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往——中国当代学院雕塑邀请展金秋亮相壹美美术馆

[焦点] 时间:2024-04-25 04:07: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03次

原标题:南来·北往——中国当代学院雕塑邀请展金秋亮相壹美美术馆

10月30日在南来·北往——中国当代学院雕塑邀请展现场拍摄的南北雕塑作品。当日,往中南来·北往——中国当代学院雕塑邀请展在北京市海淀区壹美美术馆举办。国当馆据了解,代学本次展览共展出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40余位雕塑艺术家所创作的院雕壹美60余件雕塑作品,展览将持续至12月6日。塑邀

魏小明 《同舟共济》 青铜铸造 210×50×70厘米 2019

此次展览主题“南来·北往”包含了几对概念:“南”与“北”、请展“来”与“往”、金秋“学院”与“当代”、亮相“具象”与“抽象”,美术重点聚焦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南北学院雕塑教学、雕塑的往中空间与时间、雕塑与科技的国当馆融合、雕塑的代学本体语言等问题。记者了解到,院雕壹美这是南北雕塑艺术风格文化的一次碰撞与交流,更是文化艺术届的一场盛会。

陈辉 《凝固在山顶的一片云 》 铁 200x160x90cm 2014

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以教师的身份谈谈对此次展览的看法。他说,从学生到老师,怎么学,怎么教是最本质的问题,美术院校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基本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中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科技对雕塑创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甚至有人质疑数码技术会不会代替传统的雕塑技术?在他看来,任何科技都是艺术创作的工具,都代替不了人的思维,代替不了艺术家的本能、情感和智慧。而改变了时代的数码科技为大家打开了另一扇窗口,提高了效率,解放了劳动,“作为艺术家,我们要拥抱新事物,拥抱未来,欢迎新技术时代的到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与世界接轨,才具有无限魅力。

潘鹤 《拓荒牛》 480 x 120 x 140cm 玻璃钢 1984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告诉记者,广州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都是中国著名的艺术学府,在艺术教学中都各有特色并各成体系,能够借此次展览之机,同时展开两校之间在教学方面的交流,我认为其意义十分深远。两所美院一南一北,在学院风格上均依托传统、立足当代、关注未来,又坚持各自学院的自身特色,为中国的雕塑教育事业添姿添彩。未来希望两所美院加强学术交流与互动,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与雕塑教学的发展,也希望此次展览的“南来北往”能够助力两所学院乃至全国雕塑艺术的“常来常往”。

张弦 《朋友系列——黄河》 110×100cm 硅胶、树脂、毛发 2013

著名批评家孙振华教授表示,此次展览从参展作品来看,基本可以明晰广州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教师创作的基本面貌,代表两个院系的历史脉络传承。将两个院系放在一起“交流”,在我看来,并不是对比它们创作风格之间的差异,而是它们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学院定位,如何在这样的交流对比中,更加完善、强化自己,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和学统。”

董书兵 《惊梦》 铸铁 120×45×45cm 2008

“泥人张”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錩认为,“南”与“北”、“来”与“往”、“学院”与“当代”、“具象”与“抽象”这几个关键词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学术平台上,举办此次展览意义非常。参展作品丰富多元,既反映了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亦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吴青峰 《时·空》 430×130×120cm 竹、纸 2018

“清华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巨擘,清华美院同样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重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更是从建系伊始就携带着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强大基因,在中国雕塑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教授陈克说,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学,东方与西方等维度的共同交织与碰撞中,清华雕塑向我们呈现出了充满张力与可能性的多彩面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雕塑系主任董书兵说,这次展览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交流机会,这对学生来讲是一堂非常好的课程。他希望“南来·北往”这个展览是一个与其它学校进行交流的开端,更相信壹美美术馆未来也会成为一个其它美术学院的展示平台。

图为研讨会现场。

另据了解,同日,还举办以“中国当代学院雕塑的教学、创作与交流”研讨会,就“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雕塑教育与国际交流”和“教师与艺术家双重身份下的雕塑创作”两个议题进行发言,探讨学院雕塑教育、创作与交流的最新动态。与此同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百余名学生亦来到现场,与两个不同院校的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