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把握就业优先政策的逻辑变化 正文

把握就业优先政策的逻辑变化

[热点] 时间:2024-04-20 11:52: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77次
中评社北京4月19日电/稳就业是把握变化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优先事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部署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业优一系列举措,并强调“财税、先政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逻辑  就业需求是把握变化经济增长的派生需求。一般来说,业优经济增长率与新增就业正相关、先政与失业率负相关。逻辑宏观上要保持一定的把握变化就业增长,必须保持一定的业优经济增长速度。这就是先政我们在设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时,把稳就业作为重要考量的逻辑基本逻辑。政策上讲“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握变化这个区间的业优上限主要是与通胀相联系,下限则主要是先政与就业相联系。从今年的情况看,设定5.5%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一个尤为重要的考虑就是要实现11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和5.5%以内的城镇调查失业率。  不过,经济与就业的关系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都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要看到的是,前者导致失业率上升的幅度要比后者更甚。在两种背景下,从经济下行传导到失业的机制有所不同。其中有两点需要我们重视。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主体的影响不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直接摧毁了市场主体,继而消灭了就业岗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企业的破产倒闭对就业造成直接的、剧烈的、持久的负面影响。世纪疫情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导致停工停产、经济停滞甚至是衰退,但对市场主体的直接效应并没有国际金融危机那么强烈。这样,在经济下行与就业减少、失业率上升之间,出现了一个难得的缓冲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市场主体还在,就业岗位就在。因此,保市场主体的政策实际上也是保就业的政策,因为市场主体构成就业的基础。这就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上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的原因。  另一方面,新就业形态为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劳工组织推荐、我国也采用的标准下,就业人员是指为了取得收入、在调查周内工作1小时及以上的人员,以及由于休假等原因在职未上班的人员。新就业形态创造了大量的“短工”“零工”机会,同时为劳动者在工作与休假两个状态之间灵活切换提供了条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并在经济实践中广泛应用,数字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快速普及,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发展壮大,催生了一系列时间自由、地点灵活、收入体面的新型就业岗位。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在我国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在线工作、远程办公、居家办公正在变得更为日常。新就业形态在创造越来越多就业岗位的同时,对于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也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对冲效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强灵活就业服务”,都是因势利导发挥新就业形态积极作用的重要部署。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