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如何解读“中国人的诗意生命美学”?

[百科] 时间:2024-04-16 19:07: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56次
二十四节气是王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和经典符号之一。徐立京著、何解徐冬冬绘的读中的诗《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国人的诗意生命美学》一书日前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国人哲思之美。当代著名作家、意生学者王蒙在该书序言中,命美对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王蒙中国传统文化根底给出了解读,引读者领略令人向往的何解天地境界。谈及中华历法的读中的诗英文译名lunar calendar,王蒙在序言中说我不完全认同。国人他指出,意生中华历法绝不仅是命美阴历、月亮历,王蒙而是何解极其注意并明确反映了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完全是读中的诗阳历元素。中华历其实是一种lunisolar calendar——将lunar(月亮的)和solar(太阳的)合在一起,同时参考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是阴阳合历。所以,事实上,叫Chinese Calendar即中华历最为合适。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大家庭,除了汉民族的夏历(农历),还有少数民族的自有历法,如彝历、傣历、羌历、藏历等,都在使用着,直至今天。几千年来,中华历法的发展、调整、完善,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个极大贡献。王蒙表示。中华文化对宇宙世界的认识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系统出发,从整体出发,从包罗万象的宇宙世界中找出万事万物最本质的联系。王蒙指出,正因如此,谈中华历法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离不开中华文化传统,与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中医学、易学、占卜学、阴阳五行八卦、哲学、民俗、宗教、道德伦理的关系密不可分,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农耕时代指引人们生产生活,今天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成为我们文化血脉里最为人们所熟知和喜闻乐见的一部分。以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为话头,王蒙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法对四时变化的概括,也是一首简明、纯真、亲切、充满生活气息的对于天地、对于神州、对于中华民族、对于先祖、对于重农亲农的先民生活的颂歌、情歌。它对汉字的运用达到了清丽质朴、通达轻松的极致,流露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躬耕劳作、天下太平的哲学与社会理想,而它的平仄、音韵、叠字、对仗、回旋、照应也都浑然天成,春雨惊春清谷天,这是天诗天韵天词,是全中国普及的好诗句。王蒙还认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对天地变化的观察、举例和感受,无外乎两个角度,一个是以大观小,一个是以小见大。王蒙进一步指出,二十四节气是以大观小,是把对天地四时之变的大总结,体现在了一个个具体节气的确定与划分上,古人的眼光遍及天相、季候、农事、生物、风俗各层面,从天地的大变化着眼来认识这些具体的事物与现象。七十二候则是以小见大,在大千世界无穷无尽的物与相中,古人精心选择了那些他们认为最生动、最鲜明、最能代表宏大之变的对象,总结出反映节气演变的物候,其中贯穿着一叶知秋的智慧,深得一花一世界的精髓。而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来观察认识宇宙世界,中华民族那些最有智慧和贤德的先人,都充满了对天地对生命的热爱与感恩。王蒙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蕴含的宇宙观、生命观具有现代性乃至后现代性的,放在今天以及未来,放在全球,都很有意义。作为文学家,王蒙表示,中华历法的天地境界可媲美《尚书大传》中的《卿云歌》,并与之互通互文。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令人爱恋崇拜。家喻户晓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节气与季候的文学性的显证。王蒙认为,节气与物候的诸多说法——惊蛰、谷雨、小满、寒露、鸿雁、寒蝉,都是诗语,都可直接入诗,而所有的传统节日,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元旦,到上元、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都浸透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历法对于天地的深情与深思,浸透了汉字的诗意诗韵。在王蒙看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文化体系中有两大类作品很典型,一类是文人的诗词歌赋,另一类则是农谚。从农谚中能看到天地人中的人,那个勤劳的中国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王蒙认为在所有农谚中这两句最有代表性。矗立在天地之间的中国人,耕读传家、勤俭持家,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里最优秀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一。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皆当传承,皆应发扬。王蒙说。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