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娱:温暖的“流量” 为年节时分的情感导航

[探索] 时间:2024-01-23 14:02: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87次

  爷爷满大山寻找“啥是流量佩奇”,他为孙儿手造的观娱感导鼓风机小猪一夜间在朋友圈刷屏;妈妈给临行的游子多加了一桶土鸡蛋,沉甸甸的温暖离家行囊引发网友晒照片接龙;一家三代人同走家乡七里地,“四海好大,为的情欢迎回家”成了新近的年节网络流行语。

  又近春节,时分《啥是流量佩奇》《一个桶》《七里地》等短片陆续“出圈”,火成了网络话题。观娱感导作为广告,温暖它们有着各自的为的情出发点,为一部电影做宣传,年节为某手机品牌推广告,时分为某支付平台的流量“扫福”活动造势。但它们走红的观娱感导路径或曰“赚取流量”的方式何其相似,都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温暖时间窗口,经由河流山川、质朴亲情,抵达了我们民族的情感所指:佳期是归期,山高水长难阻情深意长。

  事实上,“佩奇爷爷”“一个桶妈妈”“七里地三代人”绝非偶然。“何人不起故园情”,中国人心底珍藏的故土家国情从未转移。近年来,一连串春节定制短片的走红有着相似的朴素逻辑——只要创作者们捕捉到了这份情,戳中了人们共同的情感寄托、文化认同、价值追求,有些温暖的“流量”便能在年节时分为我们的情感导航。

  “佩奇爷爷”获取全网流量,因亲情与家的观念激荡出人们切己的代入感

  《啥是佩奇》的主角是大山里的爷爷。快过年了,老人给城里的孙子打电话,问他何时回家、喜欢何物。孩子说想要“佩奇”,于是爷爷开始了寻找之旅。翻字典、串门子、问亲友,满村打转的爷爷落在网友眼里,不只是一位求解代际认知差的老人,更是跳动着的“为了谁”而找佩奇的一颗心。

  寻找的过程有些荒诞喜剧风,可短片最后,太多网友“笑着笑着又哭了”。爷爷根据旁人描述,亲手用鼓风机改造出一只金属佩奇。那一刻,“啥是佩奇”不重要,渴望阖家团圆共享天伦的亲情依归、情感共鸣才是真正主角;“啥是佩奇”的标准答案不再单一指向卡通角色,更多地成为一种“爱与守护”的代名词。网友评论里,“看完疯狂想回家”得到高赞,“想起了我的姥姥”也叫人一下热了眼眶。

  《啥是佩奇》的镜头里,粗犷的大山、质朴的老人、奔走的背影无不渲染着亲情与家的观念。当这些要素激荡出年轻网友切己的代入感,人们心甘情愿成为下一次传播的起点,真心实意为温暖的流量加码。

  同理,“一个桶妈妈”“活地图老爸”能在网友心里下起一阵雨,也因找对了亲情与家那朵“云”。《一个桶》用一分钟解开悬念,母亲给游子带上的桶里,装满了家乡的土鸡蛋、家乡的沙土。古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个桶》里的妈妈则是今天无数母亲的缩影:总担心孩子因工作忽略了吃饭,总怕游子想念“家的味道”。

  《活地图老爸》制造了一次“神转折”。刚进城与女儿同住的父亲似乎是个倔老头,他拒绝用手机,自诩活地图,却常因迷路而给小辈添了麻烦。直到一天,女儿回家发现一封手写的信、一张手绘的地图。纸短情长,老父亲到处“乱跑”,只是为了摸清周边餐厅、超市、菜市场,让女儿照顾好自己;他拒绝用手机导航,只是因为视力退化、早已看不清屏幕上的字。都说父爱比大山深重、比大海宽广,透过《活地图老爸》,太多人望见了自己父亲沉默的爱、坚实的守护。

  深层的文化基因拨动了你我通感,在“三分钟记忆”的网络时代久久暖心田

  如果说有些短片负有“广而告之”的任务,刚刚火了一季,那么有部公益广告片已经温暖了整整五年,成了长年话题。片子名叫《幸福中国味》,本是2014年央视春晚特制的公益推广片。短片用筷子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串起天南海北人们关于年、关于家的回味,寒来暑往间,逢播必火、逢转发必刷屏。

  五分钟里,筷子被诠释为爷爷予以孙辈的味觉启蒙,是妈妈在教女儿使用筷子中完成的文化传承;筷子诉说着团圆饭桌上尊老爱幼、言传身教的明礼,也寄托着海外游子对祖先和故土的思慕之情;筷子可以传递近邻间的相亲相爱,也蕴藏着山一程水一程也无法阻隔的血缘亲情。

  都说今日之中国是“流动的乡土中国”,但如同血脉相连的家、如那条尽头连着父母守望的归家路一样,中国人的文化根脉、家国情怀,从未转移。正因如此,当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睦邻、感恩、守望等中国人倡导的情感被小小筷子传递出来,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轻轻拨动了你我的温情通感,在只有“三分钟记忆”的网络时代,久久温暖心田。

  同样地,《一个桶》的创意其实与网络上一场经久不息的“接力”有关。不知何时起,朋友圈里的年轻人流行“晒后备箱”“晒行李箱”。无论他们的父母家在远方还是只有“一碗热汤”之遥,只要回家,父母就会诠释“有一种爱,叫恨不得把全世界塞给你”。春节、端午、中秋,每逢佳节甚至日常周末,都会有人在朋友圈亮出照片:一串妈妈晒的辣子、一桶爸爸酿的米酒、一袋爷爷收割的稻米、一双姥姥缝制的布鞋,无不是年轻人“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的牵挂。

  最近这一两年,我们常为“流量”左右为难。这两个字背后既是如今连通人心的传播场域,却也时时为负能量拖累为贬义词。一批温暖的短片用它们的走红示范了这样一种“流量胜利法则”——从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里、从中华民族共通的情感借一缕阳光,照亮人心。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