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经济观察】莫以“低欲望”误判消费新情况

[热点] 时间:2024-03-29 05:02: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18次

    从前些年朋友圈流行的低欲望“躺平”“佛系”,到今年以来不及市场预期的每周莫误社会消费以及所谓的“消费降级”,有人就此做出判断:中国正在步入“低欲望社会”。经济姑且不论上述观点的观察正确性,首先应搞明白究竟什么是判消“低欲望社会”。作为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其同名畅销书中提出的费新一种社会现象,“低欲望社会”是情况有其基本特质的,突出表现为人口减少、低欲望超高龄化、每周莫误失去上进心的经济年轻人越来越多、国民持有大量金融资产却未能有效运用资金、观察无论是判消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都无法提升消费信心、宏观政策效力减退甚至失灵……“低欲望社会”之所以率先出现在日本,费新是情况有其深刻社会原因的。出生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的低欲望年轻一代,对于未来长期发展惶恐不安,年轻人不愿意承担房贷、结婚生子,试图通过减少消费来增加储蓄,以此提高步入老年后抵御风险的能力。对照当下国内,虽然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加快、新生人口放缓、不结婚人群增加等现象,但仅此就得出中国滑向“低欲望社会”的结论是不严谨的,甚至是夸大其词。客观上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民众健康意识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带来了人均寿命的延长、美好生活新需要的增长。而房价等生活成本的持续高企,给年轻群体带来了较大压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结婚生子的意愿。特别是此前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尚未完全散去,部分行业修复还不及预期,民众在经济波动中收入有所下降,自然对未来预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人们目前不愿消费不敢消费、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从一组公开数据中不难发现差距所在。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而世界银行2019年的统计显示,当年全球人均收入平均值已达到1157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83395元,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更是要比平均数高出很多。事实上,我国直到2021年才出台了首个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此前很长一段时期内,一些地区的养老、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尚未实现人口全覆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没有乘坐过高铁和飞机,甚至没有走出过所在省市。从这个意义上看,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去谈“低欲望社会”,不免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味道了。正如有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并未滑向“低欲望社会”,主要原因是人均收入水平还低于发达国家,人们不是没有消费欲望,而是因为收入的限制压抑了消费需求。这样的判断是符合当前我国发展实际的。不过,对于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低欲望”苗头,还是要加以积极关注。换句话说,“未富先老”的特征将贯穿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主要进程,或将引发一些新问题新挑战。近期发布的消费数据,也不支持“低欲望社会”的提法。1月份至7月份,我国服务消费、网上零售等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其中交通、文娱、餐饮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连续4个月提升,7月份电影票房收入环比增长1.1倍。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加快恢复,就业将得到有效改善,在居民收入增加与扩大消费政策的叠加效应下,市场供求关系将加快优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市场预期将逐步稳定向好,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低欲望”的标签将被旺盛的消费需求所湮没。 (作者:顾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