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聊斋: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正文

聊斋: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知识] 时间:2024-03-29 15:48:1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43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83871620293629_.pic_hd.jpg

人类社会之所以有今天的聊斋人文明,是只为自己因为个体不仅仅为自己活着;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聊斋人要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什么。只为自己

文|云溪子

老来无事,聊斋人思绪信马由缰,只为自己就好闲想:过去、聊斋人眼下、只为自己将来,聊斋人天上、只为自己地下、聊斋人水里……忽有一日听人争论什么是只为自己人,我不禁不屑地一笑:作为人活了几十年,聊斋人难道还不知道人是只为自己什么吗?可后来仔细一想,“人是聊斋人什么”这个问题,心里好像都明白,但是真的要说清楚似乎并不那么容易。少年成了白头翁,又读过点书,还说不清楚人是什么,真有点太难为情了。于是,我就开始想这个问题。

人是什么?或者说怎么给人下一个定义?上中学时老师讲过,念大学时哲学老师讲过,阅读书籍又见到过一些说法。

有人说,人是有思维的动物。可又有人说,这还不能把人和一般动物完全区别开来。据说大猩猩也有思维,成年大猩猩的智力相当于两三岁的孩子。海豚也有思维,能把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区别开来。我亲眼看过海豚的这种表演。

有人说,人是有亲情的动物。可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牛马的舐犊之情,算不算亲情?牛犊、马驹降生,母牛、母马不顾分娩的痛苦,用舌头一点一点地把小崽身上的黏液舔干,直到小崽慢慢站起来。其情让人动容,故人们常用“舐犊之情”来比喻母亲对孩子的深情。另外,“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幼小动物对“母亲”的依恋,算不算亲情?

有人说,人是会使用工具的动物。这个定义近乎经典,我上中学时老师就是这样讲的,我曾经对此深信不疑。可是,后来我看了一部科教片,让我对这个定义产生了一点疑问。在一根管子里放一只香蕉,猴子闻着香蕉味儿想吃,可管子太长,猴子的手够不着。有人折了一截树枝把管子里的香蕉捅出来,然后扔了树枝,把香蕉又放回管子里。人走开之后,猴子居然捡起树枝,把管子里的香蕉捅了出来。猴子的行为算使用工具吗?

有人说,人是有理智、伦理的高级动物……

如此等等,还有不少说法。说法众多,说明人与一般动物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界限也有比较模糊的地方。

先人和今人给人下的定义,大多是对人做过一番研究后得出的,自有一定的道理。我对人类学一无所知,不敢妄评这些定义的得失。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关于人,在我的心目中最看重的是,人可以制作、使用工具,改善、创造生存条件和环境。

在我看来,所谓工具,不是天然的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棍,而是为了某种用途经过加工的东西。当猿人开始打磨石块、削尖树枝为己所用,开始钻木取火的时候,才真正脱离了一般动物界成为“人”。人用工具获取食物、搭建居所、取物避寒……不断改善、创造生存条件;在此过程中,因为需要,又不断改善和创造工具。工具改善了,新工具创造出来了,人又可以更好地改善、创造生存环境……如此循环往复,人不但改变了生存环境,也同时改变了人自己。今天,人类的身体状况、技能技巧、智力水平不仅远远优于原始人类,也优于古人,正是这种改变的结果。

而一般动物则不然,它们只能依赖天然条件生存,不能改变生存环境,也没有改变自己,所以千万年过去了,它们还是老样子。

制造、改善工具,用工具改善、创造生存条件,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劳动吧。说劳动创造了人,大概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

我们今天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是从哪里来的?无疑是前人劳动积累的结果。如果前人仅仅满足于自己能够勉强活着,人类恐怕还仍然处在原始状态,能有今天的物质、精神文明吗?从人类的进化、进步想开去,我以为,人之所以为人,是不仅仅为自己活着,还要为他人、后人(也就是社会)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据专家研究,从原始人类开始,人就是群居的,因为单独一个人无法抗拒天敌、抵御灾难。群居,不仅使人类生存下来,而且使人类不断进步、发展。但是,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其他动物也有群居的呀,为什么没有形成人类群居的效果呢?我想,其他动物虽然群居,但均是各自为战,自己只顾自己,不顾他者,遇到灾难“作鸟兽散”;而人类则不同,人类会协作和互相帮助,互相帮助使人类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协作使人类做成了许多“个体单独”无法做成的事情。人个体的生活条件和环境,从一般意义上讲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善的。纵然是秦皇汉武,也坐不上汽车,唐宗宋祖也看不上电视……如此可以说,他者、社会,是一个人生存、改善不可或缺的条件。这就是说,即使为自己的生存、改善计,一个人也不能只顾自己,也应该为社会、他人做点什么。

我所想的也许有点离题了,也许并不严谨,但我坚信一点:人类社会之所以有今天的文明,是因为个体不仅仅为自己活着;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要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什么。看来,要想使自己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精神上”区别于一般动物,成为真正的人,是不能只为自己活着的。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5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