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17年毛泽东在寺庙留宿,方丈对他说了两句话,后来印证了吗?

[时尚] 时间:2024-04-25 11:30:5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87次

    

原标题:1917年毛泽东在寺庙留宿,原创印证方丈对他说了两句话,年毛后来印证了吗?

    

长沙城往西约150公里,泽东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寺庙山峰——沩山。

山上有一古刹,留宿两句名叫密印寺,对说是话后佛教南禅五大宗之一沩仰宗的祖庭。密印寺始建于唐代,原创印证距今已有约1200年历史。年毛

相较于国内其他著名佛教圣地,泽东密印寺的寺庙名气并不算大。但是留宿两句在约一百年前,青年时代的对说毛泽东曾经游学来到这里,和寺中的话后方丈坐而论道,彻夜长谈,原创印证进行了一番有关佛、道、儒的深入交流。

1917年暑假,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的青年毛泽东,和同学萧子升走出书斋,一路游学。他们一袭青衫,满怀壮志,足迹遍布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地。

一日黄昏,毛泽东与萧子升行至千年古刹密印寺。

两人身无分文,赤脚草鞋,衣衫破旧,只带了一把雨伞,一个布包,看起来十分窘迫。

其实所谓的“游学”,在湖南土话里就是“打秋风”的意思。古代没钱的知识分子,外出游走,靠着写字、作诗送给乡里的富户和财主,换一点钱糊口而已。

当年的毛泽东和萧子升不过两个穷学生,名为“游学”,实际上和和尚化缘没什么两样。

密印寺中有一个小和尚出来见客。

二人很客气地对小和尚说:“小师傅,能不能让我们见一见这里的方丈大师。”

可是小和尚见这两个人一副乞丐样,就直接拒绝了他们。

世态炎凉,毛泽东也不好多说什么。他掏出一张便条,上面有毛泽东和萧子升二人的签名,恳请小和尚能够转交给方丈。

小和尚见这两位来化缘的乞丐这么执着,就收下了便条进去了。

过了十分钟左右,他又来寺门口,说:“方丈同意见你们,进来吧。”

密印寺是湖南名寺,方丈应是一代高僧,却愿意接见两个素昧平生的年轻乞丐,这让毛泽东和萧子升感到既惊喜又意外。

等他们走进寺庙后,方丈看了看来客,然后抬手一指,说道:“这位施主是毛泽东,这位施主想必是萧子升了。”

“你怎么会知道?”毛泽东不胜惊讶。

“从二位施主的签名看出来的。毛施主所写的毛,笔画虽少,却占了三行;反之,萧施主的“萧”字,笔画虽多却拘泥于一格。字如其人的道理,贫僧略知一二。”方丈如是说道。

毛泽东素来是唯物主义者,但是此刻也不得不对眼前这位睿智的高僧心生敬佩。

方丈以字识人,认定这位看起来饥寒交迫的青年人绝非池中之物,不仅破例接见,还留他们在寺中住宿。

二人当晚就住在了密印寺,和方丈促膝长谈,从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一直讲到了现如今的家国困境。

其实早在长沙读书期间,毛泽东就博览群书,佛教的一些重要经典如《金刚经》、《华严经》、《六祖坛经》等都有所涉猎。

他和方丈之间,就宗教和哲学,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方丈问道:“佛教何以在中国千年不衰?”

毛泽东回答说: “佛教提供了一种完整的人生哲学,对世间的普遍真理有重要的阐扬。”

方丈点点头表示赞同,又补充说: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古代帝皇有宗教的天性,特别是唐代帝皇,封孔子以王的称号;封老子为道家始祖; 又派玄奘 取回佛经,寺院遍及全国各地。这样,儒教、道教和 佛教共存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之中……”

毛泽东深以为然:“是的,中国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的宗教战争,几个宗教和谐地共存,对国家来说不是坏事。”

方丈笑着说:“阿弥陀佛! 只望毛施主记住这句话,日后千万不要忘记! ”

毛泽东不解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方丈闭目垂首,再不作答,反而是将话题转向了一旁的萧子升。

他颇有深意的告诫萧子升:“萧施主还是皈依佛门,不然他日定难留中华”。

毛泽东和萧子升听了这话,都是一头雾水。但是他们觉得大师所言必有深意,也不敢多问什么。

第二天,两人就离开了密印寺。

此次沩山之行,在毛泽东的游学之行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因为在其他地方,他更多的是走访学士名流、农民、小手工业者、或者小商人。而在密印寺,他却和与一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得道高僧深入畅谈,而且收获丰硕。

曾与毛泽东同行的萧子升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方丈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对儒、释、道都有独到见解,他独到的见解带给毛泽东极大的启发。

一个月后,毛泽东在给老师黎锦熙写的信中,也提到了这次游学。

他说自己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救国救民的方法,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

这意味着,早在成为中共领导人之前,青年毛泽东就已经掌握了带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密匙。

可是无论是当时的毛泽东,还是萧子升,都未能完全理解方丈话中暗藏的玄机。

直到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和斯诺的一次谈话中,颇为感慨地提到了当年游学密印寺一事。

原来方丈慧眼识人,早就看出“一个字要占三行”的年轻人不同凡响,未来必成大器,所以早早嘱咐了他有关宗教和国家的道理。

也许正因如此,毛泽东对沩山,对密印寺有着十分特殊的感情。

1956年,他还特别叮嘱当时的宁乡县委书记张鹤亭:“沩山是个好地方,有个密印寺,一定要好好保护。”

多亏了这句叮嘱,密印古寺在“文革”期间没有遭受大的破坏,时至今日仍然香火鼎盛。

如今的沩山一带,仍然流传着“毛泽东惊天一指认金佛、大和尚执意邀毛谈佛经”的故事。

最令人惊叹的是,方丈大师有关萧子升的预言也出奇准确。

多年以后,萧子升和毛泽东分道扬镳,投身于国民政府。曾经意气风发、携手共游湘江大地的两个年轻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萧子升一生坎坷,曾在官场上遭人诬陷,被迫移居乌拉圭数十年,最终客死他乡,下场十分凄凉,印证了方丈当年说的那句“难留中华”。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