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黎族·作家日记|姜念光:王下乡手札

[娱乐] 时间:2024-04-25 21:28: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42次

原标题:走进黎族·作家日记|姜念光:王下乡手札

王下乡浪论村村民载歌载舞迎接文化名家的走进作到来。

王下乡手札

姜念光

忘形吾友,黎族见字如面。日记

我在海南岛最西侧昌江县棋子湾的姜念大海边对窗而坐,写下这些。光王此刻,下乡落日刚刚没于海面,手札一抹绯红,走进作在目之所及的黎族海天间越来越淡,而海水顷刻间完成了由碧蓝向浅金然后深绿的日记转化。北部湾的姜念浪涛阵阵喧哗,有节奏地拍打着沙滩,光王仿佛一种持续的下乡追问。

昨天和今天,手札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王下乡。走进作是的,那个地方的名字就是王下乡,最初看到这个地名我也感到惊奇。我在当地人那里问过,这个“王下”的由来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大多最后只能用传说来解释。其实它是昌江黎族自治县的一个黎族乡,除了这个奇特的名字之外,还有一座山叫霸王岭,一个山洞叫皇帝洞,另一个山洞叫钱铁洞,一个村子叫洪水,另一个村子叫浪论。更多的名字刚刚产生或将要产生,黎花里、稻香里、田园里、射鱼坝、摸螺溪、等风桥……昨天和王下乡的党委书记杨荣辉谈及这些,杨书记显露出傲娇的表情:“我们要给每一棵树、每一条河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诗乃存在之命名”,这样看来,热衷于命名的王下乡人民是在写诗啊。

王下乡不唯名字奇特,自然风景和人文风光也堪称殊异,尤其皇帝洞是其中更奇者。驱车到那里时,我们一行众人莫不惊叹,自然形成的山洞巨大,壮阔深邃,鬼斧神工,地面有自然形成的台阶,四处奇石有形有象,或如龙床,或如王座,或如罗汉,或如观音,洞顶上有痕迹若草书“河山”二字,笔法潇洒。此洞与我曾经看过诸名花里胡哨的溶洞相较,宏大朴拙,有王者之气,当地人称,确曾有前代黎王率族人在此生息。转身由洞口回望,但见山峦逶迤,多彩的石壁陡立,南尧河一水碧透,俨然“十里画廊”,缤纷绝伦。

是日晚,到纯黎族村民聚居地浪论村,入住现代升级版的船形屋“黎奢”,这个地处偏僻深山的精美民宿显然投资不菲,据称已成网红打卡地,每到周末,一房难求。晚饭在村民家里吃黎家土菜,鲜美,简单粗暴的那种鲜美。饭后村头的小广场有歌舞表演,十数位妇女的舞蹈队,服装鲜艳,光腿赤足,表演得有模有样,她们像在实际生活中一样放松自然,令人满心欢喜。杨荣辉书记在旁告诉我,浪论村一共三百多村民,这些演员从本村的妇女中挑选出来,又请了专业老师指导,“所以你看,还是不错的吧”。临了,这位掩饰不住自豪的书记,施施然走到场地中央,高歌了一曲黎族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引得满堂彩声。

这两天来去匆匆,我却经历自己的若干个第一次,第一次切身了解黎族人的历史和生活,第一次给十二岁的孩子做公益讲座,第一次看到没有变成奢侈收藏的活的黄花梨,第一次认识了见血封喉树,第一次采摘和品尝神秘果的鲜红果实……昔日深居山中的贫困之地,而今已经是名声在外的“乡村振兴”典范,更可贵的是富足但并不贪婪,没有因仓促发展而损毁自己的天然和纯朴。诸多纷至沓来的陌生细节所带来的感觉上的愉悦,对我来说,是一种在生活现实中的沉浸,也是一种精神意味上的登临。

行笔至此,已是夜色深沉,大海不歇,送上一波又一波浪潮。当农历十月十五日,中天之上,有一轮圆月。遥想北方,年岁业已入冬,势必有些寒冷了,还望吾友多加保重!

余不一一。

2022年11月8日 昌江

姜念光为王下乡中心学校小学生上课。

作家简介

姜念光,山东省金乡县人,现居北京。先后毕业于湖南某军校军事指挥专业、北京大学艺术学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解放军文艺》杂志主编。长期从事图书与杂志编辑出版工作,曾主持策划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并获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八十年代末开始文学写作,作品发表于各类报刊,被收入百余种选本。2000年参加第十六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白马》《我们的暴雨星辰》《大地的教导》等,《我们的暴雨星辰》被列入“中国好诗”第三季。另有散文随笔、批评文章及学术文章若干。曾获第十一届“闻一多诗歌奖”、第九届“扬子江诗学奖”、第五届“刘伯温诗歌奖”杰出诗人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第二届丰子恺散文奖、第五届长征文艺奖等。

>>点击查看专题(韩星)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