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防汛抢险:全力排查,水不退人不撤

[时尚] 时间:2024-04-29 08:02:0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62次
抢险:全力排查,郑州水不退人不撤

本报讯 7月20日,防汛郑州市紧急召开城市防汛工作会议,抢险全力安排部署城市防汛工作,排查应对雨情考验。退人暴雨仍在持续,不撤为确保市民出行安全,郑州市城防办要求,防汛防汛抢险人员全员上岗,抢险全力及时收集上报汛情、排查值守积水点,退人引导市民绕行,不撤同时做好隐患排查和隐患处置,郑州对全市河道、防汛行道树、抢险全力路灯等进行排查,第一时间处理突发情况。

郑报全媒体记者 谷长乐

市政 全体防汛人员 确保城区平安度汛


7月19日,接到气象预警信息后,郑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根据郑州市城市防汛办总体部署,迅速启动防汛预案,确保了降雨来临前各防汛责任单位及时打开所有沿河雨水闸门,并对重点区域位置安装窨井防护框和安全警示标志200余套。各单位防汛人员保持通信畅通,12台移动泵车值守到位,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本轮降雨过程,市政工程管理处13支抢险队伍、461名抢险人员和100多台次车辆全部到达预定位置,值守人员及时清除窨井箅子上的杂物加速排水,对安装防护框的窨井进行安全防护,巡视复位移动的窨井盖等工作。在个别污水窨井外翻位置采用防溢桶,有效解决污水外溢问题,消除积水隐患,设置新型挡水导流板替代传统沙袋,控制缩小积水范围,不影响通行的同时将水导流下排水口。降雨期间,31座各雨水立交泵站全部开机抽升,确保最大限度加速退水时间。

截至昨晚12时,降雨仍在持续,防汛工作人员将始终坚守岗位,做好“水不退、人不撤”,确保城区平安度汛。

执法 对在建工地潜在风险点拉网排查

结合近日连续暴雨、防汛形势异常严峻的现状,为全面做好防汛应急工作,郑州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迅速行动组织36个督导组,对监管范围内在建工地、施工围挡等存在潜在的风险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城管大队执法人员重点检查燃气加气站安全隐患排查,督促经营企业加强安全防护,消除安全隐患;规划大队排查发现一处工地护坡有喷水现象,及时通知工地负责人,密切观察护坡塔吊变化,现场立即实施排险措施。建设大队检查发现一处施工工地存在多处漏水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立即要求现场施工方组织封堵漏水点、切断电源,重点防止滑坡塌方、围墙倒塌以及触电事故发生。市政大队和安全质量大队重点检查轨道交通工程、“一环十横十纵”道路提升工程、施工围挡、铁塔箱体、路灯配电箱等市政设施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全力保障市政各类设施的安全。房管大队深入到房企项目进行了检查。

绿化 清运断枝、干枯枝234处

连日来的特大暴雨,郑州市城管局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处(以下简称绿化处),要求各责任单位防汛抢险人员立即上岗到位,加强应急值守及道路巡查,积极应对天气变化,做好抢险准备。

19日下午起,绿化处工作人员在巡查道路时发现,多处行道树断枝。为保证道路通畅和行车安全,绿化处立即启动防汛工作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和车辆冒雨及时赶赴险情现场进行抢险处理。

抢险人员抵达现场后设置警示标志,修剪断裂枝,并对有安全隐患的干枯枝进行清理,基本排除险情。截至20日下午,抢险工作共出动巡查与应急人员125人,出动车辆16辆,清运断枝、干枯枝234处,安全迅速地处置了险情。

河道 城市泄洪通道持续高水位运行

为应对本次雨情,郑州市城区河道管理处于昨日9时许紧急启动Ⅰ级防汛预案。目前,大部分城区道路积水严重,金水河、熊耳河、东风渠三条城市泄洪通道持续高水位运行。

熊耳河陇海路桥南侧、金水河航海路桥、金水河北闸口已设置警示标志,安排人员值守,避免车辆、人员进入。市城区河道管理处共出动防汛抢险人员504人次、排查树木倒伏、掉落和塌方等险情39处,目前现场人员正在加紧处理,对已发生问题区域进行及时封锁,设置警戒隔离,确保人员安全,同时积极组织人员抢险,保证道路畅通。

照明 启动Ⅰ级防汛应急响应

7月20日,郑州市城市照明灯饰管理处启动Ⅰ级防汛应急响应,市灯饰处全员行动,严格落实市防汛抢险应急响应要求,确保雨夜里市民的出行安全。

市灯饰处5支应急队伍全数出动,加强对城市主次干道、立交涵洞、低洼地带等重点路段巡查、处置,检查箱变、分支箱内部是否有水珠凝结、潮湿和积水情况,对市区大街小巷路灯进行全面巡查检测,发现问题现场处置,严防漏电、倒杆事故发生。在保障市民安全出行的同时,点亮防汛通道,最大限度保证城市照明设施的平稳运行。

按照2021年河南省住建厅强降雨天气提醒警示函要求,市灯饰处在巡查过程中对积水较深路段的照明设施采取了推迟送电的保护性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此外,强降雨和积水可能致使路灯杆的内部接线头长时间浸泡,接线头的防护被击穿失效,与金属灯杆连接从而导致灯杆带电产生安全隐患。在此,提醒市民雨天应尽量远离路灯杆及其他市政电力设施,避开积水路面,防止意外触电事故的发生。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