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重医轻护,到了改变的时候 正文

重医轻护,到了改变的时候

[综合] 时间:2024-04-28 05:53:2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04次
国家卫健委、重医轻护国家中医药局日前印发《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计划》)。到改其中提出“加强医疗护理员规范管理”,时候指出医疗机构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重医轻护自理能力程度和护理级别等要素,到改在病区内科学合理、时候按需聘用数量适宜、重医轻护培训合格的到改医疗护理员。

目前,时候我国护理事业发展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医轻护问题。护士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到改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时候差异化的重医轻护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护理服务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到改《计划》旨在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时候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打造更有温度的护理服务。

《计划》提出,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医疗机构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每名患者均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为其负责。护士要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等,为患者提供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人文关怀等身心整体护理服务。到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全院100%病区。

《计划》提出多种方式给护士工作减负、提升护士职业吸引力的做法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比如引入医疗护理员、提高薪酬标准、避免非护理性工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减负等。立足目前的护理服务实情,针对护理资源短缺、护理职业待遇低、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工作遭遇瓶颈,提出“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和贴近社会”的目标,通过加强临床护理、拓展护理领域、提高护理质量、加大支持力度和组织实施五个方向推进目标实现,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往医院病人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疗机构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一方面,护士数量存在缺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标计算,我国医疗机构的专业护理人员——注册护士缺口达350多万人。现如今我国临床老年人数量增多,失智失能、重症老年人增多,临床护士往往更多关注危重患者的病情,普通病房的患者需要生活护理时,主要由家属或自聘护工承担。

另一方面,护工素质有待提升。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内患者生活护理水平总体偏低,护工护理能力不足,专业素养差,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急需素质更强的护工人员来填补护士缺口。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现实因素。随着人口结构和疾病谱的改变,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迅速增加,与短缺的护理人力资源形成矛盾。第二,社会因素。重医轻护的思想导致医护人员配备比例失衡。第三,经济因素。工资与福利待遇较低,很多护理人员认为发展前途堪忧而离职。第四,职业本身因素。工作强度大,相关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65.2%的临床一线护士每天连续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第五,制度因素。护理人员存在合同制与编制的区别,但目前医院的编制大多未用于护理人员。

2.部分医院家属不能陪护病人。

北京部分医院禁止家属陪护病人,而要求患者雇用护工陪护。某医院住院部多名护士表示,按照三年前疫情管控措施规定,病房是封闭式管理,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如果家属要陪护,需要住院大夫决定,但也只能有一个家属陪护病人,且进入病房后不能外出,直到一起出院。对于不能陪护原因,该医院住院部呼吸科的护士称,医院都是这样要求,之前是疫情,现在是甲流,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该医院另一名来自骨关节四科的护士说:“该科室自开科以来,都不允许家属陪护。”

据调查,北京某医院护工收费标准为200元/天。护工工作范围:负责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协助患者洗脸、刷牙、梳头等,搞好患者床单位卫生,在护士站的需要和指导下经患者同意,协助护士做好留取体液、分泌物等标本及送检工作等。

3.落实医疗护理员制度的医院经济效益问题。

落实该制度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些缺乏资金支持的医院无法落实。且医疗护理员纳入医院管理体系后,如果需要纳入医保支出范畴,相应医保支出也会增加,导致医院的经济压力增大。目前医疗护理员制度和标准还不够完善,医院的管理难度加大,医患纠纷风险增加。

多措并举改善医院病人护理服务

1.改善医疗护理员制度设计。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聘用护理员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制度、薪金制度等),并在实践中不断走向规范。同时,应由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统一建立规范合理的医疗护理员价格体系,便于医疗机构操作执行与取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防止出现新的纠纷和矛盾。将来,亦可尝试将护理员服务纳入医保报销项目,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

总的来说,医疗护理员制度设计合理、规范,能推动医疗机构聘用护理员政策有效推广执行。从改革趋势看,医院的护理员制度应该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护理收费标准化,护理员应该是经过职业培训后持证的专业人员。此外,也要有政策法规保障护理员的个人权益。

医疗护理员制度要在政府有关部门协商下制定,主要是薪金制度、管理责任制度、医患双方就护理员责任、经费承担沟通知晓制度。护理员本身要有培训证书、健康证等岗前保障,上岗后知晓岗位责任、对患者的生活护理服务范围,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接受医院的工作安排和护士的管理。另外,也要有配套政策法规维护护理员的人身保障和权益。

从经济角度,通过给予医疗机构护理费优惠,鼓励医疗机构聘用医疗护理员。具体而言,探索建立各个地区的护理费收费标准,按照财政、医保、患者各负担一点的原则,由三方共同承担。2022年4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补齐护理短板弱项,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度,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这需要各级政府财政给予一定支持,激发社会资本和社会公众参与,人社部门、财政部门落实促进就业及创业扶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护理员职业培训补贴范围,对医院护理员服务所需设施设备改造给予财政支持,根据人员数量对医院培训和使用护理员提供补助,减轻医院成本。

3.提高医疗机构聘用医疗护理员的积极性。

基于目前短缺的护理资源而言,一方面,患者能够分配到护理资源,从而减免自行聘用护工、自行护理的费用。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可按需聘用数量适宜、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了资质筛查,能够避免患者及其家属雇用不合质的护工,避免因此带来的额外损害与损失。

这是针对目前医疗机构护理资源不足特别是护士数量不足而提出来的政策要求,对广大患者和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希望能顺利推行到各级医院并有效执行,解决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

由医疗机构聘请医疗护理员解决了现实中患者和家属自聘护工的诸多矛盾:如管理问题、费用结算问题、费用过高问题、护理质量问题等。如果由医疗机构聘请医疗护理员,形成“护士+护理员”护理模式,患者住在医院里,一切由医院负责,减少了患者家属在生活护理方面的负担。

未来应该尽快出台配套制度,解决护理服务的付费难题,建立护理费用各方共担机制,加快探索建立医疗护理员制度,减轻患者及其家庭负担。

在医学界有一句俗话,“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可见护理工作对患者是多么重要,即通过细致的工作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是,这些年来,由于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医保付费方式为补偿患者而不是补偿医疗机构,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增加病床来维持自己的运营,但增加病床必然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床护比不能达标,进而导致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水平在下降。

医疗机构引入医疗护理员是可行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医院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改变医院里单纯由护士进行整体护理的模式,增加为护士+护理员两个层次的护理人员,增加了护理资源,可以改变目前由家属聘请护工护理患者的现状。

4.完善医疗护理员制度的其他辅助制度。

对于医疗护理员制度而言,医院需要考虑经济效益问题,落实该制度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些缺乏资金支持的医院无法落实。医疗护理员纳入医院管理体系后,如果需要纳入医保支出范畴,相应医保支出也会增加,医院的经济压力增大。最后,目前医疗护理员制度和标准还不够完善,医院的管理难度加大,医患纠纷风险增加。

目前,医疗护理员服务价格市场化没有明确定位,为患者家属带来了沉重经济负担。未来,如何规范护理员的薪金制度也要有明确规章制度,应由政府机构统一建立规范合理的价格体系,便于医疗机构操作执行,也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