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 >我与宪法有故事 正文

我与宪法有故事

[百科] 时间:2024-04-26 16:04:0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47次

原标题:我与宪法有故事

12月2日,宪法焦作市解放区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有故为辖区24所中小学校配备专职法制辅导员,宪法推进学校法制教育常态化。有故李良贵 摄

编者按

今年12月4日是宪法第八个国家宪法日。作为国家的有故根本大法,宪法是宪法我国所有法律的母法,它与每个人的有故生产生活都息息相关,与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宪法故事,让我们听一听“我与宪法的有故故事”吧。

宪法馆里的宪法印迹

□河南日报记者 朱殿勇 徐东坡

“每一本宪法文本,都是有故一段法治史的见证。我们要把宪法的宪法历史、宪法精神让更多人知晓。有故”12月1日,宪法随着国家宪法日的临近,位于漯河市郾城区的宪法宣传教育馆内布展一新。提起两年前建馆的初衷,郾城区司法局副局长鲍道进十分感慨。

近些年,随着宪法宣传逐渐深入人心,宪法宣传馆在杭州、上海、西安等多地出现,我省的郾城区宪法宣传教育馆就是较早成立的一个。2019年6月,郾城区司法局决定筹建宪法馆,在当年的“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教育馆开馆,两年来已接待参观人员数千人。

面积不大,只有一两百平方米,却收藏了不少我国早期宪法的历史资料。如,1954年出版的宪法草案、草案初稿修改意见文本、“五四宪法”文本等法律文本。

“你看,这本是1954年宪法的草案初稿修改意见,这本是1954年宪法草案,这本是正式通过的1954年宪法。”鲍道进说,通过这些历史资料,我们就能看到我国首部宪法出台的历程。

在展柜里,静静躺着一本“线装本”的宪法,它的背后,还有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该馆筹建时,由于早期宪法文本难找,鲍道进和同事很着急。70多岁的退休职工赵国营老人知道后,把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一本宪法捐赠了出来。由于年代久远,这本宪法已经散页,老人把书页整理整齐,一针一线地重新装订,于是就有了这本“线装本”的宪法文本。

“我们已经收集了‘三五’普法至‘七五’普法的资料,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内容,让公众对法治发展有更多的了解。”鲍道进说。

把宪法故事讲给同学听

□河南日报记者 周晓荷

“宪法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台上的赵芮暄讲起宪法,神采飞扬。这几天,她一直在为学校“宪法伴我成长”主题队会课做准备,“我要把‘宪法故事’讲好,讲给更多同学听”。

赵芮暄是省实验小学四年级七班学生。在去年教育部第五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中,9岁的她脱颖而出,成为代表河南赴京参加全国总决赛的11名学生之一。

“生活中的每件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宪法的守护,她就像太阳一样温暖。”她举例道,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于是,送我们去读书不但是爸爸妈妈的义务,也是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

宪法给孩子深种了法治的信仰和爱国的种子。

“去年我看到了一个视频,是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的升旗手哥哥弯腰将掉在地上的小国旗捡了起来。”这一幕让赵芮暄至今难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这是宪法的规定。升旗手哥哥的行为守护了宪法的尊严,也守护了祖国的尊严,是我学习的榜样。”

宪法引导着孩子在思考和实践中成长。

“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如果没有宪法的保护,也许我们就会失去一些值得骄傲的文化符号。”赵芮暄说。在宪法的感召下,她成了一名保护文物志愿者,在河南博物院担任小小国宝讲解员,给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莲鹤方壶”“贾湖骨笛”……

在河南,宪法阳光普照校园,千万像赵芮暄这样的青少年,正在用实际行动讲好宪法故事、传递宪法力量、传承宪法精神。

宣誓那一刻,使命感油然而生

□河南日报记者 刘海涛 王斌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12月2日,记者就见到这样一位宪法宣誓人——西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靳社强。

今年9月13日,靳社强当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当天,作为领誓人,他带领其他6名新当选的同志,面对庄严的国徽,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进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

“举起右拳的那一刻,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靳社强说。他明白,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宣誓就意味着对国家、对人民的一份郑重承诺。那一刻,他告诉自己,要牢记自己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来源于宪法,必须严格按照宪法规定行使权力。

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让靳社强深知普法对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性,法律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工作之余,他喜欢翻翻法律条文,看看各种法律判例。“这样和群众打交道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才能从法律的角度说到点子上,让老百姓心里踏实。”靳社强说。

宣传推广宪法,靳社强有种使命感。他自费购买了刊有宪法全文的书籍和宣传宪法的小册子,每逢下乡调研或者回老家时,都会带上一些分发给乡亲们。“没事多翻翻,多学学宪法,不吃亏。”这是他的口头禅。

现在乡亲们都知道了每逢遇到什么矛盾纠纷,都能想到翻翻法律小册子。这是个可喜的变化,说明法律正在深入人心。

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今后我会继续在工作、生活中号召大家学习宪法、感悟宪法,让宪法精神根植于每个人心中,让尊崇宪法转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靳社强说。

落实宪法精神办好每一起案件

□河南日报记者 惠婷 周青莎

12月2日,最高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主审法官梁爽告诉记者,每一名员额法官入额时都要进行庄严的宪法宣誓,“宪法宣誓的第一句就是‘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对于人民法官来说,就是要求我们在审判工作中严格做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作为巡回区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最高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坚持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着力化解矛盾纠纷,积极推动巡回区法院裁判标准统一,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审理案件,单纯下一份判决书不是难事,更重要的是让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梁爽说,四巡巡回区都是人口大省,案件量比较大,其中有近一半案件是行政案件。这些案件往往涉及法律关系复杂,影响面广,化解难度大。为了处理好这类案件,四巡的主审法官们深入到巡回区最基层,到矛盾纠纷发生的地方开展巡回审判、组织调解,和人民群众面对面沟通,向他们释法明理,协调各方高效解决纠纷,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有一次,办理一起涉及拆迁赔偿的案件,群众对政策理解有偏差,诉求反复变化,化解难度非常大,我们去村里挨家挨户沟通,站在群众的角度耐心解释,最终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使这起案件通过调解快速得到了解决。”看着群众终于不再为案件奔波烦忧,梁爽和审判团队成员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她深有感触地说:“宪法是神圣的,但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用心用情公正处理好每一起案件就是落实宪法精神。”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