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人平均年龄逐年降低,立遗嘱的背后有哪些困扰?

[娱乐] 时间:2024-04-24 13:16:4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91次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里,委托记录了人们第一次来到位于北京的人平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故事。来到这里的均年老人们意识清醒,并不忌讳谈论生死。龄逐“把一切安排好,年降心就安定了。低立的背”一份份遗嘱,遗嘱藏着老人们的困扰一生,以及跨越生死的委托牵绊。

然而,人平在中国,均年每年有将近70%的龄逐遗嘱是无效遗嘱。2013年成立的年降中华遗嘱库为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遗嘱的登记、保管和传递服务。低立的背人们是遗嘱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到遗嘱库?他们为什么订立遗嘱?订立遗嘱时,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可能产生的纠纷?潮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华遗嘱库江浙沪区域负责人黄海波。

老人们在手写遗嘱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老人们在手写遗嘱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立下遗嘱:为保护财产,也可见亲情冷暖

2017年,黄海波进入中华遗嘱库工作。一纸遗嘱的背后,有老人的释然和轻松,也有无奈和忧心。他们直面着自己的病痛、年迈和孤独,同时也渴望着家人的关爱和照顾。时间流逝和亲情冷暖,在晚年格外凸显。

中华遗嘱库的工作人员接待前来咨询的老人 图源:中华遗嘱库微信公众号

中华遗嘱库的工作人员接待前来咨询的老人 图源:中华遗嘱库微信公众号

工作六年间,黄海波对一个写了十几份遗嘱的老人印象深刻。她名下有一套上海的学区房,三个孩子都希望妈妈能把学区房留给自己,一方面有增值空间,另一方面也能便利自己的儿女择校。“大女儿来看她的时候让她写个遗嘱,二女儿来的时候也让她写,三女儿来也是如此。几年下来写了十几次”。原本老人很希望女儿来看她,但之后,女儿一来,老人反而害怕了。期待渐渐落空,她独自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

黄海波往往会提醒委托人,写遗嘱这件事情可以告诉家人,但不要把遗嘱内容告诉家人,这也是为了老人能有一个安定的晚年生活。老人立遗嘱后,回去告诉三个女儿,谁对她好,学区房就是谁的,“只要老人精神正常,遗嘱随时都能修改。”

尽管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宠物不是继承主体,遗产不能留给宠物。但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黄海波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两年前,一位阿姨将自己的财产都赠与了宠物医院,用以照顾她养的猫猫狗狗以及它们的后代。

阿姨有三个子女,子女也各自成家立业、生活富有,第一次来立遗嘱时将自己的三套房给三个子女一人一套。然而,几年下来,阿姨生病的时候没有人来看望,平时连个嘘寒问暖的电话都没有,而猫猫狗狗们却一直陪伴着她。“她说三个子女对她都不好,所以就过来改遗嘱了,我们也告诉了阿姨赠与宠物医院会存在的风险,如果之后子女对她的态度能好转,阿姨还是可以更改她的遗嘱。”黄海波说。

遗嘱背后:复杂的家庭问题常困扰老人

上个月,黄海波接待了一位上海的老先生。老先生没有子女和在世的亲属,合法收养了一位养女。但老先生觉得养女对自己照料不周,照顾自己多年的,反而是后来认识的干儿子。因此,老先生想将财产留给干儿子,但他和老先生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关系。

“当老人患病失能的话,养女有监护权。养女可能会在老人在世时,就以看病等正当理由将老人的财产进行处理转移。”黄海波介绍,遗嘱立了之后能否生效,仍面对着重重风险。和律师、公证处不同,中华遗嘱库的志愿者会全面了解家庭的财产情况和人员关系可能产生的风险,提前告知老人。在经过精神评估后,老先生和干儿子签署了意定监护的协议书,将干儿子作为自己的监护人。

在日常接待过程中,黄海波发现,近两年,办理遗嘱的委托人年龄逐年下降,老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现在订立遗嘱的主力军是60岁到70岁的人群。”而现代家庭的结构更加多样与复杂,如何表达遗嘱的意愿?如何保管遗嘱?是提前立遗嘱还是将财产提前赠与给孩子?这些问题都困扰着老人们。

每次接待委托人,黄海波都要花两三个小时甚至半天的时间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大程度地保全老人们的想法。

中华遗嘱库的遗嘱保管库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中华遗嘱库的遗嘱保管库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这也对公证人员的专业性和公证程序的严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一位上海88岁独居老人在上海一公证处办理了意定监护后,决定将自己的晚年和遗产都托付给小区水果摊主老游,双方还做了遗赠抚养协议。但由于公证处未在办理前对老人进行精神评估,老人家属认为他当时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认为赠房并非完全出自老人本意,由此引发一系列纠纷。

新的现象:委托人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

据中华遗嘱库数据,60岁以上人群订立遗嘱的原因主要有简化手续、避免纠纷、隔离子女婚姻风险以及留给非法定继承人等。此外,60岁以上立遗嘱人处理财产最多的为不动产,近年来贵重物品和收藏类物品(家具、书画、集邮册等)的多样性和数量有所增加。

60岁以上人群订立遗嘱的原因 图源:中华遗嘱库

60岁以上人群订立遗嘱的原因 图源:中华遗嘱库

黄海波告诉潮新闻记者,面对复杂的人性和随时可能来临的意外,立定遗嘱反而能缓解家庭矛盾,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争锋。“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比如说我有多少财产,我父母是不知道的;我父母有几个银行账户?是不是买股票、基金,我也是不会去问的。亲人之间对彼此的财产情况不了解,意外来临时,就容易互相怀疑。”而这时候有一份亲笔书写的、在遗嘱库登记备案过的遗嘱,将财产的明细都写得清清楚楚,能够减少亲人之间对簿公堂的可能性,把伤害降到最低。

从2013年中华遗嘱库启动到现在的十年间,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年降至68.13岁。黄海波发现,许多人不再把立遗嘱看成是人生终点要做的事情,而是自己对人生进行定期思考和盘点的新起点。

此外,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未婚不婚者立遗嘱持续增长,六年间总遗嘱量翻了12倍。30岁的丁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工作原因,丁先生生活作息并不规律,独居未婚的他来到中华遗嘱库立遗嘱,将自己的财产一部分留给母亲,一部分留给朋友,必要时可以让朋友照顾一下母亲。“我觉得这个时间立遗嘱一点也不早, 它会让人更加正视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挣的每一分钱更有意义。”丁先生说。

黄海波介绍,中国的遗嘱普及率仍然处于低水平,从相关数据看,相比于全国法院2017年到2019年一审继承案件收案数117937件、141134件和143580件,其中遗嘱案件分别为6006件、6521件和6872件,立遗嘱比例不足5%。“遗嘱不仅意味着财产的分配,也代表着对于家庭的责任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课题。”黄海波说。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