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破解两大“死文字”:采用同一奇特方法,甲骨文与之截然不同

[休闲] 时间:2024-03-29 01:57:4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88次
过去数百年中,死文字西方国家无比神奇,西方发现无数尘封的破解遗址,其中最惊人的采用是发现两个失传文明,即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文明(包括苏美尔与巴比伦),同奇特方同以及古埃及文与楔形文字。法甲

虽然古埃及与古两河文明已经断绝,骨文古埃及文与楔形文字沦为“死文字”,死文字但最终西方天才们灵光一闪,西方依靠特殊的破解方法破译了它们,让失传的采用文明重现天日。

鲜为人知的同奇特方同是,甲骨文破译却与这两种“死文字”截然不同。法甲商朝甲骨文出土后,骨文迄今为止才破译三分之一,死文字剩下没有破译的文字,很多却相当于西方最先破译的死文字类型。

也就是说,甲骨文中最难破译的文字类型,却是西方破译古埃及文、楔形文字时,最先、最容易破译的类型。

西方破译两种死文字

对于古埃及文、楔形文字,西方破译时有一个共性,就是最先破译的是“名词”,然后以此为突破点,再破解出死文字,最终甚至都能给其标出读音。

罗林森是英国军官,25岁时发现“刻有三种语言”的贝希斯敦石碑,40岁左右破译楔形文字,被誉为“亚述学之父”。

学者拱玉书的《西亚考古史》记载:“巴兹的研究结果表明,罗林森的解读方法基本上与格罗芬特的方法相同,也是从专有名词入手,即首先确定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和民族名称等)。”

1799年,法国拿破仑入侵埃及时,获得一块又是“刻有三种文字”的罗塞塔石碑(下图),其上刻写清晰、整洁的三种微小文字让人震惊。二十年后,商博良34岁时,破译了罗塞塔石碑上的古埃及文,但采取的办法也是先确定专有名词,就是其中的人名。

商博良认为,托勒密和克娄巴特拉(埃及艳后)是古希腊后裔,用古埃及文记录他们的名字时,会对应他们姓名中的每个字母,由此破译专有名词,最终破译了古埃及文。

至于具体如何破译专有名词,这要归功于古希腊《历史》等文献与《圣经》,因为这些书籍中记载了贝希斯顿铭文与罗塞塔石碑上的专有名词。

比如,罗林森破译楔形文字时,确定专有名词之后,“再把希腊古典作家著作中保留的读音分解成字母,然后再把具体字母与具体的古波斯楔形符号对号入座”,最终由此破译楔形文字,并标出读音。

显然,这需要古希腊文献与《圣经》翻译记录的古埃及、两河文明的专有名词非常准确,且今人能准确还原出当时的读音,否则就会一点错、全部错。

未能被破译的甲骨文

与西方破译古埃及文、楔形文字不同,甲骨文首先被破译的往往是常用字,而大量专有名词却还没有被破解。

甲骨文单字总数约4000个,但截止目前,仅仅破译出大约1160个,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但被破译出来的大多都是常用字。其实,由于汉字的特性,虽然甲骨文破译的不多,但这些常用字对甲骨文文书覆盖率较高,基本可以让我们大体通读甲骨文文书。

当然,也有一些常见字至今未能破解,比如一个“酉”旁加“彡”的字(有学者认为是专有祭祀名称),在甲骨文中出现了2000多次,但至今尚未破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见下图,找不到相关图片)

至于还没能破译出的甲骨文,“破译一字奖励十万”的悬赏令发布以来,唯一成功破译一个“蠢”字的学者蒋玉斌指出:未识字中,有不少是人名、地名、祭名等,对通读文本影响不是很大。也就是说,甲骨文中的专有名词,真的非常难以破译,即便无数顶尖学者埋头苦思百年,至今大多也没能破译。

或许,这是因为我们缺少足够的商代文献,兼之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不同于古埃及文、楔形文字的系统性与规律性,即突破一点即可攻破全部,故而虽然破译了1160个甲骨文,却依然有大量甲骨文没能破译。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两点值得思考:

首先,即便古希腊文献与《圣经》中“实录”了古埃及、两河文明的专有名词,但它们经过传抄之后竟没有一丝改变(古希腊文献经过阿拉伯转译,再转译为拉丁文),或者说至少2000年过去了,专有名词的读音依然没有丝毫改变等?或许,这是一个神迹吧!

其次,古埃及文与楔形文字,在出现后的三千年内,其造字规律、读音、书写等没有什么的变化,故而导致西方学者破译2000多年前的文字后,进而破译更古老的文书。稳定如斯的文字系统,似乎比后世的英语、法语等都要先进,竟然出现在上古时代!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