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财师生悼念袁隆平院士: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爱粮节粮我们接棒!

[时尚] 时间:2024-04-19 17:25:5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0次

原标题:西财师生悼念袁隆平院士: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爱粮节粮我们接棒!西财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23日讯(记者 陈淋)“杂交水稻之父”、师生士守食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悼念“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袁隆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平院享年91岁。护国

“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家粮接棒袁隆平一生的梦想。前者是全爱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粮节粮们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西财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师生士守食安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悼念这一梦想随着不断高产的袁隆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后者是平院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护国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惊闻袁隆平先生仙逝,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粮食安全政策研究”基地的师生纷纷自发悼念,向大师致以最高敬意。他们表示,袁隆平先生毕其一生研究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大幅提升,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国家粮食安全事业贡献巨大,是我们研究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前提条件。

“敬爱的袁隆平先生,请您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粮食安全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小平说道,袁隆平先生走了,给全中国人民留下了深深的悲痛和怀念!上世纪60年代,袁先生发现第一株雄性不育水稻时,没有轻易地放弃它,凭着专业的敏感和对事业的热爱,不懈的追求,辛勤耕耘,终于创造出惊天动地的辉煌,中国人民从此远离了饥饿,我们深深地感谢您!今天,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强国之路上迅猛前进,中国人民太需要像袁先生这样的科学工作者了!

汪希成教授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人民饱受饥饿的折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也曾为摆脱饥饿进行了长期的奋斗,一代代科研人员也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作为科研人员的杰出代表,袁老为了实现“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想,他踏遍乡间田野,深入田间地头,搜寻优质种源,培育优良品种,在杂交水稻领域深耕半个多世纪,硕果累累,功勋卓著。他“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坚守初心,逐梦前行,实现了超级稻单产水平的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2016年,86岁高龄的袁老又向“海水稻”发起挑战,亩产突破了300公斤,并计划发展到1亿亩,仅此一项又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在全球还有6.9亿人处于饥饿的情况下,中国早已彻底解决了14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正在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可谓是人间奇迹,当然这和以袁老为代表的一代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分不开,尽管过程十分艰辛!巨星陨落,但精神长存!这种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的逐梦人崇德力行的灯塔航标,教学科研的精神食粮,逐梦前行的不竭动力!

谢小蓉副教授回忆到,袁老在89岁获得共和国勋章殊荣时说:“这个奖章啊,好重好重,很激动,但又感受到了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袁老叮嘱教育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手眼结合,注重实践。他说:“书本知识很重要。我是搞水稻研究的,但是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面才长得出水稻”。袁老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袁老正是这颗矢志不渝、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好种子,激励着一代代人在科学探索道路上求真务实,把个人梦想同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时代的接力棒正交到更多有志青年的手上,吾辈当自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爱粮节粮,我们接棒!” 谢小蓉表示。

2019级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刘思岑用笔墨寄托哀思,他写道:“袁公念苍生之腹,沥血沃华夏,成杂交水稻,解中华之饥,福泽惠千秋,九十余年岁月忙,初心不改谱华章。而今耀星辞九州,华夏神州恸地伤,悼挽不尽相思苦,泪洒稻菽千重浪,只恨天下无常在,稻辉熠熠照禾乡。巨星陨落,痛惜师长,先生之风,山高稻长。师长安心归去,吾辈接力驱驰,定当以身承志,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勇传薪火怀山河前行,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心系三农求实务真,勇攀高峰振兴乡村,共续师长梦想,奋发勤耕,然有烈阳日,禾下可乘凉。”

2020级农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周安琪谈到,回忆起我们对袁老的初识还是我们的历史课本。书中的图片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一张,袁爷爷在稻田里从事水稻研究,那一年的历史纵横里只统计到1998年的数据。而如今的“超优千号”超级杂交水稻,测产结果平均亩产高达1004.83公斤。我们现在吃的每一碗饭都是袁隆平院士一生奋斗的结果,正如袁老所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多么深远又那么踏实。“今天他离开了,也最终成了历史中的了不起的人物,成了那颗耀眼的星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砥砺前行,谨遵袁老的教诲,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将袁隆平精神永远传递下去。”

(记者 陈淋)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