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进一步规范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 最大化保证公益设施需求

[探索] 时间:2024-04-16 18:31: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90次

10月28日,长安区日间照料中心专业人员为子午美居小区独居老人开展运动能力评估。年人(通讯员 董红 记者 郝钟毓 摄 资料图片)

记者16日从省政府获悉,共享改革为全面促进老有所养、发展老有所医、成果老有所为、安享老有所学、幸福老有所乐,晚年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老安享幸福晚年,年人陕西制定“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共享改革“十四五”期间,发展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34万张以上,成果有集中供养意愿的安享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

完成5万户家庭适老化改造

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幸福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以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机构运营、社会工作和人员培训等服务项目为重点,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的服务需求。开展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推广工作,建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体系以及护理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基本保障项目。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改造对象范围逐步扩大到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十四五”期间实现完成5万户家庭的适老化改造目标任务。

建立公办养老机构轮候入住制度

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确保兜底保障床位供给,确保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优先为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服务,剩余床位可用于满足其他社会老年人需求。根据老年人口分布与特困人员数量等因素,科学规划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总量。建立省、市、县三级特困供养床位调配机制,建立公办养老机构轮候入住制度,明确入住条件和排序规则。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供养制度,引导民办养老机构优先接收特殊困难老年人。

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

按照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标准,在全省范围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老年人享受相关服务与补贴的重要依据。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建立困难老年人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服务找人”。依托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提供养老服务政策咨询、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便民养老服务。整合各类资源,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将政府购买服务与直接提供服务相结合,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无人照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补贴,并强化与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的衔接,合理确定补贴范围和标准。建立基本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省级财政统筹现有资金渠道给予支持。

促进普惠型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促进普惠型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引导社会力量重点投入服务便捷、价格合理的中小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促进养老机构开展辐射周边社区的养老服务,提供康复训练、助餐、培训支持等服务,形成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养老服务综合体。进一步完善市场原则下的普惠价格形成机制,综合考虑建设运营成本、政策支持、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因素,推动普惠养老服务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为广大老年人,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适中、质量可靠的普惠养老服务。

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完善城市养老服务网络。建立“一县区一院所、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站点”城市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在县(市、区)建设以收治失能老年人为主,专业性较强的养老服务机构;在乡镇(街道)建设具备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功能的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效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支持在居民小区建设养老服务站点、助餐点等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家庭养老床位。支持物业企业发挥贴近住户的优势,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共同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将专业化、多样化服务延伸至乡村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构建乡镇牵头,村两委、老年协会、党员、志愿者等广泛参与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格局。健全完善以县(市、区)中心敬老院为骨干、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节点、农村互助幸福院为依托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新建或支持有条件的区域敬老院增加养老服务指导功能,升级为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将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延伸至乡村、农村幸福院和农村居家老年人。发挥农村互助幸福院在农村养老中的依托作用,增强规范化管理和运营能力,建立完善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的运营补贴制度,按规定给予奖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开展多样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推广“机构+社区”服务模式,发挥养老机构专业化优势,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精神慰藉、专业咨询等服务。推广“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社区整合资源,围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重点补齐农村、远郊等助餐服务短板,建立老年人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服务网络。推广“家政+养老”服务模式,引导家政企业将助洁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庭。推广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建立社区联系帮扶、时间银行储蓄制度,倡导低龄健康老年人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申办养老机构

建立健全养老与医疗卫生服务合作机制。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以签约服务、协议合作、开通就诊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增强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基础医疗服务能力。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申办养老机构,支持公立医院和国有企业及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盘活现有医疗、养老资源,实现医疗和养老服务双向融合互通。到2025年,养老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能力。推进居家老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记者 马昭)

相关新闻

开展适老化安全改造 提供多项菜单式服务

“长乐在家”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尽享优质服务

11月16日,记者获悉,未央区大力推进养老机构进社区,创新打造的“长乐在家”将对符合条件的签约家庭,开展适老化安全改造,提供20多项“菜单”服务,让老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住在未央区中海开元壹号社区的张阿姨,日常生活需要专人照护,但子女却不在身边。作为未央区家庭养老床位首位签约者,今年9月,张阿姨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后,通过将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和适老化的设施设备“搬到”家中,她真正实现了居家养老,没有了后顾之忧。

据了解,目前,未央区共有老年人11.42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14%。结合辖区老年人口数量大、比重高的实际,未央区不断加大养老服务供给。为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未央区积极推进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并制定印发《西安市未央区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试点中,未央区遴选了3家优秀养老机构。依托养老机构优质的医疗资源、专业的养老团队,未央区着力将专业的照护服务延伸至“床边、身边、周边”,让老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打通养老服务供给“堵点”、破解居家养老服务“痛点”。

2022年,未央区创新打造“长乐在家”,大力推进养老机构进社区。对符合条件的签约家庭,养老机构将开展适老化安全改造,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护理、定期体检探视、24小时上门等20多项“菜单式”护理服务。在更好地满足居家老人个性化养老需求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养老不离家、服务不打烊”,让辖区老人享受专业又实惠的养老服务。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