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凝心聚力 回眸2022西安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时尚] 时间:2024-05-01 10:19: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68次
岁序更替,稳中华章日新。求进2022年是凝心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聚力建设西安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回眸我们在省委、西安新成效省政府和市委的高质国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展迈中心以迎接党的出新城市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领工作全局,步伐完整、稳中准确、求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力建设紧紧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回眸“六个打造”奋斗目标,全力做好2022年全市九个方面重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特别是面对多轮疫情和国际局势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以快制快扑灭突发疫情,经验做法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转发推广。适时出台应对疫情影响、恢复发展经济的若干措施,接续制定稳住经济大盘37条政策及配套文件,积极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和物流畅通,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540多亿元,新设的抗疫恢复、国资综改、创新投资、城市更新等基金带动社会投资3700多亿元,推动全市经济加快恢复、质效提升、动能增强。

关键词 经济大盘稳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1486.51亿元、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两项增速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网上零售额增长10.1%。

——新登记市场主体43.8万户,累计在册289.7万户、增长7.7%。

——城镇新增就业16.52万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7%,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关键词 发展质量优

——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7652.81亿元、增长27.9%。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2%,较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比亚迪汽车、三星半导体2家企业产值突破千亿,新增众迪锂电池、吉利汽车、西安隆基乐叶光伏3家产值过百亿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3万家。新增上市企业12家,总数达到100家。

关键词 内生动力强

——917个市级重点项目高效推进,78个高质量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闪存芯片、单晶组件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占全国份额14.1%,位居全国第一。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18%,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646.42亿元、增长20%。

——实际引进内资增长38.4%,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倍。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突破3万亿元。3项举措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亮点1 完善功能强带动

城市综合能级持续提升

——《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实施,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入新阶段。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步伐加快,机场三期工程稳步推进,蓝田通用机场基本建成,西安东站、西延高铁西铜段开工建设,京昆高速西安段改扩建、鄠周眉高速、210国道过境公路建设进展顺利。

——轨道交通“米”字形运营骨架网全面形成,地铁6号线二期、西户铁路公交化客运专列、西安—杨凌市域列车开通运营,地铁4号线工程荣获“詹天佑奖”。

——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两市共同成立8个工作专班,协同推进规划、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合作任务落实,区域互联互通道路建设有序实施。

——市域路网体系不断完善,幸福路北延伸等一批快速路开工建设,外环高速全线建成通车,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获评全国绿色出行考核达标城市。

——城市更新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基础测绘建设西安试点通过自然资源部验收,入选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电网攻坚成效显著,建成变电站26座、在建31座,新增供电能力200万千瓦。

——全面完成秦岭西安段“48峪”综合治理任务,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获国家资金支持。

——斗门水库北池建成蓄水,引汉济渭二期工程与黑河引水系统并线连通。5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5个污泥处置项目投入运行,污泥处置实现“日产日清”。新增和改造城市绿地705万平方米。我市获批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

亮点2

优化提升产业链

产业升级发展取得新突破

——强力推进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9户,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3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8户,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跃升8位、位居全国第12名,航空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决赛优胜集群。

——开展促投资专项包抓服务,新签约工业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分别增长78.1%、54.3%,比亚迪增产扩能、隆基29GW高效单晶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工业投资增长25.5%。

——获批建设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荣获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中国楼宇经济最佳范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131.8亿元、增长9.1%。

——文旅产业提质升级,“长安十二时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荣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门旅行目的地城市。

亮点3

深化秦创原建设

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

——获批建设西安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启动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国家试点和国家先进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空天动力未来产业科技园”成为全国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重组、新建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孵化载体达到104个,认定西安电子谷等“三器”示范及特色平台67个,科创大厦加速器、沣东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建成启用,国家超算西安中心一期正式投运。

——出台“十项举措”优化创投生态,大力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

——创建人才综合服务港、高端人才服务基地和青年人才驿站,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8287人。

——荣获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全球“科技集群”排名跃升至第22位,全球科研城市百强榜排名上升至第29位。

亮点4

聚力改革促开放

高质量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31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

——市政务服务中心东厅建成投用、西厅扩能升级,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必进”,行政许可事项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周末不打烊”等改革举措让企业和群众得到实惠。

——开发区运行更趋高效,剥离移交社会事务、发展模式创新、人事管理和绩效考核改革有序推进。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国家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深入实施,新组建商贸物流集团、农投集团、人才集团3家市级平台公司,合并组建陕西轨道交通集团,市属国有资本布局更加优化。

——“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提质增效,西安港扩能优化行动成效明显,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落地西安,全国首趟境内外全程时刻表班列从西安驶出,长安号全年开行4639列、增长20.8%,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开通2条国际客运航线、4条全货运航线。

——全市进出口总值4474.1亿元,一般贸易增长33.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40%。

——“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富有成效,“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体系初步形成。

——成功举办丝博会、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全球创投峰会、首届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会员大会等重要活动,荣获“2022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会展城市”。

——哈萨克斯坦总领事馆落地西安,成功连任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新缔结2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西安“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亮点5

统筹城乡促融合

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扎实推进

——建设高标准农田9.42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顺利通过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创建评审,成为全国首个完成整建制创建的副省级城市。

——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3家,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20个,2家单位入选国家级生态农场。

——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建成美丽村庄示范片区12个、市级美丽村庄76个,全市涉农区县全部创建为省级以上“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全面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3.8%。

亮点6

聚焦民生补短板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落实稳岗扩就业系列政策,创新开展“家门口就业”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成效明显。

——5500余套公租房建成分配,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1.23万套(间),列入全国9个激励支持城市名单。

——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5个,惠及群众1万余户。

——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6所,新增学位10.5万个,38所“公参民”学校全部转公,“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深入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更加均衡。

——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市第一医院迁建、市中心医院经开院区、市疾控中心等 22个重点医院、疾控机构项目建成,升级改造基层卫生服务机构240个,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4个。

——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放开慢性病定点零售药店范围,大力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保经办服务窗口覆盖全市所有镇村。

——新建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4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站327个,养老服务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入选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开放,成功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中国秦腔艺术节,电影《柳青》、话剧《路遥》等6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功勋》《装台》荣获“飞天奖”和“金鹰奖”。

——建成市体育训练中心和曲江万人竞技中心。我市运动健儿在省十七运会上创历史最好成绩。

——“平安西安”建设持续深入,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蝉联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

亮点7

改进作风提效能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纵深推进。

——法治政府建设举措更加务实,常态化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列席常务会议制度,行政复议调处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分别受到国务院督导组和国务院办公厅肯定。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57件、政协提案692件,做到了件件有回复、事事有落实。

——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节约型机关建设有力有效。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发展,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