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小车”之死 正文

“小车”之死

[焦点] 时间:2024-04-17 02:22:3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94次

  在比亚迪众多荣耀版车型的小车推出及各大车企价格战的硝烟中,紧凑型燃油车似乎正逐渐走向微型燃油车的小车命运,紧凑型SUV、小车轿车及MPV的小车市场地位正在悄然动摇,特别是小车紧凑型SUV市场境遇尤为严峻。

  据相关数据显示,小车这一细分市场已连续3年出现总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小车下滑趋势。这个曾经的小车消费主流市场,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超过30%,小车如今却面临着销量连年缩水的小车困境。小微型车和紧凑型车的小车逐渐式微,是小车国内汽车市场上“小车”已死的不争事实,这究竟是小车国内汽车市场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还是小车细分市场已经“内卷”到了几乎“全军覆没”的地步?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无疑给“小车”的小车生存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汽车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新的突破口,以应对市场变革带来的种种挑战。

  销量下滑已成趋势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紧凑型SUV市场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去年12月,该市场零售销量仅为6.2万辆,同比大幅下跌26.9%。昔日热销的车型,如今销量也不过5000多辆,部分曾月销五千多辆的车型更是骤降至几百甚至几十辆。这一趋势不仅限于燃油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也未能幸免,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曾经的销量“爆款”同样受到了冲击。

  紧凑型SUV的困境并非孤立现象,紧凑型轿车和MPV市场也同样呈现出逐渐式微的趋势。数据分析还显示,小微型汽车市场同样不容乐观。2023年,小微型车市场累计零售量为69.2万辆,同比减少27.9%,与2022年相比减少了26.7万辆。即使是销量巨头如宏光MINIEV,其销量也在2023年出现大幅下滑。

  进入2024年,小型车市场的困境似乎并未得到缓解。2月国内小型车市场零售销量仅为3.92万辆,同比减少了19.6%,环比更是大跌42.5%。尽管受到春节假期的特殊因素影响,该月的销量数据可能不具备典型性,但小型车销量持续下滑的事实已不容忽视。在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下,比亚迪海鸥成为惟一一款销量破万辆的小型车,但即便如此,其2月的销量也较去年同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紧凑型车市场也没有好多少。一位4S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两三年前火爆市场的自主“爆款”紧凑型SUV,如今已经少有人问津。进店的消费者往往更加关注中大型SUV和轿车,或者高端新能源汽车。“北京地区市场的消费升级非常明显,消费者90%是换购消费,对空间更大、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车型更加青睐,而在两三年前还能称为‘爆款’的车型,如今已经‘过气’。”这位工作人员说。

  销量下滑的趋势已是事实。车企在这一市场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也更为明显,除一些还在少量更新的车款外,全面向插电混动车型转换已经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普遍手段。从市场反馈看,消费者对这一手段比较受用。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消费者更关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插电混动车型,“因为毕竟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方面充电,很多家庭换车时,想兼顾经济性和动力性,插电混动车型则成为更好的选择,而在车型选择上,他们往往会比之前的车型更上一个档次,如紧凑型车就升级为中型车,而有些消费者则一步到位,从小型车直接升级至中型车。”工作人员说。

  细分市场总体低迷

  汽车市场的动态与政策导向紧密相连,这在乘用车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华涧新能源联合创始人辛军指出,中国乘用车销量长期受政策引导影响,尤其是针对1.6L及以下车型的购置税优惠政策,对相关车型的销量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去几年,这类小排量车型因税收减免而备受青睐。然而,随着政策的调整,市场格局也在悄然变化。

  在日本,小型车市场繁荣的背后是政策的大力支持。辛军强调,日本政府为小型车提供的停车优惠、税收优惠等政策,创造了优越的使用环境,这也是日本小型车市场占有率高的重要原因。相较之下,中国小微型汽车乃至紧凑型车在市场早期推广时,也受益于政策扶持,如“柳州模式”中的特定停车位和充电设施等便利措施。然而,当前政策对小型车的支持力度减弱,导致销量增速放缓。

  此外,三胎政策的实施以及中国消费者对大空间的偏好,进一步加剧了小型车和紧凑型车的销量低迷。国家统计局贸经司统计师付加奇指出,虽然消费市场总体恢复良好,但居民消费意愿和信心有待提升,部分商品销售恢复较慢,汽车市场中的中低端消费尤其受影响。

  更值得注意的是,汽车消费正处于升级阶段,换购在新车消费中所占比例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从全国角度看,2025年乘用车新增换购占比将提升至65%。而换购消费者对大空间、多用途的需求是首选因素。在换购占消费主流的情况下,小型车和紧凑型车受影响最大。调查显示,当前的中国主流消费者对大空间的车型需求不断提升,这也是主打大空间的理想汽车等车企销量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

  湖南大学教授彭立新提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呈现哑铃型消费结构,高端车型与小微型车在成本上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随着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自主品牌不断推进品牌升级,高端产品层出不穷,这些产品不仅空间大还配置高端,而且价格逐渐下探,进一步压缩了小型车和紧凑型车的市场空间。

  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消费体验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紧凑型车在乘坐体验、舒适性和智能化方面相较于大型车存在天然劣势,这也使得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因此,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小型车和紧凑型车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位在今年初换购大型SUV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他上一款车是一辆紧凑型SUV,随着孩子的出生长大,用车需求不断增多,曾经夫妻两人用车,如今要兼顾接送孩子乃至老人的需求。“上一辆车我开了11年,去年感到越来越不够用,赶在过年前换了一辆‘大车’,彻底解决了我的用车需求。”这位消费者说。

  严重“内卷”最受伤

  从去年到今年,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车企纷纷降价以抢占市场份额。在这一过程中,对中低端车型的降维打击尤为明显。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虽然10万~20万元和40万~50万元的传统燃料乘用车销量实现了正增长,但15万~20万元价格区间的涨幅最为显著。然而,过去15万元级别的车型经过几轮降价后,价格已经下探到10万元级别,这无疑对原本10万元级别的车型销量造成了严重冲击。这种降价趋势的传导,使得小型车和紧凑型车市场成为了“最受伤”的部分。

  小型车以其极致的性价比为生存之本,但在价格战的冲击下,各类车型的成本被不断压缩,性价比普遍提升。这导致小型车的性价比优势被逐渐削弱,从而流失了部分市场份额。紧凑型车市场同样如此,以往10万元上下能够买到一款自主品牌SUV,而当前10万元可以选择的产品众多,加上购车金融服务的不断推广,紧凑型车也不再是消费者的首选。消费者在面对更多价格合适且性能不错的车型时,自然会倾向于选择更高级别的车型,小型车和紧凑型车的遇冷不算难以理解。

  尽管面临困境,但车企并未完全放弃这两块细分市场。例如,福特再次提出了开发小型电动汽车的计划,旨在通过成本优化和快速盈利来抢占市场。他们计划生产一款比现有车型更小、售价更低、使用成本更出色的电动汽车,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福特还计划减少在大型电动汽车上的投入,专注于在下一代平台上生产小型电动汽车。

  然而,小型车市场在中国经历了多次起伏,很难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从早期的奇瑞QQ到奥拓,再到知豆和宏光MINIEV的兴衰,这些车型都曾在市场上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最终都因各种原因而走向低迷。其中,可开拓性较低是小型车市场一个难以突破的短板。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消费者对车辆的智能化、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小型车在这些方面的扩展性相对较低,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福特此次开发小型电动车的计划虽然强调了成本控制和快速盈利,但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小型车市场的向上拓展关注不足。这种策略可能会限制小型车的发展空间,使得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减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指出,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消费者对智能化、舒适性和个性化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升级。因此,小型车和紧凑型车市场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保持性价比的同时,不断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和舒适性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一款配装6AT的紧凑型SUV价格已经在10万元起步,性价比之高是前几年难以想象的,车企试图以近乎成本价的定价策略重新唤醒这块市场的潜力,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

  低速电动车向上求生

  小微型电动汽车销量的持续下滑,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低速电动车市场的强烈冲击。鸿日汽车集团董事长张建军指出,低速电动车因其无需驾照、操作简便及高性价比等特点,在中国出行市场占据了显著地位。尽管历经多次规范,但其强大的市场需求使得低速电动车在过去十余年间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性价比优势使得低速电动车成功抢占了大量小型车的市场。

  低速电动车的价格可以低至几千元,不仅满足了广大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还具备较高的扩展性。通过配置的升级,这些车型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舒适性、安全性等出行需求。不仅在中国市场,低速电动车在国际市场上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中国的低速电动车出口数据便是有力的证明。

  在汽车消费尚未完全恢复之际,部分消费者选择低速电动车作为替代出行方式,以更低的出行成本满足便捷出行的需求。这导致低速电动车进一步侵占了小微型电动车的市场份额。一位自主品牌市场负责人坦言,小微型电动车与低速电动车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两者在不同阶段争夺不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即使国家加强低速电动车市场的规范,市场对低速电动车的需求也很难被小微型电动汽车完全取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低速电动车的规范管理过程中,一些由低速电动车企业升级而来的企业曾试图进入小微型电动汽车市场,但至今尚未有成功存活下来的案例。御杰、雷丁等企业的失败,除了各自的具体原因外,一个共同的问题是放弃了传统低速电动车业务,导致企业失去了保障正常运转的现金流支持。张建军认为,低速电动车拥有特定的市场需求,这是小微型电动汽车难以替代的。因此,相关企业和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需要认真审视市场趋势,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现阶段,小微型车和紧凑型车的市场竞争环境已经相当激烈,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包括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变化、政策因素以及经济环境等,如何在竞争中找到出路,实现可持续发展,车企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