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高原美丽城镇建设描绘靓丽图景

[焦点] 时间:2024-04-20 13:02:3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58次

原标题:【今日视点】高原美丽城镇建设描绘靓丽图景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美丽城镇”是今日建设靓丽“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作为全国高原美丽城镇建设的视点先行者,部省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为我省发展注入了新的高原动能。从瀚海戈壁到河湟谷地,美丽描绘从祁连山麓到江河之源,城镇不论是图景功能完备的城市,还是今日建设靓丽日益兴旺的农村牧区,高原各处的视点城乡面貌正在发生着巨大喜人的变化。

俯瞰新玉树。高原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守住绿色 让城镇建设可持续

城镇需要建设,美丽描绘生态需要保护。城镇在实施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的图景道路上,我省始终紧绷生态优先这根弦,今日建设靓丽不断推进城镇绿色发展。视点

总投资45502万元的高原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正在逐渐成为集区域商贸中心、城乡统筹示范区、河湟文化及风貌展示区,富硒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养老健康产业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高原美丽城镇。而乐都区作为海东市的中心,坚持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两端发力,全力构筑河湟生态文明典范,着力打造“国家级园林城市”。

走进风景如画的天境祁连,看到的不仅是村庄里排排整齐的红瓦砖墙,别具一格的农家社院,崭新漂亮的村级小学教室,宽阔平坦的乡村硬化道路,还有与周围景致浑然天成的城市风貌。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遵循依山就势、显山露水原则,兼顾“左邻右舍”,彰显山水特色和时代风貌。以打造“适宜人居、适宜发展、适宜创业”的城镇和生活工作环境为目标,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围绕高原园林城镇和生态旅游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功能,形成了以县城为轴心、镇区为节点、社区为终端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绿色是青海发展的底色,生态是青海立省的根本。城镇的绿色发展和人居环境的优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构建城镇绿色发展的新格局,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才能有契合,才能承载起青海未来以“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本底 让城镇风貌有特色

高原是我省的地域属性,多民族是我省的特殊省情。因此,在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过程中,我省牢牢把握自身定位,着力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高原美丽城镇。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重点围绕生态人文谋划、以27个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进一步夯实生态人文城市、美丽城镇、历史名城、传统村落等建设成果,“加足马力”推进部省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试点建设。围绕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和风景名胜等特点,从建筑设计、主色调、门面装饰等细节入手,在城镇建设中体现出了民族和区域风格,为魅力城镇增光添彩。

“大武一条路,从这头到那头”是过去人们对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的印象。经过多年建设,大武镇的城市格局早已今非昔比。伴随易地搬迁、产业发展等因素,从果洛州各地聚集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让这里的城市发展充满了民族特色。格萨尔文化广场等极富民族特色的建筑早已成为了大武镇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

幅员辽阔、厚积薄发、联疆络藏、民族多样、文化多元,我省的这些独特高原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是建设高原美丽城镇的巨大潜力。我省努力打造“幸福西宁”“城乡统筹新海东”“天上人间柴达木”“魅力海南”“天境海北”“圣洁玉树”“秘境果洛”“神韵黄南”等城镇品牌,为建设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注入“智慧” 让城镇运转更高效

努力提升城镇安全监管效能,构建高效治理体系,促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城镇管理融合发展,创建“智慧城镇”,是我省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西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投入运营以来,“城市大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依靠发展克服“城市病”,依靠规划减少“城市病”,依靠管理医治“城市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化的利好,让西宁的城市建设惠及千万百姓。

面对如何管理好、运营好、发展好,充分发挥玉树市引领、示范、支撑和服务的作用,玉树市给出的答案是建设“高原智慧管理示范城市”。玉树市持续深入推进智慧化、精细化城市管理服务,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服务水平,为群众和游客提供了更加智能的信息服务、优质的旅游环境、多元的出行工具和安全的社会保障,让这座高原小城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我省在西宁市、格尔木市、玉树市、同仁市、祁连县等5个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高原美丽城镇及环湖地区城镇带,开展生态人文、安全宜居、治理有序、充满活力等4个方面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建设完成一批试点工程,并率先建立健全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体制机制,城镇建设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以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高原美丽城镇建设经验。

注重融合 让城镇发展有活力

在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中,我省遵循“产城融合、园城融合、乡城融合、文城融合”,统筹规划城镇高质量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激发城镇发展活力。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周边,一个个各具特色集物资运输、货运信息、停车住宿、汽车修配、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物流园区衔接在城市周边,推动着格尔木市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建设,走进昆仑物流园,只见一辆辆大型运输卡车来来往往,钢材仓储区车辆有序配货装车,维修区内敲击声、汽车鸣笛声不绝于耳。格尔木市充分发挥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优势,按照“以工促农、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思路,加快城市改造提升和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随着游客集散中心、居民休闲广场、盐文化博物馆和体验馆等建设项目的实施,海西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正在不断增强。在“产城融合、文旅聚合、景镇一体”的发展思路下,以“茶卡东西部景区为支撑、游客集散中心为重要节点、镇区配套服务设施齐全”的大景区发展格局得到完善,镇区和景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升。

近年来青海湖旅游的不断升温,让“黑马河的日出”为这里照亮了希望。海南藏族自治州黑马河镇文巴村借助青海湖丰富的旅游资源,整合政府各类专项资金1094.6万元,修建了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伴随着与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园相适应的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备,如今的文巴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民宿、特色农牧业产品的销售,更让当地居民享受到了旅游带动城镇发展的红利。

城镇,上接城市,下连农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建设高原美丽城镇已成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突破口。

青海擘画的高原美丽城镇建设的美好蓝图,将为广袤西部地区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青海贡献。

(郑思哲执笔;程宦宁 王菲菲 马振东 王湘琳 公保安加 栾雨嘉 尹耀增 罗珺参与)

【视点短评】既要“面子”建设更要“里子”提升

一幢幢干净明亮的小院整齐排开,一条条平坦宽敞的硬化路直通城乡,一盏盏新安装的路灯照亮街头巷尾,一间间改造过的厕所干净整洁……截至目前,我省城镇数量由以前的52个增加到现在的143个,城镇化率达55.52%,全省城市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07.22平方公里。

无疑,作为全国高原美丽城镇建设的先行者,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不仅改变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农牧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也为有力有序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青海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和重要探索实践意义。

城镇的绿色发展和人居环境的优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北部祁连山麓到南部三江源头,从城市城镇到农村牧区,通过科学规划定位与产业特色、土地和资金供给、职能下放下沉,因势利导出台“一镇一策”“一村一品”。各地“人产城文景”深度融合,乡镇的软实力更强、吸引力更大。不仅从“形”上的改造,还上升到对城镇的设施、服务、产业、品质、治理五大方面“魂”的升华,一大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的项目提升了城镇品质,让“大美青海”的城镇有内动力、凝聚力、发展力,内外兼修、内外皆美。

幅员辽阔,厚积薄发,联疆络藏,民族多样,文化多元,我省的这些独特高原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也是建设高原美丽城镇的巨大潜力,可以有效发挥高原美丽城镇特色优势。并且在充分尊重青海山水格局和文化基因的前提下,努力做到把一个镇当作一个功能区块来建设,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

腰包鼓了,想法充实了,环境也美了,发自内心深处对故乡的爱和期盼,让越来越多的人为越来越美的家乡,去建设,去发展。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既要“面子”基础设施建设,更要“里子”的素质提升。立足高原属性和西部特点,注重生产发展、生活方式转变、村容村貌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实际,应更加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规划设计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村庄精品,促使形成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互促共赢、良性循环的城乡建设发展新格局,从而推动建成一批西部美丽城镇样板,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树立新的典范,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作者:洪玉杰)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