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我必须承认,这个职务给我带来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蔡葩说,身为一名海南本土的文化研究者,当热爱、压力、使命、责任,乃至感动并行的时候,她便越发觉得不能辜负所有热爱海南本土文化的同行者的信任。

把海南民间文化艺术深入到个体生命中,把海南本土文化艺术传递到更远的世界,这个是很大的命题,不能仅仅依靠浓烈而深厚的热爱。如何才能弘扬和发展海南本土文化,须带出一个好的团队、搭建一个好的平台、挖掘更多民间艺术人才,“四年前,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00多人,如今我们已经吸收了500多名省级会员,仅2019年一年,就新增了66名省级会员、26名国家级会员。”蔡葩说,当前,共有海南省东坡研究会等23个会员单位挂靠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海南省民协也致力于与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媒体的合作,一批批热爱海南本土文化的各界人士参与进来,众多民间文艺家选择省民协,这一可喜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省民协的发展,也让海南民间文艺家、让海南本土文化得以进入大众视野,走向更大的展示平台。

例如,省民协主办的《我们的节日——首届海南岛国际艺术生活展》,以跨界融合、动静结合的形式呈现,不仅将民间艺术与高雅艺术融为一体,为省民协会员提供了艺术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也推动了会员艺术创作,更充分展示了海南的文化特色和底蕴,成为2019年春节期间市民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展”,让民间艺术进入国际展览的视野,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2020年11月,蔡葩和陈忠雄先生等人在海口骑楼老街接受央视采访。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省民协发掘和培养了一批分布在民间的手艺人和一批不被大众熟知的民间艺人,并帮助他们登上更大的舞台。成立于2013年的翩哈组合,在省民协的带领下,一次次登上中国(海南)民歌盛典、海南省歌舞剧院等各类舞台,唱响海南民歌,传播海南声音。

“自从加入省民协以后,我才有机会带着学生第一次出岛,赴江苏参加冯梦隆民歌大赛。我们得益于省民协积极帮我们创造条件、争取机会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海南省五指山市黎族民歌传承人、海南省优秀民间艺术家黄清妍是翩哈组合的指导老师,她说翩哈组合成长的同时,通过各类交流,她的歌唱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正是有了蔡葩主席的鼓励,我才开始发现,原来自己也能为推广海南民歌做一点贡献。”

和黄清妍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海南省椰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名驹,省民协副主席、木雕手艺人吴孔德以及省民协理事、民间艺人黄黎祥、邹鸿等,他们的故事不仅被《海南日报》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还陆续代表海南参加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2019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杭州第八届中国民间艺人节等活动,并载誉归来。

“海南本土文化、民间艺术值得被更多人认识,这项工作值得更多人参与进来,为之付出辛劳。”蔡葩说,在陪伴海南民间文艺家成长的同时,她自己也收获了很多,每当旋律一起来,大家总能一起歌唱,一起沉醉。歌毕酒罢,便继续携手走向更远的远方。

文字不能抵达的,正好歌吟可以。声音与文字一样,只不过是载体。她们一样可以传递灵魂的声音,在歌吟中发现自己,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深情——至情至性,爱深情挚,蔡葩最珍惜的身份是她是海南岛的女儿。她以笔为轻舟,游弋南洋、追溯古今;以身为灯火,烛照历史的暗角、温暖人间的苍凉;她植根于民间厚实的大地,时时仰望永恒的星空。只要她心中的爱不熄灭,她会一直不停歇地倾注给她目之所及的土地和来来往往的人生。

人物档案

蔡葩,祖籍海南乐东,1988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海南省政协委员。现为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海南日报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长年致力于南洋文化与海南民间艺术的挖掘和写作,出版南洋三部曲《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风从南洋来》《南洋船歌》以及《海南华侨与东南亚》《那些南洋往事》《找回南洋》(合著),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歌谣·海南卷》及《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海南卷》(即将出版),曾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

(王玉洁)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