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越西,那些值得怀念的 正文

越西,那些值得怀念的

[知识] 时间:2024-04-27 20:54: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31次

    原标题:越西,越西那些值得怀念的那值念

    

    彝族尝新米节,越西县彝族群众正在举办庆祝丰收的得怀仪式。 范晓宇 摄

    记住一个地方,越西你可能是那值念因为那里如画的风景、璀璨的得怀人文,但最终沉淀于你内心的越西,却或许是那值念那些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与事。很多事情就是得怀这样,当时并未在意,越西却在不经意间在你心中播下种子,那值念兀自生根开花结果,得怀葳蕤成一片风景。越西大凉山深处的那值念宝藏城市越西就是这样一处所在。如果说越西的得怀重峦叠嶂是大自然馈赠的一份厚爱,那么越西人身上所蕴含的那种柔韧与刚劲,则是这方水土的特别赐予,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美。

    9月底,去四川越西参加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举办的全国报纸副刊理论研讨会暨采风调研活动。去之前,对这座古称“嶲”的小县城,我真的一无所知,请教了下百度,知道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是南方丝绸之路“零关古道”要塞,文昌文化的发源地,一个盛产上百种苹果的城市,据说在这个不到39万人口的小县城里,彝族人口占到八成。当地打出的广告语是“中国避暑胜地·20度的夏天”,我们去越西时正好是9月底,目光所及是层层叠叠的山,触手可及的云,穿行在越西的大街小巷,一种清清凉凉的感觉让你仿佛提前抵达了深秋。

    人人都夸江南好,但江南之美,美在精致,越西则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围如穹窿的连绵青山,仿佛一幅360度山水长卷,温柔地将这座小城拥入怀中。你无需取景构图,随便按下快门,就是一幅美到极致的青绿山水。这座平均海拔1800米的小县城,就这样静卧在大山深处,不急不躁,温润如玉,只有那条奔涌向北的越西河,喧哗着,一浪追着一浪,仿佛在追赶着什么,让你感受到这座城市平静外表下蕴含着的一种力量与生命。

    这种力量,我在越西县委常委、大瑞镇党委书记宋尚智匆匆的脚步声中感受到了,在淳朴憨厚的越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沙马尔基脸上看到了,在民俗老师吉于阿布对彝族历史侃侃而谈的那份自信里领略到了,在幸福村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们幸福的眼神里悟到了。

    而这里,我想记下另外几个人——

    未到越西,便在从成都到越西的动车上认识了邻座的两位越西妈妈。

    一位40岁左右的彝族妈妈的孩子不幸得了白血病,这次,妈妈独自去成都华西医院为儿子取抗排异的药回来。

    “孩子算是幸运的,骨髓移植手术很成功,不管怎么样,全家人都要一起努力,一起往好的方面想。”这位妈妈说。

    与她说话的是另一位汉族妈妈,带着个五六岁的女孩,孩子刚在成都做完眼睛斜视矫正手术,小女孩的眼球里还布满血丝,但不妨碍她在走道里欢快地跑来跑去。

    两位素不相识的妈妈,就这样在车上有一搭没一搭地交流着孩子的病情,表情平静又安详。她们心底都有很深的担忧吧,但在她们脸上却看不到绝望,平静的面庞上是为人母的坚韧和担当。她们只知道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命运。

    这让我想到我周围的很多家长,常常焦虑着,为孩子的学业,为职场的竞争,为这样那样的得失,但这两位越西妈妈,她们是那样坚韧、勇敢、坦然,让我对人生有了另一种领悟:生命中不管遇到什么,都不必太过惊慌,尽心尽力,坦然面对,永远怀着好的希望去努力,剩下的交给命运,生命的尊严就在于此吧。

    在普雄镇呷古村采访,我们认识了村里的副书记阿候热曲,一个脸色黝黑、浑身充满干劲的彝族汉子。

    阿候热曲是本村人,在呷古村,他算得上是个见过世面的人。2003年,他去北京打工,就为了要亲自看看天安门长啥样。在北京一干就是14年,鸟巢、北京6号线、10号线地铁站的工地上,他都出过力流过汗。他说自己都没想到,他一个彝族穷小子,后来竟然带出了一支四五百人的劳务队伍,在北京成了小老板,“光景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上四五万元呢!”他眼神中流露出骄傲。

    “2017年,村里打电话让我回去竞选村长。我妹说,吃力不讨好的事,净得罪人,可别回来。我爸倒是很支持,说政府想到你,说明你人品好,得回来!当时电视台老是在讲跨界,我寻思着,我这里带着几百号人,回村里就是带上两千号人,要是把村里的这两千老乡都带上致富路了,你说我家老祖宗该多有面子啊!”热曲就这样抱着一颗建功立业的心,回到了呷古村。

    但回村后,他才明白,当一名乡村基层干部,有多难啊!“尤其是村里的叔伯长辈都是看着我长大的,他们根本听不进我这个毛头小伙子的话。”他叹了口气。

    就这样,热曲天天赔着笑脸,挨家挨户拜访,一件件实事干着。他先为村集体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视频号,呷古村一下子在网上红了;他做的第二件事,建民宿,做旅游。流转村里人的闲置房屋,办起了6间民宿、2间农家乐,吸引山外的人来体验彝族的生活方式。

    热曲干得最轰轰烈烈的一件事,就是建彝绣坊。彝绣属于国家级非遗,色彩浓烈,技法粗犷,刺绣内容多表现彝族人的图腾崇拜和民俗风情。他把村里176个绣娘动员起来,对她们进行培训,与唯品会等平台合作,藏在大山深处的彝绣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如今呷古村的彝绣年产值已达到七八百万,一个项目就赚了179万元,技艺高的绣娘年收入可以拿到10万元。彝绣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我们去的那天,绣娘们穿着彝族的民族服装,三五成群地围坐在村头,嘻嘻哈哈地聊着天,手里飞针走线一刻也不耽搁,她们也成了乡村的一道风景。

    村里人开始夸他:热曲这小子到底在北京待过,就是有本事,能办成事……

    从越西回来已快两个月了,还有一个人的容貌一直在我眼前晃动,她就是金慧吉皮。一个快人快语、清秀能干的彝族女干部,越西县妇联副主任。

    在越西县非遗工坊、越西城北感恩社区采访时,她一路如数家珍般给我们介绍,她的嗓子全哑了,但她的热情把我们所有人都感染了。她抱歉说前两年脱贫攻坚和成昆铁路扩建,为拆迁她和村干部一家家去村民家做工作,磨破了嘴皮,感觉一睡醒就是在说话,后来嗓子哑得发不出声了,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声带坏了,必须做手术。如今高铁通了,两个多小时的火车就能到成都,连当年最抗拒拆迁的村民都不好意思了,说金干部,你们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金慧是土生土长的干部,她说小时候在这片土地上受到了太多恩惠,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涌泉相报。

    金慧是她的汉族名字,她说,你知道我小时候叫什么名字吗?她自己先笑了:“叫吉皮要饭!小时候父母离异,我被托付给了山上一个同族的奶奶,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那时,村上哪家有婚丧嫁娶,我就在那家住下,吃上几天,所以村里人都开玩笑叫我吉皮要饭。”

    后来,金慧被父亲接下山读书,老师说吉皮要饭这名字多难听啊,给她改了个汉族名字叫金慧。当坐在课桌前,捧起书本,她觉得读书真是一件美好的事。后来她读了中专,回到家乡工作,又结婚生子,她的人生越来越丰满,也越来越自信了,但她始终忘不了当年山上那个叫吉皮要饭的女孩子。

    她说自己的人生为报恩而来。是家乡的乳汁喂养了她,是彝族乡亲的爱让她感受到人间温暖,所以这十多年里,她拼命工作,无怨无悔地奉献,甚至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有次,我给本家一位侄子捎衣服到学校,看到学校门口围着很多接孩子的家长,那一刻我心里突然一痛,觉得这些年里,太对不起自己的孩子了,没接送过一次,没给孩子送过一餐饭。”金慧的眼圈突然红了。作为一个没有陪伴孩子成长的母亲,夜深人静时,她常常陷入自责,“孩子高考只上了专科,我这个妈妈有很大责任。”但工作的陀螺一旦疯狂地旋转起来,金慧没有选择。

    而站在感恩社区,她的脸上瞬间又恢复了平静,还有一种自豪:你看,这个社区,政府花了4.2亿把山上6600名彝民迁移下来,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工程啊!山上的村民每家只要出1万元,就能住上政府提供的新房。幸福幼儿园237个孩子,只有2个是汉族,其余都是彝族,以前孩子们上学来回要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到了学校就累得呼呼睡着了,如今出家门就能进学校,你说有多美啊!

    在幸福幼儿园,看着彝族孩子们追逐嬉闹的样子,那一刻,金慧笑了,她一定想起了当年山上那个叫吉皮要饭的女孩,想起了她正在资助的另外两个彝族孩子,想到了她那个虽然没考上大学却当上了兵、表现优秀的儿子。在越西这片土地上,有一种爱的力量、生命的力量在生长,它就是越西的未来,也是中国的未来。 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