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休闲] 时间:2024-04-16 15:09: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22次

  经济日报记者 黄鑫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推动新情况新要求,中央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形成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国内国内国际新发展格局”。应该如何一方面促进内循环提质增效,大循另一方面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循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在其中又发挥了怎样的环为环相互促作用?就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主体展格

  “双循环”是双循对外开放新起点

  记者: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加入了国际循环,当时是进的局大进大出、两头在外,推动现在的形成新“双循环”可以说是对外开放的一个新起点,有何新特征新要求?

  江小涓:“双循环”要求我国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循环。国内国内国际

  一是大循要用“双循环”调剂余缺。我国土地、环为环相互促淡水和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主体展格与我国庞大的双循经济体量不匹配,约束着我们高效率地配置资源,必须较大规模地进口能源原材料,以及富含水资源的产品。

  二是用“双循环”获得分工利益。全球产业链的形成,部分是因为“不会做”,部分是因为“会做但不是做得最好”而谋求全球分工。两种因素今后都会继续存在。随着科技全球化继续推进,高技术产品愈来愈复杂,全球都在合作分工,自己全部做不会有持续的竞争力。要以最大努力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去,同时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保持产业链创新链稳定的能力。

  三是以“双循环”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全球性的生产消费体系相互订货共同制造,如果处在其外就真的是内循环了。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已经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制造业已经是“双循环”型的。许多产业大部分的产品市场在国外,外循环必须畅通,整个产业有效运转,才能保证就业和收入。

  今后,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加双向均衡。随着我国要素结构的改变和产业水平提升,我们要双向均衡地参与国际竞争,逐步实现进口与出口、资金流入与流出双向均衡的“双循环”。同时,要尽可能维护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效运转,尽可能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使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力纽带和施展平台。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