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攻芯战”再升级,中国能否突围成功?

[百科] 时间:2024-04-29 07:10:2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89次
中美之间有很多挑战性的攻芯战议题:贸易战、台海、美再南海问题等等,升级但目前备受关注的中国是半导体领域正在开打的芯片战。分析认为用有关商业和发展利益的突围视角已经不能解释和参透这场芯片战了,一位美国知名的成功所谓“中国通”记者写道,美国发起对华芯片战的攻芯战目的是eradicate。这个词含有“灭绝”、美再“连根拔起”的升级意思,经常用在天花病毒或是中国某个贩毒集团的身上;而如今,美国手握权柄的突围政客设定的灭绝目标竟包含了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中美芯片战已经进展到何种程度?而往下要怎么打?

01

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新的攻芯战对华投资限制行政令。这项行政令将涵盖对半导体、美再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三个技术领域的升级直接投资,以阻止美国的资金和专业知识向中国转移。同时要求在中国经商的美国人更广泛地向美国政府通报在这三个高科技领域的投资情况。

台湾资深媒体人 唐湘龙:

“半导体领域,它有两个条件,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本和技术是最核心的,其次才是人才,只要把资本和技术卡住了,其他基本上就动弹不得。所以8月9日的禁令,主要是针对资本面,是对原来卡脖子的动作的进一步增强。”

这一行政令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

“美方行政令提出限制对华投资,损人害己。中方已对此表达严正关切。我们正在对行政令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同样持反对意见的,还有被限令影响到的美国头部科技企业。英特尔、高通和英伟达等美国芯片企业的CEO纷纷向政府发出警告,认为进一步限制对华芯片销售会“破坏美国在华接触政策”,重创美国半导体企业。2022年中国半导体采购额为1800亿美元,超过全球总额的三分之一,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 包冉:

“这样的一种斩断对中美双方来说损失都很大。事实上在短期之内,我看到的是对美国资本的更大损害。无论是像比尔·盖茨这样的老牌IT企业家,还是像OpenAI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特斯拉CEO马斯克这样的新兴企业家,他们对中国的投资已经是无处不在了。”

台湾资深媒体人 唐湘龙:

“这些龙头企业在华都有非常重大的利益。毕竟中国消费了全球市场30%以上的芯片,这件事和这些厂商的利益息息相关。高通在中国的营收占它总营收份额的65%,如果完全遵循美国的禁令,就等于让高通去死,它当然要有反应。”

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就已经出台了《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这项法案主要是用来否定中国企业赴美收购。

美国时任总统 特朗普:

“其他国家过去从我们这里窃取了许多不同性质的东西。它们现在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正在采取更多安全措施,我们正在做很多事情来防止外国收购资产,特别是在敏感的军事设施领域。”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马伟:

“中国企业在美国跨境收购里,50%以上都是和半导体领域相关的科技企业的收购。这部法案相当于美国堵住了中国企业通过在美投资收购来发展芯片的道路。在法案颁布之后,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总额从每年的几百亿美元下降到了几十亿美元。甚至有一家中国企业想购买一家养猪企业,最终都被否决了,也是以国家安全的名义。”

拜登这项禁令出台耗时近两年,美国内部博弈十分激烈。直到今年8月“靴子”终于落地,人们才发现法令最后呈现的内容,远比传出的口风“轻柔”许多。

台湾资深媒体人 唐湘龙:

“阶段性来讲可能是温和一些,不过我还是强调从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美国对中国各项的卡脖子动作,各项制裁限制动作,都是渐进式的。刚开始都会让你有一种事情还没那么严重的幻觉,但是渐渐随着事态的发展,它会逐渐去收网。”

02

芯片是现代经济的命脉,也是从手机到吐司机、从数据中心到信用卡等所有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大脑。一辆新车可能有一千多个芯片,每个芯片管理车辆操作的不同方面。半导体是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背后的驱动力,这些技术被视为有望在未来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

早在奥巴马时代,美国就开始注意到半导体行业,并进行了系统的评估。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马伟:

“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数据,而数据的存储是离不开半导体的。所以对于未来中美两国来说,谁掌握了芯片,掌握了半导体,谁就掌握了未来在经济上竞争的优势。”

特朗普时期,中美科技战正式拉开帷幕。2018年,在美国的要求下,荷兰对华禁运由阿斯麦公司生产的最先进极紫外线光刻机。2019年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把中国科技龙头企业华为及其芯片设计公司海思等多家科技企业列入管制名单,禁止美国公司擅自向名单上的企业提供产品和技术。

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 包冉:

“美国的战略危机感非常强。有人说新时期的数据就像过去的石油,决定这种生产资料获取能力的,是算力网络、算力规模,全球每一年都有排名,中国的算力仅次于美国。中美两国基本上把其他国家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美国不害怕么?芯片,是它所剩不多的,对我们依然具有压倒性技术优势代差的产品。”

拜登上台后,美国升级制裁,开始对中国半导体行业进行全面压制。上任一年后,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正式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这项法案将提供约527亿美元的资金补贴和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吸引各国芯片产业转移到美国去,同时限制接受美方补贴和优惠政策的公司在中国投资。除对芯片产业补贴外,该法案还包括对前沿科技的研发进行拨款,涉及资金共高达2800亿美元。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马伟:

“美国政府亲自下场向这些企业提供研发方面的补贴,提供税收方面的减免。对中国伤害比较大的是叫‘二选一’的方案,如果一家科技企业选择继续在中国扩大市场,扩大投资的话,就没有办法继续在美国维持自己地本土市场。甚至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的企业,像三星这样的第三方企业也被迫要在中国和美国之间进行选择。”

两个月后,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宣布对芯片出口实施新的管制,本质上是为了根除中国整个先进技术生态系统。其中禁止向中国销售18纳米及以下的DRAM芯片、128层及以上的NAND闪存芯片、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的生产工具,即刻生效。随后,禁运开始向制造设备和零件延伸。同时,美国人不再被允许从事任何支持在中国生产先进半导体的活动,无论是维修中国芯片厂设备、提供建议、甚至连授权向中国半导体制造交付产品也不行。

台湾资深媒体人 唐湘龙:

“中美之间的对抗‘脱钩’不会是全面的,但是在它打压的领域里,它会把围墙设置得非常高,非常厚实。这个科技战我认为美国的策略是三长两短。它一定要切断技术、切断资金、切断人才这三样东西,让资金、技术、人才都不会往中国流动。它要达到的目标我称为两短,让中国在半导体的领域里自己做不了,对外买不到。自己做不了,那就想要买,美国就开始拉帮结派让你买不到。”

芯片行业有一系列天然瓶颈,通过挤压该行业的天然瓶颈,拜登政府的目标是阻止中国进入芯片技术的未来。为了更好地遏制中国大陆,美国还联合了芯片产业供应链上的其它巨头,与日本、台湾地区、韩国组成了芯片四方联盟,又相继要求日本、荷兰一同加强对先进技术设备的出口管制。

台湾资深媒体人 唐湘龙:

“把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这4个绑在一起,再加上荷兰的ASML半导体机台,如果再把上游半导体的设计框架也拉进来,那么几乎从最上游到最下游,美国把所有中国最需要的半导体资源系统全部都卡死了。只要能够卡5年10年,对美国来讲就够了。”

在美国的施压下,2023年3月,日本公布了对23种高性能半导体制造设备进行出口管制。随后,6月30日,荷兰也公布了对部分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出口限制,此举是为了限制中国制造半导体的能力。

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 包冉:

“日本应该说已经完成了对美国的‘承诺’,制定并发布了一份对中国半导体相关产品和原材料的出口清单。荷兰一直在抵抗,结果没抵抗住。这对于ASML来说以及对荷兰来说也很痛苦,光刻机这个产业在全球来说并不是一个大市场,一年最多200亿美元。主要是针对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ASML,中国这个大买家如果由于非市场化的因素不能继续购买了,ASML肯定受影响,更重要的是荷兰是整个欧盟市场的重要的进出口岸,荷兰为美国做出这么大的牺牲,我想多少还是会影响它自己其它的一些经贸利益的。”

03

从限制出口设备、零部件到资金、人才,以及产业链控制,美国发起这场史无前例的芯片战,历经三位总统,试图锁死中国的未来。在这苦心布下的重重封锁里,中国该如何绝地反击,为自己夺取突围和生机呢?

随着美国不断对华科技的封杀,中国大陆也祭出了反制措施。2023年5月,中国官方发布消息,由于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没有通过网络安全审查,中国将禁止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从该公司购买产品。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储存制造商之一,美光与中国企业的纠葛由来已久。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马伟:

“美光在2018年的时候,向美国政府进行游说,以所谓的知识产权等相关的作为借口,对福建晋华的企业实施了制裁。后来我们也有了像长江存储等等领先的存储企业,这个时候美光又再次游说美国政府,希望把长江存储等半导体企业加入实体清单里面。”

虽然有美媒认为中国的反击力度不大,但美光还是感到了痛。

台湾资深媒体人 唐湘龙:

“美光生产的产品主力是DRAM芯片,其实技术等级没有那么高,它的市场一旦失去了之后,很容易被替代。这对美光来讲是很大的压力,它没有什么谈判的筹码。所以美光被制裁,就终于听到一家美国的半导体企业,因为被中国制裁而‘哇哇叫’,求美国可以提供它一些政治资源。如果中国真要下狠手,任何进口到大陆的产品里面都不可以含有美光的芯片。如果禁令扩张到这种地步,那美光就完了。”

2023年7月3日,中国大陆出台了进一步的反制措施,对镓和锗两种金属的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镓和锗在半导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将镓和锗分别与其他元素组合,在半导体领域可以提高传输速度和效率。电子厂商能用它们来制造高性能芯片。在军工领域,美军就用镓的化合物制造雷达。

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 包冉:

“镓和锗是全球半导体工业或者芯片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两种元素,中国对这两个原材料拥有近乎于垄断的市场话语权。所以我们有可能在这两个领域祭出制裁而影响全球的产业链。”

据统计,目前中国的镓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锗产量约占全球的60%。“镓锗禁令”被认为是中方“以牙还牙”的反制措施。目前,中国大陆在高端芯片制造方面无优势可言,可在金属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却是反制美国的利刃。

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 包冉:

“镓和锗不是别人做不了,而是全球没有别的国家会比中国出产镓和锗更具备经济性,这是非常关键的。这是个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大家都可以做,离开中国也可以,但要想做的话很贵。”

台湾资深媒体人 唐湘龙:

“这里面牵涉到了军事,牵涉到了许多半导体的先进制程。在这些领域里面来讲,对美国非常重要。”

据大宗商品研究机构数据显示,自中国7月初公布限制措施以来,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原料金属镓的价格已暴涨超50%,镓的价格创2022年10月中旬以来最高。

台湾资深媒体人 唐湘龙:

“无非是让西方感受到中国并不是没有武器,而这些武器一旦祭出来之后,对这些西方国家的半导体生产体系伤害也是很大的。中国现在才刚开始在进口制裁方面选择了美光,出口制裁选择了镓跟锗。第一波西方国家大概会痛,大概是观望。但是如果第二波制裁比这一波更强大,就能够看得出来到底谁比较能够忍受制裁。所有的对抗最后比的都是谁比较耐痛,在耐痛这件事情上,我认为中国绝对会比美国、比西方国家要强很多。”

04

美国发动的科技战争,试图锁死中国的芯片之路,同时一并终结了全球半导体产业分工合作的发展模式,让中国人不得不走上半导体技术全面国产化的道路。就像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大陆倾全国之力,研发“两弹一星”,现在,中国人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 包冉:

“中国有两点很清醒。第一点,我们一定要独立自主的把这个事干成,靠乞讨只能越来越丧失掉自主性。第二点是中国也不要被相关企业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因为最起码20年之内,离开中国市场,它们依然会活得很好,有了中国市场它们只是锦上添花。但是我们的市场对于自己本土的可控企业来说很重要。”

有机构分析,在政府的扶持下,2022年中国芯片市场达到了658亿美元,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00亿美元。在大力推动之下,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2022年,全球芯片设计公司排名,中国大陆就首次有半导体企业跻身前十。在全球十大芯片代工企业中,中国大陆也有中芯国际等三家企业上榜。

中关村现代信息消费应用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 包冉:

“目前来说我们距离世界的先进水平还有差距,而这种差距怎么补?我想可能是一个有技术性的话题。堆钱,国产芯片大基金。堆料,大量地吸引人才回国。虽然国内基于华为、百度还是一些其它的第三方新创公司,对于GPU类的产品,其实也有不少,但是目前来说它的应用广度、深度比例还是过小。我们不是要简单的搞出硬件产品,还要端出软件开发体系,生态开发体系,同时还要积极地建设我们自己的开源社区。”

随着8月9日,美国出台了《对华投资限制行政令》,中美科技战进一步升级。最初,没有人预料到中美较量会如此激烈,这只不过是政客的一场秀,一个总统竞选的策略,一场国际纷争,直到这场较量直接关乎世界两大经济体,以及每一个参战国未来的命运。

台湾资深媒体人 唐湘龙:

“我认为美国的工具包里面可以使用的手段和强度还有很多,未来世界最大的变数就是中国在半导体的突围战当中能否成功,它只能成功。因为我们知道中国非常努力地要突围,中国政府部门也好,企业界也好,都很有大国的雄心壮志,都很努力地想要用一个更团结的态度摆脱这种卡脖子的困境。不过美国打压的力道很强,中国一定要突围,但是不确定突围要花多少时间,也可能很快,也可能很慢。”

美国从2018年开始打响芯片战,5年里,两届政府出台了大概十几轮针对中国的禁令,实体清单上中国内地的企业和个人已经超过了2000个。中国寻求独立自主的道路异常崎岖,但只要保持住自身庞大的市场体量、坚持市场机制不失灵、继续积极灵活地展开商业外交,那么对手的卡脖子、围堵成功的机会就没那么高。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