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山川魂魄——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巡展海南

[娱乐] 时间:2024-05-01 12:17:0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81次

原标题:海南周刊 | “山川魂魄——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巡展海南

文\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

巍巍华夏,海南魂魄山川浩荡。周刊中国展巡展海

群峰并起,山川山水虽屹立无言,南方南却自有其品格。油画研究

2022年开年之际,海南魂魄“山川魂魄——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巡展海南,周刊中国展巡展海为海南带来90余位国内著名油画家的山川山水上百幅作品,这也是南方南2022海南岛春季国际艺术展的一个重要单元。

西学东用 融于山水

说起源于欧洲的油画研究油画,许多人的海南魂魄固有印象是:油画注重空间、结构、周刊中国展巡展海透视等元素,山川山水着力于营造真实的南方南客观环境和精确塑造人物性格,而中国画则着笔于意象和意境,油画研究讲究中庸、和谐。因此,部分人认为,“油画山水”概念的背后是中西方美术文化的迥异,二者甚至不兼容。

《北部湾印象——斜阳岛》(布面油画) 杨诚 作

实际上,纵览中西方艺术发展史可以看出,中西文化总是在互相交流中向前发展,譬如在欧洲印象派的作品中就出现过不少东方艺术的元素。

于中国艺术家而言,西方油画进入中国已逾百年。20世纪50年代,中国画家们就曾提出油画民族化,在那之后,中国油画界也主张“建构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一代代中国油画家们尝试以西方之笔韵描绘中国大好河山。

在长期探索与实践中,关于油画与中国画作之间的文化差异,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认为,油画在中国艺术家手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媒介而非作为科学性话语来使用的。油画如同水墨、重彩一样,也可以自由表现山水的自然观、宇宙观及主体的心性。

《遗风 一》梁群峰 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院名誉院长张祖英就提出:要把中国人自己的风景画艺术发展到一定高度,既要不同于欧洲的传统艺术,又要兼收并蓄世界艺术的精华,更要创造符合中国人自己审美理念的艺术作品。

此次的展品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

例如闻立鹏的《交响蓝白黑》《西风烈》《春雷二号》等作品,是以山石、枫树等具有象征性的形象为主体,用单纯浓郁的红、橙、蓝、绿、白等极富情感内容的色彩构筑成画面意象,形成了超越现实的壮烈崇高、坚韧深远的精神世界。而陈均德的《如诗水乡》《万木秋声》,以浓厚明丽的色彩与线条,铺就了灿烂纯净、宁静清逸的意象世界,表达了自由烂漫、拙朴超然的人生理想之境。

《西风烈》(布面丙烯) 闻立鹏 作

“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从文化策略上看,还是从美学理想上估价,‘南方油画山水’都是一个绝妙的理念设计。”张晓凌说,它既以“南方+油画+山水”的模式激活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冲动,又以本土文化的价值诉求而强化了文化认同意识;既借助题材力量而达成了语言美学变革之愿望,又以上述诸成果而强调了自己的“南派”属性。

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油画学会副秘书长宛少军表示,中国油画家把油画从西方引进学习过来,最终是为了使这门艺术融入中国文化中,并且能够发展出具有中国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蕴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油画这门世界艺术的发展做出中国人的艺术贡献。

南方油画 百花齐放

“山川魂魄——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从展览名称即可以看出此次展览的亮点——中国南方油画山水。

《黄昏中的记忆》(油画) 王锐 作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北方四季分明,地域色彩更为丰富,而南方多以绿色为主,色彩单调,并不适合油画表现,因此油画风景画中以描绘北方大地的作品居多。但此次展览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百余幅作品皆是用油画展示南方景象。

例如张祖英的《日落辉煌》《群山初醒》《薄暮初上》等作品,表现了中国西南梯田的自然与生活的景象,画家抓住梯田群山间日落、日出的瞬间色调变化,营造出独特的意象世界,辽阔而深远,瑰丽而神奇,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崇敬、向往和赞美。

而生活在海南的王锐则通过各种各样、层次丰富的“绿”,描绘了海南的盎然生机、秀逸灵动。譬如他此次的参展作品之一《春天的脚步》,一眼望去,满目葱绿,却又绿得层次分明、上浅下深。大面积的颜料运用并不着笔于树木的细枝末节,而是重在海南生机勃勃的意象。

王锐也是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的主要发起者与倡导人之一。他介绍,此次展览实际上是源于2013年的一次契机。

2013年,一批来自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江苏、上海、浙江、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的著名画家,在海口参加观澜湖艺术写生计划活动中,由于共同的艺术追求走在一起,组成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的群体。

《东海风云》 靳尚谊 作

秦岭、淮河以南的广袤地区,皆被他们纳入笔触。其中,山川大河又格外受到这批油画家的偏爱。“名山大川,令南北有隔,东西有象,山川俱有灵神,四季皆存向往,塑成中华族群的延绵生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许江说。

参展画家包泽伟在展览现场介绍,同样的绘画内容,西方将其称之为风景画,而中国称之为山水画,“南方油画山水”的名称就充分体现出了这类画作的民族性、地域性。

宛少军对此予以盛赞。他认为,这对于中国油画来说,无疑是一个从题材内容到意象创造的有力拓展。更为重要的是,这批油画家提出把油画风景与中国深厚的山水画传统结合起来,实际上是探索把油画风景提升到中国山水精神的文化高度上来追求和建构,从而推动中国油画在当代的学术建树,这无疑是一种更高、更大的文化理想与学术抱负,由此赋予这种追求更为深远的文化意义。

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院院长陈和西表示,该院自2013年成立以来,以南方的风景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初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气象。此次展览是对南方风景油画创作与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一次学术性的梳理和思考。

《红河谷》 陆庆龙 作

一脉相承 各具风格

“此次参展的都是国内知名的大家。从参展作品中可以看出我国一代代油画家之间的传承。”看完展览后,美术爱好者赵金蕾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正如赵金蕾所言。颜文樑、刘海粟、吴冠中、苏天赐、王锐、李瑾……从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第二代油画家,到年轻画家,全展看完,就能从各年代油画家的经典画作中清晰地了解到中国画家在油画山水画上孜孜不倦的探索脉络。

从另一方面看,尽管代代接力、一脉相承,观众仍然能从百余件展品中细细察觉出中国画家们不同的审美和各具特性的艺术表现手法。

例如中国第一代油画家颜文樑的参展作品《重泊枫桥》,描绘的是夜色中枫桥边的泊舟、渔家的生活景色。他深入描绘了月光、水色、灯光、渔火的相互映衬,但重点仍放在意象氛围的营造上。

第二代油画家苏天赐吸收中国画的写意性用笔而具有大写意特质,其参展作品《霜晨》从生活的感悟出发,以强烈夸张的橙色为主调,营造出层林尽染的深秋意象,别具苍润幽深的诗意之境。

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身上同样展现出了鲜明的艺术个性。他们既有对生活对世界不同的关注点,也在自觉地着力寻找恰当的表现语言。

《薄暮初上》(布面油画) 张祖英 作

比如海南本土画家王锐倾心于海南的乡村农舍,造型概括而凝练,色彩富含情感,表现出海南乡村不同寻常的深长意味。李瑾关注南方城市的生存空间,语言富有力度,展现出城市空间的陌生与冷静的情境。

“年轻一辈艺术家有着更好的成长环境,他们对于油画艺术的执着与奋进,使得中国油画的未来发展有着坚实的接续力量。”宛少军在展览画册的序中如是写道。

作品是画家的座右铭。通览全展,可以看出中国油画家们既从中国艺术中汲取滋养,也从西方传统到现代的艺术中借鉴和吸收,更多的是不问东西、融合中外,显示出画家自由、开放的心态和真诚的学术精神,其核心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中国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使其展现出中国油画语言的特质并不断迈向新的语言高度。

在展览开幕式上,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夏斐说,本项展览作为海南岛春季国际艺术展系列美术展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百年油画山水的一次展示和检阅,也是从学术角度对中国南方油画山水进行的一次回顾和审视。这样的集中梳理、集中展示、集体思考,将有利于中国油画山水创作的再出发,这不仅对提高海南画家的学术水平、扩大海南艺术家的视野大有裨益,更让广大民众从这些作品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坚定海南人民建设海南自贸港的信心。

(本版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习霁鸿)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