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诗酒文化大会“从现实到明天”吉狄马加诗集《应许之地》作品交流会泸州举行

[综合] 时间:2024-04-20 09:48: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71次
10月16日下午,国际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七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重磅活动“从现实到明天”吉狄马加诗集《应许之地》作品交流会举行。诗酒实到诗集著名诗人、文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从现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组委会主席吉狄马加与来自匈牙利、明天马加爱尔兰、吉狄交流捷克等多个国家的应许诗人、评论家、地作品州举翻译家、国际学者齐聚酒城泸州。诗酒实到诗集现场,文化嘉宾们自由分享对《应许之地》、从现对吉狄马加诗歌的明天马加见解感受,畅谈诗歌文化,吉狄交流展开一场对自然、应许对传统、对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

吉狄马加是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诗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世界诗人。其诗歌已被翻译成近四十种文字,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出版了百余种版本的翻译诗文集,代表作品有《初恋的歌》《鹰翅与太阳》《身份》《火焰上的辩词》《大河》等。《应许之地》系吉狄马加长诗力作,展现了诗人的宏阔视野、诗性想象与超越、“精神还乡”的写作信念,2022年刊登后,在国内外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

作为一名持续探索“史诗写作”的代表性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以宏大的气魄、立体丰富的心灵语言、悲悯的人道关怀打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度,重建民族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对话,将读者引入人类共通的情感河流。

李少君:吉狄马加是一位现代诗歌的建构者

诗人、《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表示:“吉狄马加是20世纪中国诗歌界乃至国际诗坛的独特存在。他有一种建构宏大的‘野心’或者说‘冲动’,包含着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他的一系列长诗《雪豹》、《裂开星球》、《大河》,包括《应许之地》等,试图建构一种真正史诗的路径,《大河》更是民族壮丽史诗的探索。在解构主义诗歌风潮下,这样一个建构者是特别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中国诗歌的复兴,需要以建构的方式完成。”

梁平:“身份、气质、气象”

当代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草堂》诗刊主编梁平用“身份、气质、气象”几个概念来讨论吉狄马加和他的诗歌,“第一是身份的问题,他身份意识的确定或者说指认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已经构建了一个谱系。”“第二是气质,他的诗歌呈现出和他人不一样的、中西合璧的气质。”“第三是气象,他对优秀诗人的学习和致敬是一种精神的抵达,就像慢慢升腾的气象。”

赵振江:祝愿吉狄马加成为具有广泛深刻人民性的伟大诗人

“读《应许之地》使我产生了和当年翻译帕斯《太阳石》相同的感觉,很难逐字逐句诠释诗的意境。”翻译家、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赵振江曾参与过吉狄马加诗歌翻译,他表示,“我衷心祝愿马加成为具有崇高境界、宽广胸怀、世界眼光,又深深扎根中华大地,具有广泛深刻的人民性的伟大诗人。”

叶延滨:吉狄马加始终关注世界与人类的命运,让诗人成为吹号者

“《大河》大型交响诗在中国巡演的成功,《应许之地》获奖并进行研讨,是我们中国2023年诗坛的重要事件。”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原主任、《诗刊》原主编叶延滨表示,“《应许之地》是一个诗人心灵的呼唤,也是现实、传统与未来交融、互为启迪的宏大共鸣。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吉狄马加始终关注世界与人类的命运,以视野、胸怀与思考,让诗人成为吹号者。”

高兴:通过想象和诗歌,找到心目中的应许之地

诗人、翻译家、《世界文学》原主编高兴主持本次交流会,他表示:“究竟哪里能找到“应许之地”?其实这是敞开的一个探索,也许我们要用一辈子通过种种努力来寻找,也许通过想象和诗歌,我们能够找到心目中的应许之地。”

树才:吉狄马加的诗歌抵达了一种包罗万象的现代性

诗人、翻译家、法国“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树才表示:“吉狄马加的“应许之地”也许就是大凉山这座神秘的大山,也许更是整个地球,更重要的是他在语言想象层面上建立的一个象征意义。所以他自己讲‘这是想象中的未来之地’。”“他抵达了包罗万象的一种现代性,里面包含了一种超个人的东西,他的着眼点是在人类命运。”

刘文飞:体裁的创新性、情感的复杂性、诗歌的歌唱性

翻译家、首都师大外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刘文飞分享了对吉狄马加长诗的三点体会:一是诗歌体裁的创新性,“《应许之地》长诗不分章节,就像拉长的抒情诗”;二是诗歌情感的复杂性,“应许之地到底是我们理想的,还是我们被迫待的地方,诗人没有完全向我们亮明态度,这恰好是他最深刻的地方”;三是诗歌的歌唱性,“马加不仅在读诗,还在拿着口琴吟唱,这可能也是民间性、史诗性的体现。”

汪剑钊:现实不尽如人意,我们依然有所期待

“应许之地既是一个许诺,同时可能也是一个惩罚——你所面临的世界可能不是那么美妙。吉狄马加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现实还是不尽如人意的,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修缮。”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汪剑钊表示,“我们依然有所期待,我们会期待一个生命的节日,保存人性中美妙的东西,让善成为唯一的道德。”

伊什特万·图尔茨:吉狄马加就像“诗歌雪豹”

匈牙利诗人、翻译家、2023年度“1573国际诗歌奖”获得者伊什特万·图尔茨评价道,《应许之地》里具有现代诗歌的全部元素,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元素,一是与传统的关系,他受到民族传统和世界诗歌传统的重大影响;二是吉狄马加的现代性指向自然与人的关系,“阅读吉狄马加的《雪豹》《大河》《应许之地》,我感到吉狄马加本人就是‘雪豹’,吉狄马加血液里流淌着黄河,吉狄马加本人就居住在‘应许之地’。”

艾丽卡:这首诗既是写给诺苏的,也是写给世界的

作为《应许之地》的译者之一,匈牙利汉学家、文学翻译Yu Eria表示:“他的诗歌总是扎根在诺苏人的故土和文化里,表达诺苏人的情感和担忧;同时,他作为中国诗人,一直跟世界对话,跟其他民族对话。我们的应许之地将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这首诗既是写给诺苏的,也是写给世界的。”

狄诺•西奥蒂斯:应许之地不是乌托邦,而是一片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土地

“吉狄马加站在土地的尽头凝视、思考、接纳真理并预言未来,他对应许之地充满了怀旧之情,无论哪一个应许之地。”希腊诗人狄诺•西奥蒂斯表示,“应许之地并不是一个乌托邦,而是一片土地,这片土地存在人们的心中。我们都需要应许之地,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看到人类沿着真正的人类价值观道路前行,比如尊严、政治和社会平等、和平、兄弟情谊、环保等。”

胡安·阿拉维亚:吉狄马加是在为新一代写诗

阿根廷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胡安·阿拉维亚谈到:“他的诗中有很多传统的表现,表达了文明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巨著需要克服很多的挑战和困难。”“他回溯传统以及自然,将传统与现实性进行连接。我们非常感谢他的工作,我认为吉狄马加是为新一代在写诗,这一点很重要。”

塔米姆·毛林:《应许之地》是为集体、为未来创作的诗

“《应许之地》表达了所有的生命、所有的土地、所有庆祝生命的节日以及传统,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所有的生命、山川、河流之间数千年来的关系。而在诗歌当中,所有的世界的生命体都得到了赞颂。”智利诗人、作家、聂鲁达基金会文化部主任塔米姆·毛林表示,“它不是为个人而创作,而是为集体、为整个民族创作的诗歌,它也是属于未来的诗,这是《应许之地》的伟大之处。”

吉狄马加:我们希望有语言所构建的应许之地

吉狄马加在研讨会最后致谢在场嘉宾并表示:“我长诗里面说的‘应许之地’或许是我们的希望之地,或许是我的想象之地,它只可能回到语言本身。我们希望有这样的应许之地,语言所构建的应许之地。这首诗是有期许,但同时它也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我们都希望诗能记录我们面对当下和未来事件时的一些感受,或许它是有意义的,或许它什么意义也没有。”

“重要的是,你们的发言让我感觉到这首诗能带来那么多思考,我想既然这首诗就像一只鸟,飞到自由的空中,我相信它总会在大地上,在某一棵树上,在某一个古老的房屋上,在古老的墙上,找到自己的栖息地。”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