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中国法律高光时刻 民法典“诞生”记 正文

中国法律高光时刻 民法典“诞生”记

[知识] 时间:2024-04-26 23:45:5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56次

f44d307d90d61a73d6dd2f

  民法典历时五年编纂,终于在今年两会期间迎来诞生时刻。中国

  从民法典草案可以看出民法典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法律思想,遵循人性的高光需求。民法典草案总则规定自然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时刻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民法并在分则规定了物权、典记债权、诞生人格权这些自然人所具备的中国基础性权利,特别是法律民法典草案创办了人格权编,体现了对人的高光成长和发展的终极关怀。

  草案中人格权编规定自然人的时刻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害自然人的民法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典记私密信息,诞生并重新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定义、构建了自然人与信息处理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框架,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对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保护的鲜明态度。

  从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编纂民法典,到2020年5月22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早前曾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称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民法典编纂工作持续了5年之久,终于问世。

499

  民法典如何诞生?

  先后经过五次启动制定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4次启动过民法典制定工作。

  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第三次由于刚刚改革开放,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制定于这种背景。

  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并于2002年进行了一次审议,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发的办法。

  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编纂民法典。第五次民法典编纂随后启动。

  2016年6月、10月、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

  2017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完成了民法典编纂工作而第一步。

  2018年8月,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各分编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

  2019年12月,“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d7fe529608d7f925d339d1d4d5f18fd9

  民法典背后的编纂故事 

  为民事行为人最低年龄争得面红耳赤

  最低年龄民法典编纂工作的参与者、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谭启平接受记者采访,并进行了部分“揭秘”。限制民事行为人的最低年龄究竟该定多少岁?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人所有的民事活动,得让法定监护人来代理。

  “这一规定很显然不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一个不满10周岁的小学3年级的学生连购买学习用品等东西的行为都不被允许,这是不合情理的。”谭启平教授称,在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专家们就降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有共识,但降多少,则存在争议。提交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民法总则》审议稿,年龄调整为6周岁。

  但是,有人大代表和学者也提出了,在我国有的偏远地区,6岁的孩子“还在坐睡‘箩筐’上学”,让他们可以从事民事法律行为并承担责任,也是问题。最后,在民法典编纂第一步完成的《民法总则》中,这个年龄被调整成了8周岁。此次的民法典继续沿袭此规定。

  “民法典是对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保护,方方面面都要考虑,有碰撞、有协商、有妥协……”谭启平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制定一部科学的、优秀的民法典。

  “为了制定一部科学、合理的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争论不可避免,而且贯穿始终。一些专家、学者为某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形时常上演,但这并不影响大家的‘私人感情’。”谭启平称。

rmrb2015051317p25_b

  为啥叫“民法典”? 

  其具有三大显著特征

  能够被命名为法典的法律,都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谭启平介绍,该立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权利义务关系多元复杂,法律制度内容复杂广泛,法律条文数量众多;立法技术要求高,既要清晰明确法律的体系性,更要注重立法的逻辑性和规律性。这部民法典就符合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最后被定名为“法典”。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极其广泛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到自然人从出生(甚至胎儿阶段)到离世的方方面面内容,也涉及到他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时时刻刻,民法典的定名是对民法作为国家治理基本遵循和依靠的充分肯定。

  “提交大会审议的我国民法典法律草案条文包括七编,1260条,80余章,仅汉语字数就超过了十万,这个体量,非同小可。”谭启平介绍,这一次编纂完成的民法典,其体量也远远超过我国其他法律,将其称为法典,也凸显了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地位。

  课外小故事

  百岁法学老教授

  关注编纂工作进展

  西南政法大学金平教授是参与了新中国第一、二、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且唯一健在的资深法学家,今年已年满98周岁。2014年10月以来,民法典编纂启动后,金平教授更是时刻关注民法典编纂工作的进展。

  “当我告诉金教授民法典编纂工作将启动时,老人家热泪盈眶,说‘太好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新中国民法典的问世’。”谭启平透露,在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金平教授好多次清晨就给他打电话,询问编纂进展,并提出他对有关制度规定独到的构建思考和修改建议。

  即将到来的民法典将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需求,关注网络时代个人所面临的困扰与挑战,深化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实现个人自由发展与解放,开启新时代中国法律的高光时刻。

  文字整理自:重庆晨报、北京四中院、大荔县人民法院官方澎湃号等

  图片来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