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逻辑及建议

[综合] 时间:2024-05-04 05:24:2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97次
中评社北京1月20日电/2020年召开的第四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的逻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中国重大决策部署。中国正在加快形成北有“京津冀”、经济辑及建议南有“粤港澳”、第四极东有“长三角”、打造的逻西有“成渝”的中国四大增长极引领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  历史逻辑  成渝地区资源禀赋优良、经济辑及建议能源矿产丰富、第四极城镇密布、打造的逻风物多样。中国成都自古便有“天府之国”美誉,经济辑及建议在唐代与扬州齐名,第四极享有“扬一益二”美誉,打造的逻是中国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  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成渝地区强势支撑中国经济版图“西部隆起”,增长极地位凸显。“一五计划”前夕,仅成渝两市经济规模占西部地区比重就达18.15%,川渝两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领先。1964年,国家在西南、西北等地区布局三线建设,独特的战略区位使成渝地区成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经济基础和工业条件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引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而以计划单列市等为代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极大丰裕了成渝地区政策资源。随后,成都成为西部地区仅有的2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重庆市于1997年升格为直辖市。成渝地区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二,“十二五”以来,成渝地区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惠及区。2011年,国务院批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成渝经济区到2020年成长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有力支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部署成渝地区在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把脉成渝地区发展大计,做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随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文件中被明确为中国第四极。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绘制了路线图。  第三,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发展使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是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有助于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助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吸收生态功能区人口向城市群集中,使西部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增强空间治理和保护能力。  理论逻辑  立足发展基础,《纲要》提出加快形成改革开放新动力,加快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加快构建与沿海地区协作互动新局面,加快拓展参与国际合作新空间,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  第一,消费带动。消费逐渐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激发消费潜能、扩大内需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纲要》强调要发展富有巴蜀特色的多元消费业态,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202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包括重庆在内的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2020年8月,四川省政府明确提出“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创建成都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利于引领西部地区打造新的消费增长极。  第二,科创支撑。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纲要》明确提出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属于创新链的不同环节。创新链协同涉及产学研用等不同创新环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深度对接,有利于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整体质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利申请量和专利转让数位于全国前列,将引领西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三,开放引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向开放的门户,《纲要》指出依托南向、西向、东向大通道,扩大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枢纽,成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典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形成内陆开放高地,有利于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发展。  第四,生态为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更加突出生态功能。《纲要》明确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在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中发挥示范作用”。成渝地区深入贯彻“两山”理论,持续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效支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成都市正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理论与实践,创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多元路径。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