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古建修缮需要更多“工匠营” 正文

古建修缮需要更多“工匠营”

[综合] 时间:2024-04-16 12:01:2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90次

原标题:古建修缮需要更多“工匠营”

天坛北侧、工匠营西晓市街,古建百年老楼同兴和木器店即将重焕新生。修缮需更在修缮现场,工匠营年近七旬的古建老师傅登高爬低,边比划边讲解,修缮需更旁边的工匠营年轻人连连点头、认真讨教。古建这是修缮需更“工匠营”实训的寻常一幕。近年来,工匠营在北京诸多古建修缮现场,古建都有这样“老带新”的修缮需更师徒身影。

古建,工匠营是古建历史的宝贵馈赠。它不仅是修缮需更饱经沧桑的建筑,更是文化的载体,沉淀着一座城市以及前人奋斗耕耘的记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也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数量众多。多年来,北京在老城保护、古建修缮等方面投入不小,但总体来看,“缺人”“少人”尤其是缺能工巧匠,依然是突出难题。某种程度上,上述“工匠营”的培养模式,可算是破解人才困局的必要尝试。

古建修缮是个手艺活儿,工匠技艺可谓其中的核心要素。探究眼下人才断层的原因,一是技艺繁杂、门槛较高。一砖一瓦、一木一梁,都有各自的“道道”,须得仔细观察、反复磨练,非有耐心静气者不能习得。二是工作辛苦、默默无闻。“一修就修半个月,有时大半年都有可能”,寒冬酷暑和木头砖瓦打交道,非真心热爱者不能坚持。以此观之,那些成熟的师傅在行业里浸润多年,有情怀有技艺,既要想方设法让他们留下来、干长久,还要鼓励支持并创造条件请他们“传帮带”。让年轻人见识见识什么是“绝活儿”,这是最生动的课堂教学,也是最有力的“招生简章”。

吸纳更多人投身于此,激励从业者精益求精,职业尊荣感和获得感必不可少。2015年“文物修复师”正式进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2021年迎来首部职业标准,今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又增设“文物”专业学位类别,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路径多元而清晰。推动这些政策制度进一步落地落实,做好服务、解答困惑、给予指引,才能不断激发更多人心中的热爱,培养出未来的一流工匠。

“我在绘画房里画图,休息时就看师傅们做……可以说做模型的工匠是我的启蒙老师。”古建修缮的先驱杨廷宝曾如是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人在则技在,技在则古建在,让修缮技艺代代传承,那些穿越时光而来的沧桑建筑,将更好地“走向”远方。(汤华臻)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