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开敞空间应对突发事件 “韧性城市”理念融入副中心城市更新

[时尚] 时间:2024-04-23 17:34:0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13次

原标题:预留开敞空间应对突发事件 “韧性城市”理念融入副中心城市更新

遭遇自然灾害、韧性城市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预留应对城市如何化解风险并迅速复原?韧性城市是开敞空间未来城市建设的趋势。近日,事件市更北京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理念指导意见》。到2025年本市将建成50个韧性社区、融入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副中记者了解到,心城新城市副中心在城市更新规划和实践中已将“韧性城市”的韧性城市理念融入其中。

今年夏季,预留应对城市副中心03组团责任双师新芽项目“生命之环”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开敞空间该项目在设计之初就融入了“韧性城市”理念。事件市更通过更新改造,理念荒废多年的融入大水池被改造成了集健身、娱乐、副中休憩、文化设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不仅让属地居民闲暇时间有了新去处,也为社区抗灾承灾提供了新场地。“项目的初衷是把不友好的场地变为全龄友好场地,改造更新后既是休闲场所,又可以做临时避难场所,大大提升了社区韧性。”03组团责任规划师董国升说。

截至“十三五”末,城市副中心已建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0处,总面积达59.1万平方米,可篷宿面积11.6万平方米。未来,城市副中心还将有序推进避难场所建设,到2025年,力争人均避难场所用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到2035年,韧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抗御重大灾害能力、适应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显著提升。

这两年,潞河中学片区、果园片区连成片更新,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标杆”。这些项目出自设计师于波之手。在他看来,“韧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中留足弹性空间,防止城市连片发展,这种“战略留白”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设施留白,另一个则是自然生态的留白。

疫情期间,基础设施留白让人印象深刻。如篮球场、足球场、公共活动室、街角公园、街边广场等开敞空间成为临时疫苗接种点或核酸检测场所,承载着突发事件发生后,人员集散和使用的功能。

焕然一新的乔庄公园,体现的则是自然生态的留白。这处小微公园设计时融入了“海绵城市”理念,200多米慢行步道全部为透水混凝土,铺装面积达300平方米,对涵养绿地作用大,能起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效果。

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规自局科员郭子渊表示,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现的就是“韧性城市”概念。“一带”为依托大运河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一轴”为依托六环路建设功能融合活力地区,形成一条清新明亮的创新发展轴。“多组团”也都是依托水网、绿网、路网,而形成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这种疏密有致的格局,宏观上就是‘韧性城市’的体现。”

“韧性城市”理念还具体体现在城市副中心交通、市政、生态环境的规划上。如在构建城市防灾空间格局上,城市副中心控规提出,以道路、绿地、河流为界划分防灾分区,完善开敞空间和道路交通体系,保障应急避难与救援疏散需求。结合公园绿地、体育场馆、学校等旷地、地下空间及城市副中心外围绿色空间规划应急避难场所,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人均紧急避难场所用地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人均固定避难场所和中心避难场所用地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规划四横四纵的救灾干道系统,有效宽度不低于15米,疏散主通道有效宽度不低于7米,疏散次通道有效宽度不低于4米。地下道路、综合管廊等重大基础设施应配建专用救援设施。(曲经纬)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