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 正文

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

[娱乐] 时间:2024-04-24 12:20: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47次

  新华社南昌10月11日电(记者姚子云、晒熊家林)深秋,江西走进四面环山的婺源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瓦蓝的农民天空下,白墙黛瓦的出美古朴徽派建筑与晒匾里的辣椒红、南瓜黄等交相辉映,好生活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晒

  每年秋收后,江西村民将家中农作物在楼前院落等空地晾晒,婺源被称为“晒秋”。农民70岁的出美曹秀云裹着头巾娴熟地翻动着晒匾里铺开的农产品,掩映在一片“金黄火红”之中。好生活

  “春生夏长,晒秋收冬藏。江西扛着锄头,婺源唱着四季歌,就是之前的生活。”曹秀云说,十年前这里还是交通不便的穷山窝,村民守着几亩庄稼地讨生活,一些年轻人外出闯荡,村子成了半空心村。

  好山好水好风情,村民捧着金饭碗却受着穷。为盘活沉睡资源,当地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乡村旅游,村里通水、通路,基础设施改善,同时古建筑、民俗也得到保护与继承。“晒秋”成为曹秀云的工作,一个月能赚2000多元。

  “以前‘晒秋’是为了方便农产品保存,现在乡村旅游发展,‘晒秋’成了一道风景,一些游客会买些农产品带回家。”曹秀云告诉记者,村里的农产品很走俏,价格也上来了。

  “为更好促进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景区深挖徽州古村古建、晒秋、油菜花海等特色元素,复兴古村风貌。”篁岭景区负责人吴向阳说。

  同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还有56岁的曹任来。2015年,他结束在外“漂泊”的生活,成为景区农林业景观打造和管理负责人。“既能赚工资,还能照料家庭。”曹任来说,妻子也在景区员工食堂做后勤,夫妻二人成了景区的双职工。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村民依托景区进行创业。走在篁岭景区,游客常能看见油纸伞、婺源龙灯、龙尾歙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街里巷间制作手工艺品。越来越多村民回到古村发展,经营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等,实现增收致富。

  “晒秋时节往往是生意最红火的时候。”眼看着村里旅游业越来越火,村民曹顺林去年开了一家农家乐,如今越来越忙,钱包也越来越鼓。

  2019年,篁岭村人均年收入从旅游开发前的3500元增至4万元,户均年收入从1.5万元增至13万元。他们“晒”出的,是自己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