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频发 天气指数及衍生品有望陆续推出

[综合] 时间:2024-03-28 23:15: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29次

  2023年极端天气频发,极端及衍对经济影响凸显,天气天气推出并引发了相关机构的指数重视。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生品创新气象数据产品服务,有望发展天气指数保险、陆续天气衍生品和气候投融资新产品,极端及衍为保险、天气天气推出期货等提供支撑。指数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生品国外经验表明,有望天气指数衍生品可以有效对冲气候风险。陆续而国内自“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推出以来,极端及衍已有多款挂钩产品陆续落地,天气天气推出在水产养殖、指数电力销售、居民生活等方面形成了多个应用场景。

  极端天气产生负面效应

  2023年12月中下旬,我国集中出现了寒潮、雨雪、低温、冰冻等各类冬季灾害性天气,中央气象台用“天气形势异常复杂”来总结。回顾2023年,寒潮、高温、暴雨、沙尘暴等天气频现,气温、降水等数据屡破纪录。极端天气多发对国内经济复苏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唐遥表示,极端天气在宏观层面对GDP有显著不利影响,发生极端天气的当季,会导致GDP走低,此后多个季度仍有负面效应。

  极端天气所带来对经济层面最直观的影响便是影响农业系统,导致作物歉收、减产、粮食品质下降。据国家应急管理部数据,2023年1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此外,极端天气不仅对传统产业造成不良影响,新能源产业也深受其害。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表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看天吃饭’的特点,近年来极端天气呈多发、频发、强发、并发的态势,对新能源供给、需求等环节都将带来风险。”

  相关部门对极端天气亦愈发重视。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行动计划提出,创新气象数据产品服务,支持金融企业融合应用气象数据,发展天气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和气候投融资新产品,为保险、期货等提供支撑。中央财政在2023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以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系列衍生品满足避险需求

  当极端天气成为新常态,企业及行业应该如何应对?据了解,海外天气衍生品应用已经较为成熟。我国天气衍生品则处于研发阶段,尚未上市天气类期货合约。作为国内首家探索温度指数及相关衍生品研究的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与中央气象台开展合作,2009年研发运行第一版温度指数,在多年成功运行基础上于2022年正式发布“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既为工业和农业生产提供有效参考,也为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了定价基准。

  据悉,招商期货以“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等为标的开发的天气指数系列衍生品于日前发布,开创性地满足了售电公司冬季温度关联电价波动的避险需求、农户应对冬季低温和降水的避险需求。

  “寒潮低温会带来用电需求上升,拉高电价,增加部分从电力现货市场购电的售电企业风险。我们在购买‘寒潮指数天气衍生品’后,当出现低温寒潮时可行权,获得赔偿,规避寒潮风险。”求实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冬季的冻灾和旱灾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我们向湖北茶叶种植户销售冻灾、旱灾保险的同时,购买招证资本发行的‘温度指数+旱灾指数’场外期权进行风险对冲。当出现冻灾和旱灾时,茶叶种植户会收到保险公司赔付,分散收益受损风险,招证资本会向我们保险公司进行赔付,分散了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湖北一保险公司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

  期货市场作为国家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农业强国、制造强国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商所相关专家表示,交易所将持续总结试点项目规律,探索各相关产业应用策略,拓展指数应用场景,推广指数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有指数产品研究设计方案,使指数等产品更加匹配各类主体的实际需求。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