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入”到“留下”——城市“新市民”的留守春节

[综合] 时间:2024-05-04 00:30:3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94次

  新华社杭州2月9日电(记者吴帅帅孔令杭)新春将至,流入一些城市陆续推出的从到城市春节“暖心政策”,让许多辛劳奔忙了一年的留下留守异乡人选择留下过年;与此同时,不少往年同样会加入春运返乡潮的新市城市“新市民”们,也改变了习惯,流入把自己在城市的从到城市春节家作为团圆的“港湾”。

  在近5年人口净流入全国排名前列的留下留守浙江杭州,记者采访了解到,新市这个不一样的流入春节,也在一定程度上悄然让“新市民”们,从到城市春节重新审视了家与家乡的留下留守关系,和自己之于这座城市的新市归属感。

  给奉献者以获得感

  2005年从家乡第一次来到杭州务工时,流入湖南怀化人向达勇没想过有朝一日会在这座城市落户。从到城市春节

  2008年,留下留守向达勇成为余杭区良渚街道的邮政投递员。虽然经常早起,节假日也要值班,但一份稳定的工作让他非常满意。

  2019年11月的一天,向达勇在投递报纸时,忽然听到河边传来呼救声。看清情况后,他果断跳入河中救人,事后悄悄离开,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10多天后,被救者家属送来锦旗,同事们才知道向师傅就是新闻中的救人英雄。“没想到自己做的一点小事,得到了大家这样的肯定。”他说。

  向达勇的事迹被大家知晓后,他先后被授予“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杭州好人”等荣誉称号。

  2020年年底,向达勇落户杭州,成为浙江省第一位因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而落户的人。

  “虽然之前因为工作已有7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但今年是我成为‘新杭州人’的第一个春节。”向达勇笑着说。

  社区邻居知道向达勇独自留杭过年后,主动送来了酱鸭腊肉、水果零食,让他倍感温暖。开年后,向达勇还准备申请廉租房,房租减半,居住面积是现在房间的四五倍,这样他就能把妻子接到身边。

  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认为,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它对奉献者的态度。不只是向达勇,在浙江不少城市、乡镇,许多人以外来务工者的身份进城打拼,靠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以“新市民”的身份落户扎根,就地过年。

  一份独特的归属感

  对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吴莫而言,如果不是工作原因,他也从没想象过离开家乡。

  2013年因为业务调整,吴莫来到杭州创办了一家影视视频后期制作公司。“当初来杭州是被这里的创业氛围所吸引,年轻人多,很有活力。”吴莫说。

  经过7年多的打拼,现在吴莫的工作室一年能够承接30多部影视剧集、视频广告的后期制作。他的家庭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我爱人已经落户杭州,孩子也在这里上学。”吴莫说,杭州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他们一家逐渐决定真正留下来,“比如疫情期间对我们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这次春节我作为外地户籍留杭可以获得的千元补贴。虽然都是细节,但却很有获得感。”

  “之前一家人也在杭州一起经历过‘反向春节’。”吴莫的爱人刘佩琳说,“但今年因为响应疫情防控号召,我们身边会有更多‘新市民’留在城市过年,感觉可能会比往年更有氛围。”

  刘佩琳说,平时可能不会经常思考自己的身份,反而是留下过年时,才会发现这么多年来,自己已经对这座城市产生了独特的归属感。“听说今年春节,杭州还会有景区的优惠政策,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们全家也会出去走走,仔细感受我们生活的城市。”

  从“流入”到留下扎根

  “今年我和公司留下来的工作人员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杭州某生物技术公司总裁华绍炳说。

  华绍炳是分子生物学博士。2007年前后,原本留学海外、自主创业的他看到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决定回国进行成果转化。

  “当时去了多个城市,杭州既有清楚的政策,也有实打实的执行。”2010年,华绍炳的公司在杭州成立,主要生产诊断试剂和仪器等。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深耕细分领域,相关产品检测准确度目前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这么多年来,除了企业经营,我们几乎没有为其他事情耗费精力。”华绍炳说,“不只是杭州,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尽力为企业、人才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住房补贴、人才公寓、启动经费……无论对海归还是国内高校毕业生,这些举措都很有含金量和吸引力。”

  “今年杭州对外省籍员工留杭过年有1000元的补助,在此基础上,我们企业再额外补助1000元。”华绍炳说,“留下过年其实只是一时的。但只要企业的小环境、城市的大环境足够好,相信一定会有更多人才愿意落户扎根。”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