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综合] 时间:2024-04-28 16:21:2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31次

原标题:北京市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北京保护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年-2035年)》(简称《规划》),市开水林日前已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展山《规划》立足超大城市的田湖体化现实生态问题和首都城市的战略定位,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草沙从“共轭生态”视角出发,修复以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之间的北京保护互馈关系为切入点,探索高密度城市化地区生态修复的市开水林新模式。《规划》首次构建全要素统筹、展山全空间覆盖、田湖体化全过程治理、草沙全周期监管的修复首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与实施体系。

绘制全市生态修复一张图

划定18个生态修复分区

《规划》以主导生态功能提升为目标,北京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系统修复;聚焦生态、市开水林农业、展山城镇三大空间,强化全空间有机融合;基于国土空间“格局-过程-服务-价值-福祉”的级联框架,以市域生态安全格局为引领,强化全过程协同治理;以规划实施评估为抓手,推进规划的闭环管理和修复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监管。

《规划》绘制全市生态修复一张图,以量化研究支撑精准靶向修复。整合多源数据和象限分析、因子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多重方法,建立综合诊断体系,深度解析首都生态系统演变特征及问题。基于自然地理格局和城市功能定位,划定覆盖全域的生态修复分区,包含3大空间、5类主导功能和18个生态修复分区。将历史演进、现状评估和未来风险研判相联动,单一要素分析与综合系统评估相补充,全面诊断生态系统受损、退化和破坏程度及修复潜力,绘制全市生态修复一张图,识别生态保护、修复和整治的重点地区,进一步明确3种修复方式,9种修复类型和修复优先序。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

一体化保护修复

《规划》坚持显性修复与隐性修复相统一,基于规划与治理的互馈机制,制定多目标、多功能协同的系统修复方案。构建环首都-市域-平原区-中心城多尺度镶嵌融合的生态网络体系,实现点、线、面、网立体式修复的叠加效益。强化“流”的疏通和“链”的修复,打通关键廊道,构建完整的食物链,锚固生态安全格局。

同时,建立“格局引领-过程耦合-分区集成”的系统化修复路径,将保护与修复要素在修复分区内进行空间集成,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此外,面向生态、宜居、健康、韧性等多元需求,将自然引入城市,破解城市内涝、热岛效应等大城市病,填补游憩服务盲区,提升滨水空间品质,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增效。立足减量发展,将拆违腾地生态修复与城市更新、海绵城市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针灸式“微更新”,缝合城市受损生态肌理,增进民生福祉。

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修复

统筹部署8大生态修复工程

《规划》坚持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在保护好建设好绿水青山的基础上,探索“从资源到资产、从资产再到资本”的全链条式生态产品转化路径。通过“生态+”治理、利用型修复等方式,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修复。利用区域互补、供需差异,推动生态涵养区和集中建设区错位发展,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与外溢,实现从投入到投资、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顶层设计与落地实施相贯通,在落实落细与见行见效上双向发力,破解统筹实施难题。一方面,整合各部门碎片化、分散化的修复工作,统筹部署8大生态修复工程,建立项目库并落图落位。明确18个生态修复分区的修复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为40条行动计划,夯实主体责任,强化纵向传导与横向协同,为《规划》实施提供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另一方面,建立北京市生态修复工作联席机制和统筹实施机制。以政策机制创新为保障,强化数据、政策、资金、项目、时序的统筹,形成治理合力。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评估与动态反馈机制,并纳入北京城市体检评估当中,提升应对规划与实施管理过程不确定性的能力。 (李泽伟)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