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BD半年新增外资企业超300家 管委会将提供管家式产业服务

[热点] 时间:2024-04-26 01:35:3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94次

  本报讯(记者  李泽伟)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北京D半2019北京CBD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年新北京CBD新注册外资企业超过300家,增外资企外资企业税收近300亿元,业超占区域总税收的家管将提家式43%。管委会将通过提供管家式产业服务,供管发放量身定制的产业“服务包”,助推高精尖企业发展。服务

  据介绍,北京D半北京CBD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年新外资企业入驻不断增加,增外资企经济贡献度持续增长。业超今年上半年,家管将提家式功能区新注册外资企业超过300家,供管外资企业税收近300亿元,产业占区域总税收的43%。目前,北京CBD还在对接摩根士丹利、三星中国北京分公司的落户事宜,计划与克诺尔集团筹建在CBD设立轨道车辆系统板块中国区总部,爱特思集团北方区总部也将落户CBD。

  2019北京CBD论坛将于今天举行,本届论坛由北京CBD与德勤中国合作,拟成立北京国际CBD生态联盟,发布《商务中心区生态圈构建和发展》白皮书,通过构建政、产、融、学、服合作生态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有效对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努力将论坛打造成为北京市建设全球中心城市的国际性高层次对话平台。

  北京CBD拟推出CBD艺术计划,以丰富CBD公共艺术生态,计划通过鼓励和联动区域内商业楼宇空间、入驻企业及文化空间等挖掘区域文化优势,鼓励创意性文化群体进行联动和传播,实现国际文化资源交流,同步筹办线下相关活动,通过策划公共艺术事件、举办企业走进美术馆等活动,营造公共艺术氛围、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区域企业、白领的高层次精神文化诉求。北京CBD还尝试推出了《2019年CBD艺术地图》,全面梳理区域内既有的文化机构与空间,向社会展示CBD整体艺术面貌,《地图》还将不断丰富。

  北京CBD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北京CBD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得益于楼宇经济、产业引导、环境提升、企业和人才服务平台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目前,北京CBD的92座楼宇税收过亿元,更有7座楼宇税收超过10亿元。

  北京CBD管委会制定了新版《北京商务中心区高精尖产业指导目录》,选取代表性企业、龙头企业,500强企业402家,形成了《高精尖招商引资目录》,指导写字楼招商。管委会也提供管家式产业服务,发放量身定制的“服务包”,提供个性化定制,“一事一议”、“绿色通道”等服务,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助推高精尖企业发展;同时,加强信用平台建设。结合优秀企业和楼宇信用指标体系形成初步方案,推动模型开发和平台建设同步双向建设。

  此外,为了给入驻企业、人才提供更好的政策服务,今年7月,中关村朝阳园启动了朝阳区高科技高成长20强暨朝阳明日之星评选活动。目前,已完成相关评选,颁奖典礼将于11月举行。

  朝阳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入选企业将在上市审计、税务筹划、融资顾问、健康咨询、风险控制及优化、股市激励设计等方面享受增值服务,同时将根据情况享受朝阳区的相关优惠政策,还将得到VC/PE等各类投资机构和银行的高度关注和扶持。

  其他亮点

  中关村朝阳园国际学校学位将达2720个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昨天举行的2019北京CBD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关村朝阳园正加快推进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医院、国际学校、未来论坛永久会址“三国际一未来”四大项目建设,打造“类海外”环境。未来国际公寓服务对象涵盖各级各类人才,国际学校学位将达2720个,国际医院床位将达500张,未来科学大奖永久会址将打造成北区的智慧城市模范地。

  据介绍,国际人才公寓服务对象涵盖各级各类人才,还将开展健身、游泳、餐饮、咖啡厅、儿童托管、便利店等设施建设,以及公共会客厅、小区广场等社交空间的建设,营造丰富多彩的国际社区氛围。国际医院包含国际医院、共享医疗中心和医学研究中心,建成医学转化中心多功能综合体,并与国际医疗保险接轨,届时,将规划建设500张床位。国际学校则是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15年一贯制的非营利性国际学校,办学规模为112个班,届时将招收学生2720人。

  奥园迎亚投行入驻 双奥园区发布应用场景需求

  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其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总部永久办公场所暨北京亚洲金融大厦即将交付使用,亚投行、国家主权基金、政策性银行拟先期入驻办公。北京亚洲金融大厦还将为除亚投行外,其他国家主权基金、政策性银行,以及更多国际性金融机构、非政府组织、国际文化交流机构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提供空间。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临近,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园区”,奥园向全社会发布智慧管理与保障、智慧运营与安全、智慧旅游与体验3大类、13个子项的应用场景需求,以期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激光全息成像、人脸识别等“高精尖”技术,推进科技创新与冬奥深度融合,支撑冬奥会科技服务保障。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