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比刺激更重要:以人民币汇率为例

[休闲] 时间:2024-04-20 04:23: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95次
中评社北京6月26日电/5月底,改革全国两会顺利闭幕,比刺揭晓了中国政府应对疫情冲击的激更经济底牌——“纾困+改革”的组合拳。会议没有提出今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重人却强调了就业目标。民币这基本符合我的汇率预期。  过去一段时间来,为例我总结中国政府应对2018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的改革基本政策立场是:“改革比刺激更重要、就业比增长更重要。比刺”在前期业界关于经济增速“保六”的激更大讨论中,上述观点发表于本人在《第一财经日报》的重人专栏文章“稳增长的市场信心与政策定力”中。  市场通常关注的民币是短期政策效果,倾向于用能否让市场赚钱来判断政策的汇率好坏。而改革属于结构性政策,为例是改革慢工出细活。这造成了市场与政策之间的预期差,进而影响市场信心、抑制市场表现。我长期从事外汇政策研究,其他领域了解有限,但万事同理。或许从人民币汇率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改革比刺激更重要的深刻内涵。  “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走势  众所周知,去年8月份,受中美经贸磋商进程反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2016年底、2018年底和2019年5、6月份三次遇7不过后,终于跌破了7比1这个重要心理关口。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人民币汇率贬值,而于业内人士看来,却是机制比水平重要。“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打开了可上可下的空间,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正是“破7”之后人民币汇率遭遇的一次大考。  1月20日之前,国内经济初步企稳、中美经贸冲突降级提振了市场信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下午四点半收盘价(下同)重新升破7。然而,1月21日之后,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抗疫”模式,人民币汇率转而下跌。迄今为止,虽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依然偏弱。  如果去年8月人民币汇率没有“破7”,今年在诸多内外部不确定性冲击下,7这个关口很可能会反覆被测试,7就变成了一个“水平”问题。如果说去年“破7”面临的是经贸摩擦和经济下行的双重不确定性的话,那么,等到今年“破7”,面对疫情大流行、世界经济大停摆,同样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汇改不存在没有任何风险的所谓“最佳时期”。  去年汇率“破7”取得了超预期成功,人民币汇率不仅没有自由落体,反而出现了双向、宽幅震荡走势。去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最大振幅为6.0%,虽小于上年的11.0%,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披露的八种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四,较上年提高了一位。因为这八种货币的平均最大振幅由上年的11.6%降至6.6%。  今年疫情暴发以来,人民币汇率随着内外部形势发展变化,继续双向波动。3月初,曾经因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海外疫情蔓延加速、美元指数回落,一度重新升破7。之后,又因美股熔断、美指飙升,再度跌破7,延续至今。尽管如此,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最大振幅仅有4.0%,在八种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最后,且远低于八种货币的平均最大振幅10.6%。  当前,美元继续扮演了传统的避险角色,大部分非美货币对美元汇率均呈现弱势。年初至6月19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24种外币人民币交易的汇率中间价中,人民币对外贬值的有8种,幅度最大的也仅有3.3%(对日元)。同期,万得人民币汇率预估指数累计升值0.5%,最多累计升值4.5%(到3月23日美股逆转前夕)。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今年前5个月分别累计上涨1.9%和1.0%。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