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连续 35 年收到神秘规律信号,源头到底是什么

[百科] 时间:2024-05-12 19:39: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52次
不久前,地球到神底天文学家在查阅历史数据时,连续律信发现上世纪八十年代地球曾收到一个来自 15000 光年外盾牌座方向的年收神秘信号。该信号由一组 30~300 秒的秘规无线电脉冲承载,每隔 22 分钟便会重复一次。号源关键的地球到神底是这个具有固定时间间隔的信号目前已持续了 35 年之久,直到今天它还在不断地向地球持续发射。连续律信   

然而,年收关于这个神秘信号的秘规源头究竟是什么,天文学家也是号源一头雾水。因为该电波的地球到神底性质太过怪异,以至于他们翻遍了所有理论和模型都无法与之匹配。连续律信

对于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年收网友来说,“来自外星文明”是秘规最吸引人同时也是最省事的解释。但对于务实的号源科学家来说,这种可能性永远是放在最后一位的。毕竟未知的自然现象那么多,还轮不到给外星人甩锅。

其实天文学家每天都会收到许多奇奇怪怪的电磁信号,经过识别,其中绝大多数是由脉冲星这类天体产生的。但是对比脉冲星信号,这次的信号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

我们知道,脉冲星一般指的是高度磁化并高速旋转的中子星,它的磁极会发出电磁辐射束,当辐射束扫过地球时我们便能捕捉到一次脉冲信号。

说到这顺带说下,很多人有疑问:中子星不是电子都被压入了原子核,与质子结合成中子了吗,中子不带电怎么还有磁场呢?

其实中子星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就是一大坨中子,它的结构非常复杂,比如它的外面通常认为是一层由铁构成的外壳,而核心部位在超高密度环境下可能存在突破夸克禁闭的自由夸克,或者包含奇夸克在内的超子物质等,对此科学界目前也没有定论。

总之这类中子星不仅可以有磁场,而且磁场通常还特别强。目前地表最强磁场记录是由日本东京大学创下的 1200 特斯拉,虽然只持续了一瞬间,而且还一路火花带闪电地把实验室给炸了,但这些在中子星面前都是小儿科。

中子星的磁场理论可以高达上万、甚至是上亿特斯拉,因此它们也被称为磁星。

这些磁星的脉冲周期一般非常短,因为作为恒星的残骸,中子星继承了之前恒星的角动量。由于只是恒星的核心部位且被极度压缩,中子星的个头相较于恒星来说就像一座房子相较于地球。体积的大幅减小和角动量守恒,使得这些中子星具有极高的转速,甚至有些自转一圈只要几毫秒,因此它们被称为毫秒脉冲星(MSP)。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子星也会慢慢“变老”。它们会逐渐失去角动量并减速,同时磁场也会随之减弱。假如一颗中子星的磁场太弱,它便无法继续产生高能射线,这也意味着该中子星的寿命到头了,该阈值被称为中子星的“死亡线”。

倘若神秘信号的源头是一颗中子星的话,显然这颗中子星已经非常非常老了,老到已经没有力气再发射高能的无线电波。可是 22 分钟的周期意味着它虽然已经跨过死亡线,但仍旧活着!

这就像正常人的血压和脉搏是同时具有的,但是有个人他已经没有脉搏了(正常来说可以判定死亡了),但是却发现他的血压仍然存在,这就很匪夷所思了。

所以要么这里面存在其他未曾发现的机制,要么这个人就不是个普通人,比如它不是中子星,而是一颗白矮星。

同样作为恒星残骸,白矮星通常是由太阳这种小质量恒星死亡后形成的。由于处于的是电子简并态而非中子简并态(电子还没被压入原子核),所以白矮星的个头相比中子星要大得多。单从角动量守恒来看,这就使得白矮星的自转远慢于中子星。

虽然磁场起源问题一直属于天文学中的常见“疑难杂症”,但在一些理论模型中,白矮星的内部可能存在着类似行星一样的发电机原理,以至于它也能产生超强的磁场。对于这类高度磁化的白矮星磁星来说,产生类似脉冲星一样的射电束也不是没有可能。

磁场、射电束加上较慢的自转周期,白矮星的这个模型似乎可以解释这个长达 35 年的神秘信号。不过这个解释仍然有些牵强,因为目前天文学家还没有发现类似的白矮星脉冲星样本。之前在一个双星系统中曾发现过一颗白矮星脉冲星,但它的脉冲是由伴星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而且射电束的亮度要比这个信号低三个数量级。

所以究竟是磁星的理论有问题,还是说这个东西完全就是一种全新的天体,又或者有什么别的可能性,这背后的原因正是天文学家需要继续深入探寻的。

对于收到的异常信号真的是什么可能性都有,有些原因查明后甚至让人哭笑不得。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历史上真实的乌龙事件。

1998 年,澳大利亚帕克斯射电望远镜曾监测到一个十分诡异的射电信号。该信号有着特殊的频率,先高后低最后趋于平稳。更诡异的是,每到一天的中午时分该信号便会再次出现。不管是不是外星人发来的,这个信号源竟然和地球有着同样的时间周期,这也太巧合了。

从 1998 年到 2015 年,十几年间天文学家经常监测到这段诡异的射电信号,不少科学家还对此展开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

后来一位科研人员决定较个真儿,准备详细展开研究,他首先要排除的便是人为干扰。鉴于射电信号邻近微波波段,加上该信号总是出现在午饭时间,于是他将目光锁定在了食堂的微波炉上。

他注意到,有些员工在使用微波炉时经常不等结束直接打开微波炉的门。然后他便针对这种场景进行了专门的检测,结果显示,信号频率果真是先高后低最后趋于平稳,和传说中的神秘信号完全一致。至此神秘射电信号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所以可以看出,搞科研仅靠渊博的知识和硬核的技术有时候是不够的,严谨的逻辑和敏锐的洞察力往往也很重要。

参考资料

[1] https://www.space.com/slow-magnetar-neutron-star-physics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PM_J1839%E2%88%9210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202-5

[4] http://china.cnr.cn/gdgg/20230727/t20230727_526348256.s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vo 说宇宙 (ID:linvo001),作者:Linvo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