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央媒看辽宁丨正读沈阳②:负重奔跑 正文

央媒看辽宁丨正读沈阳②:负重奔跑

[时尚] 时间:2024-03-29 08:37:0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48次

    “共和国装备部”“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央媒这些高规格定语都指向一个地方——沈阳铁西区。看辽如今,宁丨沈阳铁西区依然以工业安身立命。正读重奔重工街、沈阳保工街、②负兴工街、央媒卫工街……工字号的看辽街道,划出老工业基地的宁丨装备格局,这里的正读重奔每寸土地,都刻写着鲜为人知的沈阳血汗足迹。

    

      豪迈旷达、②负匠心灼灼,央媒在中国工业博物馆,看辽人们能“嗅”到沈阳纯正的宁丨工业韵味与气质。那些制造过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曾亮相人民币的“工业母机”,这时,不言不语,静静地接住阳光投递的金色碎片,在岁月风霜的摩挲下,散发着朴素沉着的光芒。让人忍不住仰望那高阔的车间气魄,心下想着,有多少劳模曾在这儿切磋琢磨、挥汗如雨。沈阳制造,就是金招牌,意味高品质、蕴含精益心。至于它敌不过市场仿品低价冲击,那是后话。

    

      “那是一段热诚向上、简单忘我的日子。”沈阳第一机床厂的退休老职工陆德仁说。

    

      上世纪60年代,就在工业博物馆的旧址,沈阳铸造厂、重型机器厂和沈阳成百上千的企业一样,响应国家支援建设“大三线”的号召,向全国无偿输送设备、人才、技术。

    

      什么叫倾其所有?陆德仁回忆说,几乎搬走所有的家当,只剩下空荡荡。包括数万名整建制的干部职工,卷起铺盖,不讲条件,义无反顾。沈阳的乡音啊,也随着这一波又一波的赤诚以赴,散布全国各个工业城市。

    

      为国担当的基因刻在骨髓,代代相袭。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公司有个故事。国家下达任务——为“疆电外送”重大工程生产换流变压器。先别说生产有多难,仅是把重达800多吨的大家伙从沈阳运到新疆,可行吗?可能吗?无奈之下,企业想到一招,为生产这一套设备,去新疆专门建个工厂!

    

      特制定产,然后,没有“然后”了。只产一回,只用一次。就像我们买菜、拌馅、和面、擀皮,忙活半天,就为包一个饺子。多大的成本啊?但,亏钱也要做!企业负责人只说一句:“国家需要就是第一需要!”

    

      以工立命,以工正名,不携私心,不藏功利。沈阳的胸襟与风采,油然自心中涌起……

    

      工业、工厂、工人,“工”字的产出,实业实体实实在在,支撑起我们丰盈的物质生活。不过,属于沈阳产出的工业品多,终端消费品少,要不怎么叫装备制造基地呢?它处于产业链上游利润微薄的那一段。经世济民的建设,总要有人沉潜于渊。

    

      客观看,沈阳并非完美到无可指摘。发端于沈阳的改革曾经先声夺人。看看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展品——全国首份厂长承包经营的“责任状”、全国首家破产企业的“通告书”、被誉为“接通了世界金融管子”的金杯公司最早赴纽约发行的“美元股票”……有谁还记得,新中国最早的证券交易市场就在沈阳!这些今天看好似“小菜一碟”的改革在当时却个个石破天惊。然而,改革开放45年了,呼吁思想解放从未间断,说明仍有人“怕”字当头锐气尽失,怕试错怕出错不容错,这种心态才是深化改革的心病。在沈阳,笔者当面听过中国第一家破产厂厂长石永阶的灌顶浩叹:工厂倒闭了,人的思想不能倒闭!

    

      沈阳,你需要的不是当年勇,是当前勇。改革不讲吃老本,一停顿机遇就倏忽而过。沈阳着急,自我加压,提出大干三年奋斗三年,争当全面振兴“跳高队”“排头兵”。

    

      新时代的沈阳虽仍在负重奔跑,但加持了新赛道新动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集成电路、航空、医疗装备等具备先发优势的产业“新势力”正加速崛起。沈阳人的骨气、血性,回来了。

    

      变与不变,工业和沈阳,像是生命的友伴,一起见证着逝水流年、日新月异。

    

     

    

    责任编辑:刘茜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