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惊雷:改革开放在我生命里的四声“惊雷”

[百科] 时间:2024-04-30 17:04:3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61次

  1978年,惊雷我出生了。见惊那一年,雷改标志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革开话剧《于无声处》在北京首演。父亲激动万分,放生结合“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命里诗句给我起名“见惊雷”。

  如果记述和我和改革开放的惊雷点滴,这是见惊一个起点。由于“见”姓稀少,雷改大江南北,革开没有重名,放生只有我一个“见惊雷”。命里更重要的惊雷是,若不是见惊改革开放,就没有“见惊雷”这个名字。雷改这便是改革开放在我生命里第一个记号,第一声惊雷。

  改革开放在我生命里的第二声惊雷,是陆家嘴。

  1992年,浦东开发开放。5年以后的1997年,我怀着对南方的向往,自作主张报考了复旦大学,一个人带着一个旧式的大皮箱来到了上海。

  很快,我就从五角场骑自行车来到了梦想中的地方,上海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陆家嘴。然而,我非常失望。没有看到如浦西一样的高楼大厦,就是跟五角场比都差很多。当时除了东方明珠和一幢海关大楼,只有一些零星的工地被挡板围着,透过挡板缝隙我看见了里面的泥水和搅拌车,但完全想象不到后来的发展。

  又过了5年,2002年我再一次来到了陆家嘴。这一次的身份是《外滩画报》社的资深记者。我的任务是做一篇正大广场的调查报道,探究陆家嘴商圈未来的发展。在经过了两周多时间的实地采访以后,我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投资4.5亿元,24万平米面积的正大广场对陆家嘴来说,太大了,如同一艘航空母舰,就要搁浅在这小小的陆家嘴里。我的理由也很充分,陆家嘴的人流太少了,从最近的地铁口出来,要过一个十字路口才能到正大广场这边。而且,从浦西开车过来的人一出隧道就已经在正大广场500米开外了,再回过头来购物不方便。正大广场的工作人员似乎也侧面同意了我的观点,因为正大广场最开始的设计方案中,从东昌路渡口过来(原东昌路渡口在正大广场正西面江滨),会有一条人行步道,直接把浦西的人流引到正大广场内。但后来整个渡口都要搬迁,人行步道也就没指望了。无奈之下,正大广场向全上海派出了很多的免费超市班车,以此来勉强保证必要的客流量。就这样,我的报道作品在《外滩画报》正式发表,题目是《正大号巨舰搁浅陆家嘴》。可笑的是,这篇报道还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共鸣,大家认为我的报道独立思考,具有警示作用。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